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湿热病即温病中兼有湿邪者,它包括了暑温挟湿、湿温、伏暑及一般温热挟湿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腻,阻滞气机又伤阳气。故温病中只要兼湿,则与一般温热病的治法完全不同。湿温,伏暑都是由暑湿郁久而成,所以伏暑、暑湿、湿温等皆须按湿温进行辨证论治。正如吴鞠通所说:“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但湿温又不同于温热挟湿。凡挟湿,是指温热病中挟持着湿邪,但仍以热为主,且其湿并未与热相合,是分离之湿热。湿温病则不同,它由于湿热互相裹结,湿在热中,热在  相似文献   

2.
平胃散原载于宋代太医局颁布的成方配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是一首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后世有许多健胃除湿的方剂,都是由它扩展演变而来,因而,古人曾将其誉之为“治脾圣药”。 湿有外湿、内湿之分。湿自外来者,如居处卑湿、淋雨涉水等等,称为外湿。外湿在表,首先伤及肌表经络;湿由内生的称为内湿,如过食生冷、肥甘,恣饮酒浆以及脾虚不能健运等,都可以生成内湿。内湿主要  相似文献   

3.
本人在从事湿温病的教学和临床中,偶有心悟之处即笔录之。现仅就在概念上易于含混之处和自己的心得部份,整理如下。一、学习湿温病应掌握三个基本概念, (一)湿邪为湿温病的主要病因。湿温病系以病因命名,其致病因子为湿与热,但湿为有形之邪,热为无形之邪。热为湿中所蕴之热而倚附于湿,故吴鞠通谓湿温病为“湿中蕴热”。在湿温病的病理变化中,湿邪居于主导地位。 (二)只有首先弄清湿邪的性质,才能掌握住湿温病的病理特点。湿为阴邪、其性重着腻滞、且有蒙上流下的特性,才能理解和掌握湿温病初期发病较缓、中期易恋气分、后期多致伤阳等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湿证的概念 "湿",在祖国医学的病因中为一种病邪,由湿邪引起人体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湿证".临床上根据湿邪的来源不同,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之一,是长夏的主气.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正常对人无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雷丰《时病论》诊治湿病的思路。方法 :采用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时病论》中辨析湿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探讨了湿病概念,从运气角度解决了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的矛盾,对秋湿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辨析了湿温、湿热、寒湿等概念。雷丰系统研究了冒湿、伤湿、中湿、湿温、湿热、寒湿、霉湿、风湿、湿泻、湿痢、湿疟、秽浊等多种湿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治则治法、方剂药物,指出湿邪可从外受,可自内感,也可与其他邪气兼夹为害。雷丰探讨了冒湿、伤湿、中湿的轻重,对伤湿用表里分治法,湿邪在表宜宣散、在里宜渗利,分别采用宣散表湿、渗利里湿、健脾燥湿、透湿解邪等法宣畅气机、通调水道,使湿邪有去处。雷丰在湿病治疗中的主要特点有:重视疾病时令特征和患者体质,尤其是注意运气情况和体虚患者的证治,指出湿病侵袭人体有部位深浅的不同,治疗湿病时需辨明其病位,用药轻、清、灵、动。结论 :雷丰对湿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证候、治法颇有创见,其相关论述对今天中医湿病诊疗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娴 《开卷有益》2005,(12):16-17
湿即潮湿。在自然界的气候中,以一年之中的长夏季节湿气最重。长夏相当于农历的六月份,正值夏秋之交,阳热既盛,雨水且多,以致潮热充斥,故有“湿为长夏之主气”的说法。当潮湿淫盛,足以伤人致病时,便称为湿邪。湿邪引起的病证,即所谓“湿证”。湿有内、外之分。湿由内生的称内湿,湿自外来的称外湿。外湿除自然界的淫雨绵绵、气候潮湿外,也包括了居处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水中作业、汗衣沾身等因素。凡此种种引起的湿证,称为外湿病证。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几点。1.湿性重浊。重,有沉重、固着、重着之意。因此,湿邪致病多有以沉重感为特…  相似文献   

7.
王万春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现代男科病不再以体虚为主,而多责之于湿、瘀病邪,故治疗上常从湿、瘀论治,并提出"男子多湿、瘀""湿瘀不分离,治瘀则湿自除,治湿则瘀易化".对于湿重而瘀轻者,药常用茯苓、泽泻、当归、丹参等渗湿活血;瘀重而湿轻者,药常用川芎、桃仁、粉萆薢、虎杖等活血利湿;而对于久病难愈,湿瘀并重者,药常用地...  相似文献   

