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名医叶天士遣药组方擅长性味合化之道。采用研读原著与数据库检索的方法,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叶氏脉案处方中辛味药的运用经验。结果表明叶氏使用辛味药的规律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辛以散邪、辛以开气、辛以通之、辛以胜酸、辛以胜甘、辛以试诊、用辛禁忌。其经验是对药性理论的丰富,对临床医生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叶天士对中医脾胃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精华部分之一,它的形成是历代医家不断努力,经过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升华的结果。从《内经》中提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的基本脾胃理论,至仲景《伤寒论》形成其雏形,再到李东垣《脾胃论》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直至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补充发挥,  相似文献   

4.
豆豉在经方中应用广泛,今却已鲜为人所用。以研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中的医案为手段发掘豆豉的临床使用证候,使经方更好的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玄府为视角,探究肺癌发生、发展的病机,探讨叶天士“辛味”理论辨治肺癌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玄府相关理论,从玄府开阖失司、“玄府-络脉”失和、“玄府气液”失用等三方面,探讨其对肺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影响。通过阅读清代医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归纳叶氏“辛味”理论及其对积聚的辨治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玄府开阖失司、络脉失和、气液失用,机体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痰毒交相影响,引致肺癌发生、发展;叶天士治疗积聚善用辛味药,其主张辛能祛风、行气、化痰、破癥、补虚。验案所举之老年患者,正虚玄滞而肺癌复发,证属正虚气滞、痰瘀互结,故予“辛味之法”治之,复查肺癌得以减轻。[结论]叶天士“辛味”理论可通过调节玄府开阖辨治肺癌,适用于肺癌诊治的不同阶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汗证医案进行分析,从明辨汗出热象、灵活运用经方、重视养心安神、选择汁鲜育阴、分清标本论治等5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治汗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1667~1746),江苏吴县人,自幼学医,学成后行医50多年,医名盛于当时,大江南北都以他为宗,上自朝野名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知天士之名,人们誉之为"天医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思路。方法:基于数据挖掘,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的51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5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天士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结果:处方共51首,共涉及中药115味,高频药物共25味,包括生地黄、大枣、茯苓、炙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大枣-炙甘草”、“大枣-茯神”、“生地黄-玄参”、“茯神-远志”、“炙甘草-茯神”;药物功效种类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甘、苦、辛多见;归肺、心、脾经最多;聚类药物组合7组。结论:叶天士治疗不寐时重视情志,首辨虚实,次分寒热,从五脏论治,尤重心脾,善于调整阴阳。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络病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集中体现了叶天士目的络病思想.从<临证指南医案>中可以看到,叶天士将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种病证目的辨治过程中.<临证指南医案>中目的络病病位广,病程长短不一,病因病机多种多样,具有独到目的治疗用药特色.可见,叶天士已总结出比较完善目的络病理论.叶天士对中医学目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研究文献,探讨叶天士对单味药和方剂的运用规律及特点,概括叶天士对疾病的病机及分型的认识,总结叶天士临证运用的各种辨证方法,发现叶天士的临证思维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关键。加强《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对更好的传承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着, 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 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学宗岐黄,善治湿病.温阳祛湿法为一大创建.此法主治脏腑虚寒湿病,随三焦和脏腑之异别进一步细化.上焦证治中,温通心阳分为辛滑温通和诸脏联治,温宣肺阳有寒湿蕴肺证治和肺肾合病证治.中焦证治中,温运太阴有脾阳虚证治和脾阳困证治,通补阳明常法有三,变法有二,脾胃同调则有三种治法.下焦证治中,温厥阴肝有厥阴寒湿证治和厥阴阳明证治,温少阴肾有肾阳虚寒湿证治和脾肾阳虚寒湿证治.  相似文献   

13.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充分反映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从《临证指南医案》复脉汤的应用,探讨其对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叶天士擅长治疗脾胃病,他的诊治思想有:首倡脾胃分治,力主甘润养胃;重视中焦气机,通降抑木治胃;多种治法并用,共奏奇效殊功;施用剂量服法,善于小量久服;慢性疑难杂症,治从脾胃入手。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一生博采各家之长,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从而成为治温病第一家。他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颇有成就,其特色在于对脾胃学说的发挥和从脾胃论治全身疾病。《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叶氏医案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17.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讨叶天士络病学说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论述了叶天士络病学说的主要思想.络病的形成,多因六淫外邪、情志、劳倦、跌仆等损伤脉络,或久病、或久痛、或络脉空虚皆可导致络脉病变,形成络病.络病的治疗,当分虚实,实证用辛味通络诸法,虚证用补虚通络诸法.其"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说,是对内伤杂病理论和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也为后世活血化瘀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启发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试论辛味     
中药五味之中,酸苦甘咸都属阴,独辛味属阳,作用广泛,解表发汗、行气活血之外,化湿醒脾、祛寒温中、通络祛风、化痰散结、开窍醒神、温肾壮阳、杀虫解毒,都是辛味的功效所在,都表现出明显的"阳"的性质特点.独阳的辛味处方地位独特,八法之中,汗、温、消多辛味,和法多辛苦并用,下、清、补诸法,亦不离辛味而多参用,起到佐使作用;引经报使之药亦多辛味,所以辛味药的临床运用远非其它药味所可及.  相似文献   

19.
20.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四》中所载案例的临床症状、辨诊、治法及药物总结分析其对胸痹和肺痹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特色.叶天士认为,肺痹病因病机为上焦湿热壅塞,肺气不通;上焦气分壅热,肺不升降;上焦气机紊乱,肺气升降失调.胸痹的病因病机可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叶氏对于肺痹和胸痹诊断方面注重首辨寒热,治疗则以重调气机、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