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规律,文章从中西医的研究进展方面,不仅从中国古典医学文献进行引证分析,也从西医的理论实验方面探讨衰老的成因,得出肾虚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补肾固精,才能延缓衰老、改善衰老症状,最终延长人类寿命。  相似文献   

2.
试论肾虚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文献中的衰老学说主要有肾虚衰老说、脾胃虚弱衰老说、津液不足衰老说、血瘀衰老说、胸胃郁滞衰老说五种,文章就其中最重要的肾虚衰老学说与其他几种衰老学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肾虚衰老学说是中医衰老理论的核心,其他衰老学说皆从属于肾虚衰老学说,肾虚衰老是生理性衰老,其他衰老属于病理性衰老,病理性衰老通过生理性衰老形成并反过来加速生理性衰老。  相似文献   

3.
补肾活血抗衰老的立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后天因素可致肾虚,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理,肾虚可致血瘀,血瘀是衰老的重要变化极象。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补肾活血相得益彰,对于延缓衰老,改善机体状况,防治老年性疾病,延年益寿有其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补肾活血抗衰老的立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天因素可致肾虚,肾虚是衰老的放要原因和机理,肾虚可致血瘀,血瘀是衰老的重要变化片象。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补肾活血相科益彰,对于延缓衰老,改善机体状部,防治老年性疾病,延年益寿有其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衰老是生命发展中不可逆的过程,但延缓衰老却是可行的。中医衰老理论中以肾虚衰老为理论根本,现代医学也提出与肾脏相关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等,但衰老的机制仍不明确,所以延缓衰老更是无从谈起。本文通过研究中医衰老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肾阴、肾阳不足与衰老的关系,并从养肾阴、温肾阳、阴阳双补等方面对衰老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首乌长春宝治疗具有肾虚衰老症状的老年人,观察了其对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性激素水平及清除自由基等多项与肾虚衰老相关指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择具有肾虚衰老症状的老年人(360岁),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脑功能损害及危重病人。1.2肾虚衰老症状标准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及延缓衰老中药的衰老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中有关虚衰评分方法进行评分。诊断依据:(1)腰脊酸痛(非外伤性);(2)颈酸膝软或足跟…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脾肾虚损是衰老的主要病机,而衰老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脏腑虚衰、阴阳气血失调的过程中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性代谢产物,而痰浊、瘀血进一步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进而加重脏腑虚损。因此以肾虚、脾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医衰老理论述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导致衰老的3类7种中医理论,认为肾虚为主、血瘀为辅是导致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肾"本质的研究中,我们最初得到肾阳虚证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的结论[1].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肾虚证的辨证标准如腰脊酸痛、腿软、耳鸣耳聋、齿落发脱、性功能减退等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表现.肾虚与衰老显然具有共同的外部证候.因此,在观察肾阳虚证的甲状腺与性腺(男)轴功能时,各增加了相应的老年人组[2],结果显示老年人组的甲状腺轴与性腺(男)轴功能的异常值与成年人的肾阳虚证甚为类似,说明肾虚证是未老先衰,而衰老就是生理性肾虚.  相似文献   

10.
大脑衰老是人体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大脑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延缓大脑衰老,就要延缓大脑生理性退化的过程或者减轻因大脑功能退化而出现的病理性改变。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通脑,决定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随年龄增长,出现肾虚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肾虚推动无力,气化失常,精不化血,则脉道枯涩,血行不畅而致瘀。因此,大脑衰老是以肾虚和血瘀并存为基础,补肾活血法延缓大脑衰老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9例SCA患者有17例检出SCA3基因亚型,有7例检出SCA1基因亚型。上述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肾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4种,且以肾精亏虚型和脾肾两虚型为主。其中SCA3基因亚型患者与脾肾两虚型相关,而SCA1基因亚型患者与上述证型均无相关性。结论研究初步证实,不同基因亚型的SCA患者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相关性,SCA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应有其相应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崩漏是妇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中疑难急症之一。临床上多由于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陈莹教授认为肾虚、脾虚、血热均可导致血瘀,故运用中药活血化瘀法,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剂,治疗血瘀型崩漏,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体质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勃起功能障碍(ED)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横断面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 564例横断面研究样本和962例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ED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提示,平和质体质对ED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实性体质和虚性体质是导致ED发生的体质基础;≤30岁的忧郁质者、31~50岁的湿热质者、>50岁的痰湿质者、31岁以上的瘀血质者患ED的比例较高;肝郁肾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胆怯证、肝郁化火证常见于忧郁质者,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阴不足证常见于阴虚质者,湿热下注证、肝经湿热证、脾胃湿热证、湿热夹瘀证、阴虚湿热证常见于湿热质者,脾肾两虚证、肝肾阳虚证常见于阳虚质者,痰湿内盛证、肝郁痰凝证常见于痰湿质者,气滞血瘀证常见于瘀血质者.结论ED与体质有关,ED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ED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压高相当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主要由情志、禀赋、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使肝火亢盛,或痰浊上扰,或肾阴素亏,阴不制阳而引起;病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之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4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不同证型患者量表积分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 将20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湿热、阴阳两虚组,进行量表评测,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与阴阳两虚组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评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依次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阳两虚型患者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最差,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好,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好。研究显示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疾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患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艳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气虚衰、肾气亏损为主,标实以瘀血内阻为重,临床往往虚实夹杂,虚实俱重.在治疗上独出己见,提出"心肾同治,气血同调"的治则.心肾同治以补益心肾为重,气血同调以益气活血为佳.用补法扶正以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用益气活血法缓标证之急,寓通于补,补而不滞,气血畅通.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属本虚标实证,病机为心肾阳虚,气化失常,瘀滞胞宫,治以温阳化气法,结合补肾调周法,并创立温阳化气方,于经前期阳长之时,采用温肾助阳,化气消癥之法,以期“六阳”到位,实现重阳转阴,恢复子宫功能,促进行经期子宫内膜瘀浊及水液排净,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吴玉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25-162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将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成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共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结果湿热蕴结型痊愈率为51.5%,有效率为90.9%;气滞血瘀型痊愈率为48.0%,有效率为92.0%;脾肾两虚型治愈率为44.4%,有效率为88.8%;阴虚内热型痊愈率为50.0%,有效率为90.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