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研究、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所以有医易同源之说。医易相通的焦点有整体观、运动观、平衡观,故从象形饮食,同形相补;归类比象,五气互补;盈虚消息,药食养生;损刚益柔,因时制宜;阴阳平衡,饮食达生五个方面归纳出《周易》与中医饮食养生的相互关系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医门棒喝(初集)》体现了清代医家章楠的医易思想,主要表现在“医易同出阴阳太极之源”和“《易经》论治世,医经论治身,应重其理而非其辞”两个方面。章楠在书中创造性地以十二辟卦解释了风寒暑湿燥火,以河洛数理论述了“土为太极之廓”的重土思想,并以“易与医皆为中和之道”反驳张景岳“阳少阴多,扶阳抑阴”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医学流派的产生和学术争鸣等方面,介绍了王自强教授有关中医学与《易经》关系的论述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浑沌初分,道启鸿蒙。上古伏羲氏一画开天,演八卦,结网罟,造甲历,位列三皇,乃华夏之始祖;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始创嫁娶,阴阳化育。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5.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关于“阴阳”,实际上包括四象五行八卦变化之理,是天道和人道、医学和哲学会通的焦点。张介宾不仅以易理来解说医理,而且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说明中医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源于自然科学,“易学”是自然科学的精髓。医易同源,医易相通。 中医学的一元气论的元气化、五运六气、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以及物质的生克制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疾病的生成、传变、转归,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临证遣药等理论与治则、治法、用药均是易学内涵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医易(类经附翼一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在医史教学过程中,从已有的资料中挖掘人素材,从爱国主义、专业思想、人素质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发掘潜力,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俞樾《废医论》引发的对中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茜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66-867,910
中医教学是传承中医理论最主要的途径,其内容和方式一直备受关注。俞樾《废医论》虽对近代废除中医思潮的形成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文中的论点、论据却从侧面反映了中医的缺点和不足,由此深入思考,在教学中予以改进,传达正确的概念和观点,不仅可以改善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而且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教育是中医文化能够得以延续的关键,而如何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是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要点。文章认为应该从中医形成的文化背景出发,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并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三个方面真正提升中医的教育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俊 《医学与社会》2008,21(12):58-6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衡量中医学术定位和科学价值的文化坐标。坚持传统文化特色才能体悟中医学说之真谛,把握中医理论之精髓。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致使中医学与其母体文化出现断裂,严重影响了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教育必须立足中医特色,培植中医传统文化土壤,注重中医特色思维模式的养成,以培养真正具备传统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道德人格教育应当充分体现师承文化中主体间性这一内涵,如崇尚德才并重的教育观、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实场景中的交互行为等,同时坚持主体间性认识论,进一步树立师生互为主体的意识、民主意识、宽容意识等,探索与发展更为符合主体间性特征的道德人格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医药学教育国际化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问题与困难。中医药学教育国际化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宣传与介绍,加强理论的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增强国际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冬青 《医学与社会》2008,21(11):12-14
中医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因此,传统中医学与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整体观、辨证论治、平衡观和恒动观等特点。但这些独特的思维模式却受到现代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文章立足于高校,以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教育功能为视角,论述了如何对中医药类学生进行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还提出了量化考评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通识教育和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出中医院校学生难以领会中医理论精髓的原因是由于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应将通识教育尤其是中医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8.
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且可定量的判断预测法,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领域,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文章阐述了德尔菲法在中医方药研究的应用现状,作者认为德尔菲法在中药药性、药味以及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扩展德尔菲法在中药学和方剂学学科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在创新中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动力,中医不但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创新只能以实践为判断标准,而不应设置禁区。理论创新是关键,需要解决过度依赖哲学和功能与结构不完全一致的两大难题。中医学必须借鉴所有学科知识为其发展之用。中医学是在发展中与现代学科体系逐步沟通,最终走向融合。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完成,需要有更高层次理论的指导、人才的聚集和中医自身的有效发展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系统的教学资料库,主要分为文字类资料库、图像类资料库、影视类资料库、音频类资料库、中医文化类网站资料库。教学资料库的建立不仅丰富与完善了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开设与之配套的中医学人文基础相关课程群提供有力的材料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