8.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60-2267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湿证调查问卷的建立及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与湿证的相关性。【方法】在《证素辨证学》中湿证证候表的基础上,检索相关文献,拓展湿证相关症状后形成膜性肾病湿证调查问卷,运用该问卷对52例膜性肾病患者行预试问卷分析,以形成针对膜性肾病人群效度、信度良好的湿证调查表。运用此膜性肾病湿证调查表对该膜性肾病患者人群进行湿证评分,探究该人群中尿蛋白与湿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基于文献检索结果并与《证素辨证学》湿证证候比较,确定调查问卷题项,共包括26项;经预试问卷分析后,共得到包含水肿、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肢体乏力或倦怠、精神疲倦或嗜睡、面色秽浊如有污垢、口黏腻、呕恶或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小便浑浊或有明显泡沫尿、胃口变差、带下量多/阴囊潮湿共11个题项的膜性肾病湿证调查表。湿证调查表评分结果显示膜性肾病患者低、中、高尿蛋白组之间湿证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基于问卷统计分析建立了膜性肾病湿证调查表;运用该调查表对膜性肾病患者进行评分,提示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与湿证相关,湿证越重,尿蛋白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产生湿包的原因,探讨杜绝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产生湿包的对策。方法将采用棉布、无纺布、无纺布+皱纹纸、纸塑袋包装的基础护理包、同类专科器械、大小一致的手术室器械包和手术室布类包、外来器械,按不同待灭菌包种类,分别采取分类装载和混合装载的方式,利用科室2台灭菌器,选择织物程序按脉动真空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一个灭菌周期。根据出锅时间及冷却时间的不同,观察湿包出现的部位、多少、种类;每天各选择2批次共8批次,连续监测7 d。结果 56批次共2 660个灭菌包,其中出现湿包32个。不同包装材质引起灭菌包出现湿包现象不同,纸塑包装最易湿包、双层无纺布次之、其次是无纺布+皱纹纸,棉布引起湿包发生现象最少;灭菌包不同材质,大小、重量可影响湿包产生,金属器械较布类易湿包,体积大、量重者容易湿包;不同的装载方式及冷却方式对湿包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合装载比分类装载更容易出现湿包;不同部位湿包产生不同,灭菌器最下层较上两层易湿包,灭菌包靠近灭菌器内腔壁容易湿包;冷却时间越短越容易湿包。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控制,规范器械物品干燥、包装、灭菌、卸载等流程操作,可有效控制湿包产生,防止因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不合格所致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傅青主丰富并完善了五行学说,并以此为基立法,运用于妇科病治疗中,对疾病的认识、脏腑间的关联及治疗原则作详尽论述,对现代临床妇科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5首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傅青主治疗痛经方荆的配伍规律是养血治本,疏散治标;以补助通,重补轻行;调肝止痛,适体和性。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医家学术思想和指导临床合理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3.
从条目、辨证、治法、制方、用药几个方面探讨了《傅青主女科》调经的特色。指出傅青主治疗月经病善抓主症,辨证精要,治法注重扶正,善补肝血疏肝郁,制方严谨,主次分明,用药纯和,强调炮制以增药效等特点,并加以举例说明,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条目、辨证、治法、制方、用药几个方面探讨了<傅青主女科>调经的特色.指出傅青主治疗月经病善抓主症,辨证精要,治法注重扶正,善补肝血疏肝郁,制方严谨,主次分明,用药纯和,强调炮制以增药效等特点,并加以举例说明,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图书馆馆藏《医学切要》手抄本,署名“阳曲傅青主手著”。将《医学切要》自序及内容与王肯堂《证治准绳》比较,可知《医学切要》实系《证治准绳》杂病部分之删节本,并非傅山所著。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脾胃学说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发展。除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外,尚有不少名医家,如戴思恭、缪希壅、龚廷贤、李用粹、傅青主、唐容川等都对脾胃学说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脾胃学说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发展。除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外,尚有不少名医家,如戴思恭、缪希壅、龚延贤、李用粹、傅青主、唐容川等都对脾胃学说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傅青主对带下病病因及辨治论述精辟。用药精当。文章从以下4方面论述了傅氏带下病的论治特色:一湿邪是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二治病求本.祛湿为要;三肝脾同调.扶正治带;四带下分五色.论治各异。  相似文献   

19.
浅谈青主疗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傅青主女科》中不孕症的治疗特色,总结出傅氏治疗不孕,在理法方药上,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重视调补脾肾,尤其补肾填精;二是重视调护气血;三是用药轻灵,多用甘润之品,注意动静平和.  相似文献   

20.
《傅青主女科》内容简要,选方实用,流传极广,是一部颇具临床价值的妇产科专著。该书所栽83首方,其中运用白芍的有33首,占39.76%。白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功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广泛应用于经,带,胎,产等各种妇科疾病。全书论述简要,理法严谨,药简方效,切于实用。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对其学术思想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