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旭教授擅于辨证治疗针灸科疑难病,每以通督温阳法治疗难治之疾,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列举运用通督温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头痛、闭经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督温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患30例以"通督温阳"法治疗,并与一般针灸法治疗的病患30例于治疗10次后进行比较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43.33%,对照组愈显率为1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通督温阳"法的治疗组较以常规针刺法的对照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以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证经验。吴教授以通督温阳理论,针对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通督谐振、鼓荡温阳,督任呼应、带脉促通,佐调肝经、行气活血的治则治法;同时御气调气,针刺穴位直达病所,产生针感;并强调舒畅情志,察神守机,在针刺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从而疏通督脉及诸阳经经气,调和气血,缓解症状,恢复膀胱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4.
许红兵 《中外医疗》2013,32(6):137-137,139
目的探讨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而治疗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针灸温阳通督法,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督温阳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收治于我院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温阳"针刺法,2组患者均针刺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量表评分(JOA)。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温阳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能够降低VAS评分,提高JOA评分,改善疼痛症状;能够改善患者麻木、腰腿痛、步行能力等症状、感觉障碍、直腿抬高试验、运动障碍等体征以及日常生活动作以及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的疗效。[方法]以益气活血温阳通痹为治疗大法加减治疗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62例胸痹患者,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愈36例,好转22例,2例无愈,总有效率为92%。[结论]益气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胸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调任通督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君华  于海波  皮敏  刘永锋 《广东医学》2008,29(8):1410-1411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符合标准的53例患者,针刺以调任通督法为主,1次/d,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每日行康复训练。结果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4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能力、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8.
试论督脉     
督脉循行于腰背正中,有总督、统领阳脉,溢蓄调节阳经气血,主导一身阳气功能活动的作用。督脉所联络的脏器,以肾、脊髓、脑为主。督、任、冲三脉同源互根,一源而三岐。它们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上关系至为密切,但又有所区分。督脉病变以虚寒证候居多,但亦可出现实证、热证或虚实兼挟、寒热错杂之证。笔者根据督脉寒、热、虚、实等四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补阳壮督、填精益督、升固摄督、温阳通督、攻邪理督、清火泄督等六种治疗原则,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配合服用美多巴,对照组单纯服用美多巴,2组均治疗8周。结果2组治疗后Webster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调脊通督针法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法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对92例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针刺组及常规推拿结合针剌组.结果 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针刺组基本治愈率为60%,有效率为86%;常规推拿结合针刺组基本治愈率为45%,有效率为84%,2组治愈率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基本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督正脊术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屈腰法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通督正脊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通督正脊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通督正脊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阳痿患者“督脉寒凉、督脉不通”的红外热图特点,通过对督脉功能、督脉与阳痿关系的阐释,论述了督脉在温养宗筋、促进性欲、维持勃起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阳痿的核心病因病机是以督脉阳虚为本、寒凝为标,经脉阻滞为结果,制定了“温阳通督”的治法治则及方药,初步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督统宗筋”学术观点,为治疗阳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腰突症4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21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19例(脱落1例),分别运用疏经通督法推拿和传统推拿法治疗,对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第3天、第10天、第20天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的即时(治疗第1天)和早期(治疗3d)临床疗效与对照组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在近期治疗(第10~20天)中,治疗组对腰突症患者症状体征的影响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腰突症有较好止痛效应,能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感兴趣区脑血流量(ROI-CBF)、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63)和通督调神针组(n=64).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ROI-CBF、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通督调神针组总有效率(96.9%,62/64)显著高于常规组(79.4%,50/63)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梗死灶区脑血流量(CBF)、梗死灶旁区CBF、镜像区CBF、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通督调神针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通督调神针组血流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搏动指数(PI)、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通督调神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动,改善患者搏动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ROI-CBF,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陈红亮 《中医学报》2016,(6):910-912
目的:观察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3组,理筋通督组、传统手法组及安慰剂组。理筋通督组采用理筋通督手法;传统手法组采用传统手法;安慰剂组口服维生素C。结果:理筋通督手法可显著减缓患者基底动脉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P0.05)。理筋通督组有效率为93.67%,传统手法组有效率为67.5%,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筋通督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家兔模型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家兔C5椎体上植入不锈钢螺钉,建立家兔颈脊髓机械性压迫损伤模型,术后观察2个月并进行Tarlov评分后,将上述家兔随机分为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和对照组,对中药加手法组、中药组、弥可保组进行手法及药物干预。干预2个月后再次对家兔进行脊髓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加手法、中药和弥可保3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均有效,但中药加手法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弥可保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中药结合理筋手法对慢性机械性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腹部调理手法为通督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它在通督疗法中具有调整阴阳、调理冲任气血、调补肝肾、调和脾胃等作用。文章从理论上探求腹部调理手法在通督疗法中的作用 ,从而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 ,更好地发挥腹部调理手法在通督疗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脑梗塞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将符合标准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调任通督针刺,普通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均1次/d,6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Barthel指数、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调任通督针刺法在升高Barthel指数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P0.01、P0.05)。治疗组40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显愈率60.50%;对照组38例,基本治愈0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显愈率39.47%。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能有效降低Hcy水平,缓解患者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