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采取针刺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个性化中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个性化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两组进行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1年内感冒次数、肺功能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多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缓解期给予针刺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支气管哮喘治疗并配合系统的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干预6个月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ACT评分、肺功能等指标及哮喘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配合系统规范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支气管哮喘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3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1年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哮喘患者的整体治疗及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4.
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淑梅  曾静  邓雪梅 《广东医学》2006,27(11):1697-1698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缓解期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缓解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为1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哮喘发作的频率。结果 干预组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哮喘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应用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对其肺呼吸功能、运动能力及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期间93例收治住院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47例给予联合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肺呼吸功能、运动能力、气道炎症反应。结果 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最大呼吸流量预计值(pre-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的预计值(pre-FEV1)以及最大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峰值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出气体中一氧化氮(Fe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干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改善患儿肺呼吸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提高运动能力以及降低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哮喘缓解期患儿2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6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在哮喘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槐杞黄颗粒,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个月后观察哮喘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哮喘日间症状发作程度、咳嗽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以减轻儿童哮喘缓解期的哮喘发作程度,改善和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利迭合咳喘固本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按就医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舒利迭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咳喘固本丸。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控制率、肺功能及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控制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观察哮喘儿童经维生素D,干预治疗后发作次数及肺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3~10岁健康儿童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各100例,哮喘儿童在3、6、9、12月份的缓解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健康儿童也在同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测定25-OHD,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和健康儿童25-OHD的水平;另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2组各50例,干预组在哮喘GINA方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 800IU·d-1辅助治疗6个月,监测2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25-OHD的水平和全年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4个月缓解期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同期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患儿的25-OH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均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3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及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期间采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和实施传统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ACT评分等情况.结果 2组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出现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6个月后测算,ACT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融入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状况,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检验并分析TNF—α、IL-4、IL-10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hs—CRP、IL-4、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在急性期明显降低。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TNF-α、IL-4、IL-10和hs—CRP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疾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Eotaxin、IL-13水平,哮喘患儿组同时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彼此均成正相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均呈负相关。结论:Eotaxin、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患儿病理生理变化过程;Eotaxin、IL-13可作为哮喘患儿除临床症状、体征外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友华  黄俊辉  吴霞  周宇 《河北医学》2011,17(7):881-883
目的:探讨并总结白三烯受体阻断剂顺尔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确证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46例,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口服。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喘息、呼吸困难及哮呜音消失时间以及对比治疗2周和4周两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缓解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可使临床缓解时间缩短,预防复发,明显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玉萍 《吉林医学》2013,34(10):1822-182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即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中重症患儿(符合哮喘诊断分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急性期哮喘全身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症状缓解后给予孟鲁司特钠5 mg每晚1次,舒利迭一吸2次/d,对照组28例症状缓解后给予舒利迭治疗一吸2次/d。结果:患儿哮喘症状缓解程度如夜间惊醒次数,活动后气急减轻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利迭3个月时减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效果好,优于单用舒利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易桂生 《华夏医学》2011,24(6):653-655
目的:观察疏肝理肺法对肝郁证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之疏肝理肺法治疗,对照组予之温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疗,10 d为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通过疏肝理肺法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著(P<0.05),肺功能有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