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呈搏动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其发作特征为单侧或由一侧转向另一侧,伴有恶心呕吐,发作前可有先兆,间歇期如常人,可有家族史。属于祖国医学“头风”、“偏头风”、“偏头痛”、“少阳经头痛”范畴。由于该病发作时疼痛剧烈,病情迁延难愈,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严重地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故被历代医家视为疑难病症,加之发病率又高,因此对该病治疗的研究也愈显迫切。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偏头痛80例,疗效满意,本疗法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上下配穴法和远近配穴法为主及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偏头痛患者198例.结果治愈51例,占25.8%;显效103例,占52.0%;有效33例,占16.7%;无效11例,占5.6%.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偏头痛病例均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治疗。结果:98例病例治疗后痊愈71例,显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9%。结论: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偏头痛疗效突出,且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大多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其中“血管性偏头痛”多见于女性,50%有家族史,其临床特点是白天发病,先兆症状可见眼前闪动金星或五彩光色,或出现视野缺失,继之一侧头部出现搏动性钻痛、刺痛、抽痛等。而“神经性偏头痛”以男性多见,其临床特点是常在夜间入睡后发作,白天缓解,连续几周或几个月每晚发作。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笔者自1989年起,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4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1例中,女性28例,男性13例。年龄最’J‘21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两个月。职业以工人为多,约…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偏头痛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青海省人民医院赵惠芳偏头痛,是由脑血管机能紊乱引起的阵发性、单侧或双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病因较复杂,但其病位均在少阳。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选出具有宣散手足少阳,疏风止痛的一组有效穴位:率谷透丝竹空,合谷、列缺、足...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的针刺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雨生  侯月影  王付田  丁影 《当代医学》2009,15(30):139-140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性头痛,常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少数患者有发作前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它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之一,在国内,成年人中发病率为7.7%~18.7%,其中男性为1%~19%、女性为3%~29%。常与精神因素、体内激素水平、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有关。笔者就我院疼痛科自2003~2008年间,针对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和综合护理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 ,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来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该病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 2 0例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13例。年龄最大为 45岁 ,最小为 2 0岁。病程最长为 5年 ,最短为 3个月。诊断标准 :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性疾患诊断标准 ,除外其它疾病 ,其中包括有先兆者和无先兆者。2 治疗方法取颌厌、悬颅、悬厘、率谷、角孙、天冲为主穴 ,每次按部位取用 2~ 3穴。另外配以阿是穴、风池 (双 )…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属中医精浊、劳淋、白淫范畴,其症候复杂多变,病程迁延,病势缓慢,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西药抗菌素疗效欠佳。本人在临床运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辩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三合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并设立西药灌肠组(即对照组)35例,共治疗2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中药灌肠配合针刺三合穴治疗本病是一种有效方法,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原则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76.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针刺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适合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50例,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汤剂每日一剂,针灸每日一次,10天一个疗程。结果:50例患者基本痊愈37例(74%),显效10例(20%)有效2例(4%),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一般西医治疗以抗菌、抗病毒为主。中医治疗以内服中药穴位针刺、局部围针等治疗。而本法具有明显的通络止痛作用,并对后遗神经疼痛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的交感神经等而引起的以颈部活动受限,头颈四肢症状为主的一种复杂的综合症候群,为中老年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及坐位时间过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科近几年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导入治疗了158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同时配合耳穴贴压,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缩短,头痛积分减少,随访满意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选穴以双侧风池、天柱、完骨为主穴,再辨证取穴。对照组采用中药辩证治疗,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作为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之一,高发于青壮年,疼痛程度多为中到重度,严重时可明显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对偏头痛的治疗现多局限于药物治疗,有效率60%~65%[1],且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为门诊常见病。育龄期女性多见,常发生于月经前后。男性偏头痛亦非少见,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作者按西医诊断、中医辨症,选择其中之气虚血瘀者,用本疗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按六城市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病程超过2年,每月发作频率>2次。辨证以面色淡自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为依据[’1。其中男性6例,女性30例,年龄18~65岁,病程2~24年,发作频率每月2~6次,右侧偏头痛19例、左侧偏头痛17例,头痛程度:l级8例(轻…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 ,笔者自 1986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 30 5例 ,结果表明 ,本法可以加速面肌功能的恢复 ,缩短疗程 ,达到尽快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30 5例中男 16 6例 ,女 139例 ,右侧 15 4例 ,左侧 15 1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3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个月。2 治疗方法(1)针刺取穴。主穴 :太阳、下关、地仓、颊车、牵正、合谷、翳风 ,均取患侧 ;配穴 :承浆、人中、四白、攒竹、丝竹空 ,均取患侧。每次取 5~ 8穴 ,采用泻法 ,每次留针 2 0min ,每隔 5min捻转 1次 ,每日针 1次 ,10次为 1个疗程。(2…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 ,是一种反复发作 ,发病率较高的常见顽症。目前尚无理想疗法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123例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3例患者均属肝胆火旺型 ,其中男性 :73例 ,女性 :50例。年龄28~45岁37例 ;45~67岁86例。病程 :最短一周 ,最长8年。2治疗方法2.1治宜平肝降逆 ,清热熄风。2.2取穴主穴 :悬颅、率谷、风池 ;配穴 :列缺、太冲。2.3方法施术时令患者仰卧位 ,用1~1.5寸毫针 ,针刺病人患侧的悬颅、率谷、风池穴 ,针尖向后方斜刺 ,强度捻转 ,使针感直达病所 ,然后配远端列缺、太冲穴 ,用捻转泻法 ,每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