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隔附子饼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量差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对改善患者尿失禁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神阙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尿潴留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以针刺关元、中极、气海穴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隔附子饼灸神阙穴两个疗程,观察两组膀胱功能指标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愈显率、平均起效时间、平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神阙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的实践效果。方法将68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借助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参考组(34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3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失禁症状评分、24 h排尿次数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尿失禁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症状评分远低于参考组(P0.05),24 h排尿次数少于参考组(P0.05);2组疗效分布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隔药饼灸配合针刺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发酵附子饼灸与传统隔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差异。方法:2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关元穴隔发酵附子饼灸,对照组101例在关元穴隔传统附子饼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膀胱残余尿量(PVR)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4.3%,对照组7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I-PSS评分及PVR,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能改善QOL评分(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发酵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优于传统隔附子饼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8例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隔物温和灸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隔附子饼温和灸。结果药物组和隔物温和灸组两组的总疗效比较,以隔物温和灸组的疗效为优(P0.05);ACR疗效评价:隔物温和灸组达ACR70缓解的患者比例高于药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ACR20、ACR50缓解的患者比例大于药物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来氟米特口服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艾灸以及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痹的临床疗效,探索隔药饼灸的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30例。各组选穴均为患侧犊鼻、内膝眼、鹤顶、阿是穴,双侧血海、梁丘、足三里、肾俞。此外男性加命门穴,女性加气海、关元穴。每周治疗5 d,间隔2 d后再行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晨僵、关节障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后与治疗6个月后随访愈显率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患者疼痛、晨僵、关节障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5),且隔药饼灸组疗效优于艾灸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RP、ESR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隔药饼灸组优于艾灸组、针刺组。治疗后隔药饼灸组的愈显率为60.0%,艾灸组的愈显率为43.3%,针刺组的愈显率为40.0%。隔药饼灸组的愈显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随访中隔药饼灸的愈显率为56.7%,艾灸组的愈显率为36.7%,针刺组的愈显率为40.0%,隔药饼灸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以治疗老年性膝骨痹,且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不良反应较少,远期疗效相对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隔花椒饼灸对健康人右足三里穴各时段的热感温度及痛感时间,为隔花椒饼灸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名健康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隔花椒饼灸组)和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每组10名,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右足三里穴位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耐受温度、初感疼痛时间、耐受疼痛时间及最佳温度区域时间;并比较在同一穴位时2种不同隔物灸下各时段热感温度、痛感时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隔物灸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耐受温度依次增高(P〈0.05);隔花椒饼灸的耐受温度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隔花椒饼灸的最佳温度区域时问明显长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热感温度耐受阈值高于隔附子饼灸,且最佳温度区域时间长于隔附子饼灸,为隔花椒饼灸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确诊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隔附子饼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而拓宽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思路。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口服阿伦膦酸钠片,70mg/周,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隔附子饼灸命门及双侧肾俞,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骨密度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ALP水平变化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钙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AL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0%,对照组为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能有效促进钙吸收,提高骨密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痛、经济、环保、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委中、昆仑等穴,对照组予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的穴位.均1次/d,共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32±0.83),ODI评分为(13.18±7.7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琦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27(12):1682-168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以针药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以单纯内服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有效率为78.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两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11.5%,对照组为38.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结合中医针灸治疗产后尿失禁对于盆底肌电位的影响。方法将产后尿失禁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会阳穴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与肌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精神病性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结合中医针灸治疗产后尿失禁能有效改善预后与肌电位,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上肢局部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63.3%与23.3%)及总有效率(93.3%与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时,配合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加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加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临床治愈为27.1%,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加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传统灸量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试验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对照组每次15 min,两组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试验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传统灸量对照组,消敏定量为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艾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手痉挛状态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艾灸治疗。采用Ashwoah量表(A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AS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著降低(P〈O.01);治疗组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FM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束BI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也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腹针配合艾灸治疗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艾灸治疗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1月-2007年7月60例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腹针结合艾灸的针灸方法加关多巴片治疗,对照组㈤例采用芙多巴片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中各项积分情况及进步率。结果:总进步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3.3%(P〉0.05)。但日常活动积分差值、总分差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精神、行为和情绪、运动功能、并发症积分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艾灸方法配合关多巴片较单纯传统关多巴片治疗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