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制前列宁片纯中药制剂的组方设计、提取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制订。方法:根据祖国医药学理论,设计了新处方,采用了沉淀工艺制备中成药片剂,同时采用TLC法和规格检验法制定了质量标准。结果:减少了用药剂量,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稳定性,显微鉴别法实用性强,TLC法结果可靠,无干扰。结论:处方合理、用药独特、制剂稳定、质量标准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运脾糖浆为纯中药制剂的组方设计、提取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制订。方法:根据祖国医药学理论及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设计了新处方,采用了水提取工艺制备中成药糖浆剂,同时采用TLC法和规格检验法制定了质量标准。结果:减少了用药剂量,改善了口感,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稳定性,TLC法结果可靠,无干扰。结论:处方合理、用药独特、制剂稳定、质量标准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完善双功调肠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剂中的主要成分何首乌、当归、白术、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TLC法能检出何首乌、当归、白术、陈皮,结果较稳定,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结论:TLC定性鉴别法为完善质量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步壮骨丸(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处方中黄柏、牛膝、知母,并检查乌头碱限量。结果:采用TLC法鉴别了黄柏、牛膝、知母;制定了乌头碱的限量检查方法。结论:TLC方法简便,灵敏,阴性无干扰,重视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检查乌头碱的限量,可以控制乌头碱的毒性,也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九味参蓉胶囊的工艺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方法:工艺中大部药材采用乙醇及水回流提取制成浸膏,干燥喷粉再制备软材;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此法工艺布局合理,质量标准科学可靠。结论:九味参蓉胶囊作为理想的纯天然中药制剂应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前列腺炎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黄柏、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在TLC法中均能检出黄柏和赤芍。盐酸小檗碱在0.06-0.3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葎椒凝胶贴膏剂,并建立葎椒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葎草提取物和胡椒粉为主药,卡波姆和聚丙烯酸钠为凝胶骨架成分制备凝胶贴膏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制剂中胡椒进行定性鉴别;以胡椒中的胡椒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制剂中胡椒碱的含量。结果:制备的葎椒凝胶贴膏剂膏质细腻,具有较好的成型性、黏附性和保湿性。TLC定性鉴别中检出胡椒,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定量鉴别中胡椒碱在0.054~0.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79%,RSD为1.19%(n=6)。结论:葎椒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建立的质量标准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葎椒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花蜜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TLC法对药方中白芷、金银花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对口服液进行了总固体物限量测定。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空白)对照则相对应位置上无斑点。结论 该制备及质控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洛美沙星耳用滴丸的制备方法,确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PEG等为基质制备复方洛美沙星耳用滴丸,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结果:本品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复方洛美沙星耳用滴丸质量稳定,质控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本制剂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确切,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复方大黄软膏,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确定复方大黄软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剂性质稳定,临床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酒渣鼻病的又一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对降糖灵胶囊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降糖灵胶囊中的五味子、延胡索及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法的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薄层色谱法可用于降糖灵胶囊的质量控制,且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制剂对S180肿瘤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中的鸦胆子和蟾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中的油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总含量进行测定;通过S180腹水型肿瘤细胞建立肿瘤模型,以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为考察指标,观察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对肿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TLC鉴别方法分离度良好、斑点清晰;油酸在0.270 4 mg/mL~1.622 4 m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5%~105%;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在0.005 6 mg/mL~0.061 6 m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5%~105%;用S180腹水型肿瘤可以成功地制备小鼠肿瘤模型,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具有治疗作用。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耐用性好,可很好地控制复方鸦胆子油软胶囊的质量,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地降糖复胰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制备芪地降糖复胰胶囊,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芪、熟地、山茱萸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所用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可靠。结论:薄层色谱法对药品定性鉴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控制芪地降糖复胰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全蝎、地龙的薄层鉴别方法,对通筋活络胶囊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全蝎、地龙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中2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双花解毒合剂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花解毒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金银花、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质量0.0282~1.128μg有良好的线性范围,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9.72%,RSD=0.94%。结论:本文建立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双花解毒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逍遥蒌贝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白术、当归、浙贝母和柴胡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处方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30∶70,v/v);流速:1.00 mL.min-1;检测波长:232 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斑点对应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65~1 30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3%(n=6),RSD为1.9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逍遥蒌贝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前列宁胶囊的最佳壳聚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天然絮凝剂壳聚糖纯化前列宁胶囊,运用正交设计,以浸膏得率、多糖保留率、大黄素为指标,考察壳聚糖浓度、反应温度、pH值和静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筛选其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壳聚糖浓度20%,反应温度60℃,反应液pH=6,静置时间24h,提取液的出膏率大大降低。[结论]采用壳聚糖澄清剂纯化前列宁胶囊除杂效果好,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速克感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其处方组成药味野菊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速克感冒胶囊中阿司匹林的含量。色谱柱为C1(8250 mm×4.6 mm,5μm),甲醇-0.03 mol/L磷酸二氢钾(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阿司匹林在进样量为1.202~12.02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为0.30%(n=9)。【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于速克感冒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香椿嫩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香椿嫩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进行定性鉴别。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测到槲皮素和山奈酚,总黄酮在0.025~0.25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30%,RSD为0.4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香椿嫩叶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