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已有很大进展,抗病毒治疗是慢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文章将近期美国慢乙肝防治规范(指南)与亚太指南、中国指南等作比较,讨论慢乙肝的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2.
概括单味中药、复方、饮食、心理、针灸、中西医结合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的防治作用,旨在提高中医药防治慢乙肝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肝博士》2018,(6)
正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高发区。我国在慢乙肝防治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而回顾取得这些成绩的相关研究,发现都与乙肝病毒的结构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真可谓"HBsAg"是防治慢乙肝的关键词和绕不开的话题!1.HBsAg对乙肝病原体发现和诊断的里程碑意义早在1963年,Blumberg等应用免疫扩散法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  相似文献   

4.
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概念是在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提出.2017年EASL指南把表面抗原清除作为功能性治愈的概念.所以现在全世界基本达成共识,对于慢乙肝患者在合适的情况下是可以追求功能性治愈的. 慢乙肝追求临床治愈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是肝炎大国,也是肝硬化、肝癌高发国家.我国肝癌的发生 80%都来自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以慢乙肝的危害在于慢乙肝反复持续进展以后,就会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事件,甚至肝癌.慢乙肝直接影响到中国人民的健康,也增加乙肝感染后的病死率,所以目前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概念即表面抗原清除持续稳定,将使患者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种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由于迄今对慢性乙型肝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慢乙肝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治疗慢乙肝主要环节是抗病毒,保护肝细胞、调控免疫和阻止肝纤维化。下面就近几年的体会试作一比较归纳。1抗病毒抗病毒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乙型肝炎(下文简称乙肝)大国,慢性感染者超过1.2亿,规范乙肝治疗,意义重大。2004年我国首部乙肝防治指南颁布至今,时间已经超过5年,慢性乙型肝炎(下文简称慢乙肝)的治疗药物和治疗观念都发生了不少变化,该指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009年8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总结近15年国内文献对慢乙肝的研究,归纳出国内学者对慢乙肝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慢乙肝的中药治疗状况,以期为中医药根治乙肝寻求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慢乙肝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形成的意义。方法检测四组人群共165例(健康组、慢乙肝组、慢乙肝重型组及慢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浆MMP-1、TGF-β1水平,慢乙肝患者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慢乙肝、肝硬化、慢乙肝重型患者血浆MMP-1、TGF-β1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均〈0.05),且上述3种疾病MMP-1、TGF-β1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慢乙肝患者随着炎症升级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浆MMP-1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浆TGF-β1逐渐升高。结论血浆MMP-1与TGF-β1检测可作为反映肝功能的指标,MMP-1、TGF-β1对于慢乙肝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浆TGF—β1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乙肝病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系统管理,为研究矿区慢乙肝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按照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慢乙肝防治指南》进行规范的诊断及治疗,并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定期复查相关项目,以期缩短慢乙肝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了解矿区慢乙肝患者临床转归,为矿区预防乙肝的策略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3年门诊及住院的慢乙肝病患者3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的门诊治疗及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的门诊治疗及健康宣教外,按慢乙肝病随访系统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管理。结果:随访系统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住院费用,减少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的发生。结论:随防系统管理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遵医行为及控制病情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国内外各种慢乙肝防治指南均将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列为了慢乙肝初治患者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药物,两种一线药物到底在疗效、副作用和患者选择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初治患者的选择从抗病毒疗效方面,两种药物都可以达到长期有效抑制病毒的效果。根据目前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ETV治疗5年后的累积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07-110
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抗菌作用,为临床中西药联合治疗M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赤芍、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小檗碱,煎煮法制备提取液,采用两倍稀释法观察中药对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棋盘格稀释法测定中西药的MIC,通过计算部分联合抑菌指数(FIC)的分布评价中西药联合效果。结果五种中药对MDR-PA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五倍子对MDR-PA抑菌作用最强;亚胺培南与小檗碱、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有较好的协同相加作用,协同相加率超过80%。环丙沙星与五种中草药联合显示无关作用;三种抗生素与五种中草药联合均无拮抗作用。结论赤芍、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小檗碱对MDR-PA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亚胺培南与小檗碱、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可以增加各自对MDR-PA抗菌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区别中药功效与药效,回顾中药功效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中药功效的结构。中药功效可以分为作用对象和作用类型两部分,绝大多数功效作用对象与中医的核心概念相关,中药的功效无论是从作用对象还是作用类型来说均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与中药现代化的药效有很大不同。中药功效研究的主体应当是中药对证功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艾康胶囊治疗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中药组服益艾康胶囊,联合组服益艾康胶囊加抗病毒药物,服用中药、剂量、疗程两组一样,两年后检测症状、体征及CD4 细胞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对改善症状、体征有一定效果,联合组对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病人依从性有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景具有前瞻性,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现状,对目前研究中若干观点进行阐述,包括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框架、证候诊断指标与疗效评价指标差异、中医疗效评价量表、中医PRO量表、中医临床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法、中医辨识证候的评价标准等观点.并就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即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必须符合辨证诊疗模式、采用量表学方法以建立中医评价量表、应用多学科技术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1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文献,以期对本病未来的临床工作有些许启发。目前以针药结合为主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毫针结合内服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穴位离子导入以及毫针与中药以其他形式的结合,包括中药药棒、药枕、中药点舌、氧驱雾化吸入、灌肠等。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的治疗特点,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疗效,并与福松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30例诊断为结肠黑变病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福松组,分别给予中药和福松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疗效。结果:中药与福松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肠镜下表现,但中药通过灵活加减,还可有效缓解其它伴随症状。结论:中药在治疗因服用蒽醌类泻药导致的结肠黑变病领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关于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多有报道 ,但研究多侧重于将中药作为一种治疗药物 ,观察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而关于中药抗原性对实验的影响鲜有提及。为此 ,从理论免疫学角度探讨了中药的抗原性在免疫实验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并提出 ,在观察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过程中 ,其抗原性所造成的影响应当考虑 ,并采取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益气养阴注射液对大鼠腹膜清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腹透原理及中西医对慢性肾衰的认识,选用益气养阴注射液加入腹透液中进行研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大鼠尿素的腹膜清除率,该作用在第三期不再加入该中药注射液时存在,对透出液中蛋白质浓度有一定增加作用,对交换过程中的排液量无显著影响,用药期大鼠尿素氮透析液/血浆浓度比显著高于对照期,推测该中药注射液可能增加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从而使腹膜溶质交换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试用中药复方制剂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研究其镇痛作用 ,将该中药复方分为12 0 0mg/kg ,6 0 0mg/kg和 30 0mg/kg三个剂量组 ,并以吗啡及阿司匹林作为对照 ,进行了单次给药和连续 5天给药的实验观察。结果该药 12 0 0mg/kg ,6 0 0mg/kg和 30 0mg/kg可分别提高化学致痛阈值 5 4 2 %、2 7 7%和 6 3% ;用热板法单次给药和连续 5天给予不同剂量的该复方制剂对痛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作用与阿司匹林接近 ,但作用弱于吗啡。结论该中药复方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疗效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采访了金实教授,金实教授认为,注重整体观念,正确辨证施治,确保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是以延续的保证;辨证与辨互参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传统中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明显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使中医疗效的评判走向客观和微观化,促进了中医学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