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中医整体观叶品良老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精津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呈气滞;气滞血运不畅则呈血瘀;脾失健运,肾虚不化,津液凝滞,则呈痰湿。故肝脾肾三脏同调,使气行血行,湿化痰消。  相似文献   

2.
浅谈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不能等同于中医郁症,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思虑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亏虚,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多脏,中医辨证以虚证为纲。  相似文献   

3.
<正>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寒、湿、热、痰、食积、气滞、血瘀、情志、虚损等因素均可影响胃的生理功能而罹病。胃病的发生,与肝脾颇为密切。肝得疏泄,则脾(升)运、胃(降)和;肝失疏泄,则脾壅胃塞,此谓木(肝)土(脾胃)不和。脾胃互为表里,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影响胃主纳谷和腐熟水谷的功能;脾气不升,气机阻滞,必碍胃通降浊气的功能;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在脏  相似文献   

4.
头痛又称“头风、脑风、首风”,是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缓解的特点,发病可有诱因,未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等脏,与三阳经循行部位密切相关;病性多属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既有气血津液等本虚之象,又有痰湿,瘀血,气滞,肝阳上亢等表实之象;起始多为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头痛是常见疾病 ,包括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两大类。近年来 ,笔者以自拟芎蝎参芪汤治疗顽固性头痛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病因病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 ,属中医学的头痛、头风范畴。从发病及临床症状分析 ,内伤气滞、血瘀、痰浊、虚损 ,外感风寒 ,热湿均可引发本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肝失疏泄 ,郁而化火 ,上扰清窍或肾水不足 ,水不涵木 ,肝肾阴亏 ,肝阳上亢而致头痛 ;脾胃失调 ,化生无源 ,或劳累过度 ,形神俱耗致气血不足 ,脑髓脉络失于濡养 ,而发头痛。饮食失节、过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上扰清窍 ,阻遏清阳而致头痛 ;禀…  相似文献   

6.
米杰教授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总属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而肾虚,气化无权,后天失养而脾胃虚,健运失司;标实以湿热为主,兼以瘀毒。正气不足,邪气偏盛,正邪交争,机体抗邪无力,邪盛正衰,由实致虚,虚实夹杂。湿、热、瘀、毒互结致病,贯穿整个病程,涉及肝脾肾三脏,肝经瘀热,脾虚湿停,肾失封藏,肝脾肾三脏俱病,病程日久,肝脾肾及气血阴阳俱虚,湿热瘀血缠绵难去,不断耗伤正气,使虚则更虚,病情迁延难愈。治疗上扶正祛邪为原则,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解毒为治法,标本兼治;以茵陈赤小豆汤加减为主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7.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多个脏腑参与活动,其中肺、脾、肾三脏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基本上概括了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被胃、小肠、大肠吸收后输送到脾,脾将其化为津液并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这一阶段如果脾失健运,水液停聚会形成水湿发为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受从脾转输的津液,通过宣发肃降布散于全身及肃降到肾,这一…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主要是由于面部气血失和所致的皮肤类疾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通过张娟主任治疗以肝脾不和为主要病机的黄褐斑验案,通过调和肝脾,使气机条畅,血运正常来讨论黄褐斑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1脾与泄泻泄泻是…  相似文献   

10.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郁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郁证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忧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善悲易哭等多种复杂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证的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滞郁结;心血失养,神失所藏;久郁伤脾,气血不足;久郁化火,耗伤肾阴.因此本证与肝、心、脾、肾四脏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与本证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郑小伟教授认为慢性咽炎常以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津液不足、虚火上炎、痰浊不降、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临床以祛风利咽、疏肝和胃、滋肾润肺、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治疗重在调整肺、脾、肝、肾等脏的气血阴阳。后附验案两例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肠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大肠癌的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各数据库内收录的从中医角度研究大肠癌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文献的各证型病例数和频率。结果:大肠癌的辨证分型(无明确指出手术前后或化疗前后)为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比较大肠癌手术前后辨证分型,发现术后的证型变化总体上实证例数减少,虚证例数增加,疾病后期大多演变为气血两虚证和肝脾肾虚衰证;而大肠癌化疗前后的辨证分型显示,患者多次化疗以后,湿热瘀毒等实证减少,脾肾肝胃等脏器虚衰之虚证增加;分析百余名医家对大肠癌证型的认识,发现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结论: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手术及化疗后实证比例减少、虚证比例增加,尤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升降出入是气运动(气机)的基本形式,是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根本动力。冠心病与"心主血脉"功能异常直接相关,心与脾(胃)、肝(胆)、肺、肾以经络、三焦为通路,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气机(升降出入)相互联系。若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则脏腑功能失调、津液失布、气血失和,既可引起气、血、阴、阳之虚以致心脉失养;又可产生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理因素阻于心之血络,引起"心主血脉"异常。因此,气机升降失司是冠心病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5.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6,23(10):43-44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赵瑞先眩晕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病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认为: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脾不外乎气血不足;在肝不外乎肝阳上亢;在肾不外乎肾虚。故治疗上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1肝阳上亢当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肝阳上...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是中医“四大绝症”之一 ,投之药石 ,难能奏效。然国家级名老中医罗克聪行医近60年 ,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拟定了“行气活血逐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病”范畴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颇多。罗老认为 ,该病是因肝、脾、肾三脏受损 ,气血水互结而成。肝主疏泄而藏血 ,脾主运化而统血 ,肝伤则气机郁滞而血失调畅 ,致瘀痹络脉 ,脾属土而能制水为津液化生转输之枢 ,肾蒸腾气化而主水 ,司膀胱开合 ,为水液代谢之功力所在。肝气犯脾 ,损及化源 ,脾之转输不利 ,脾虚则津液不…  相似文献   

17.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对本病展开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悸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然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既统血又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脾两虚型心悸。此外,脾还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属水饮凌心型。治疗方面心脾两虚证应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水饮凌心证当用温阳化饮、健脾化痰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对本病展开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悸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然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既统血又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脾两虚型心悸。此外,脾还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属水饮凌心型。治疗方面心脾两虚证应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水饮凌心证当用温阳化饮、健脾化痰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寒凝、气滞、热结、气血阴阳亏虚均可引起肠道传导失司以致便秘,其基本病位在大肠,同时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党教授针对功能性便秘的病机特点,立足全身气机运化、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从津、液、气、血全方位着手,兼顾疏肝滋肾,创立通幽汤以健脾理气导滞,滋肾润肠通便。同时定时排便、有氧运动、合理膳食,有助预防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进行性减损,门脉高压和继发性多系统功能受损,常可发生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人的生命。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积聚”、“瘢瘕”、“鼓胀”、“单腹胀”等范畴。其病因主要由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感染血吸虫,以及“黄疸”、“积聚”失治。其发病机理则为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内而成。其辩证分型主要为气滞湿阻、寒湿凝聚、肝胆湿热、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笔在临床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对脏硬化腹水进行辨证施治,常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