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代斌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20-21
痛泻要方(以下简称本方)原名白术芍药散,系明代刘草窗所订,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四味药物组成,功能疏肝补睥燥湿。本方专为肝旺脾弱所致之腹痛泄泻症而设。近年来各地不少临床医者以本方加味治疗内、妇、儿等科的多种急重症常获得满意效果。从而扩大了临床运用范围。现就 相似文献
3.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历代方书记载类同,皆以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医方考》曾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世人多以腹痛、泻下为其辨证应用要点,确属成了痛泻的“要方”。笔者据其方意,扩宽应用范围,非但泄泻之证,皆收到了理想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1978年至1989年间应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急性肠炎、慢性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205例,收到良好的疗效(见附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自《景岳全书》。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引刘草窗方。是治疗因土虚木乘、士受木制、升降失常导致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的一副有效名方。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组成。方解中吴鹤皋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所以张景岳称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 相似文献
8.
痛泻要方[1]最早见于《丹溪心法》[2],主治痛泻。后人在实际运用此方时总结出本方的功效为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主治脾虚肝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方中白术味甘而苦,甘能补益,苦能燥湿,为补益脾胃之气、燥湿化浊止泻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既能酸敛收涩,又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防风胜湿止泻、疏肝理脾。全方补中有泻,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气机调畅则痛泻自止。1防风在痛泻要方中作用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9.
痛泻要方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 ,乃《景岳全书》引刘草窗的一首方剂 ,亦是临床内科常用方剂之一。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组成。主治肝盛脾虚的泄泻 ,以腹痛肠鸣 ,大便泄泻 ,泻后痛减为主要特征。用之对证 ,取效甚佳 ,适当加减 ,应用范围更广。以此方加减治疗肝强脾弱、肝脾不和为主要病机的痛泻 ,疗效明显。现举例于下 ,供参考。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女 ,4 8岁。 2 0 0 0 - 0 4 - 0 7就诊。腹痛腹泻反复发作已多年 ,每周情绪影响或精神紧张而发作。发时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泻后疼痛减轻 ,大便日行 4~ 5次 ,呈粘液状 ,伴暖气食少… 相似文献
10.
11.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震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9):554-554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笔者几年来运用痛泻要方化裁治疗 IBS,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女性 2 4例 ,男性 6例 ,年龄 1 9~ 5 2岁 ,其中≤ 30岁 6例 ,31~ 40岁1 3例 ,>40岁 1 1例。病程 4个月~ 1 5年 ,其中 <5年 1 7例 ,5~ 1 0年 8例 ,>1 0年 5例。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罗马标准 ,即腹痛或腹部不适 ,排便后消失 ,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 ,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 3个月 ,经内镜、X线、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腹痛不明显的患者具有以下 2项以上表现者 :1排便次数改… 相似文献
12.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莲凤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1):1012-1013
笔者几年来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2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难治性慢性腹泻9例报告张化道,袭柱婷,綦映柳,许春华,程振兰(附属医院内科,中医科,256603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痛泻要方”出自张景岳《景岳全书》,由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药组成。功能为疏肝健脾、燥湿止泻。中医传统用于治疗肝... 相似文献
14.
15.
曾祥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2):103-10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未明了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西医对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3例,女23例;年龄16~65岁,病程3个月~9年。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不适,大便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常规正常,钡灌肠造影无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疏肝健脾,化湿祛浊,方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成:… 相似文献
16.
许芸斐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9,(8):146-146
针对泄泻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而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相当于中医泄泻的肝气乘脾型)进行临床观察,经过82例患者的治疗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痛泻要方配方精悍,便于记忆,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其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18.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8):469-470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用得舒特治疗,同时口服培菲康调节肠道茵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泄泻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IBS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痛泻要方加味联合洛赛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味联合洛赛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用痛泻要方加味,水煎服,1剂/d,洛赛克20mg,2次/d。对照组48例,用补脾益肠丸治疗,每次6g,3次/d,口服。两组均以30d为一疗程,连用2疗程,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9.2%、95.8%与66.7%、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95,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洛赛克胶囊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症状,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痛泻要方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泻要方是临床常用古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其独特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妇科、儿科、耳鼻喉科、防治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性疾病等方面。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具镇痛、止泻、抗溃疡、调节胃肠平滑肌及胃肠激素等作用。综述了痛泻要方临床各科应用现状及实验研究进展,为古方的开发及研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