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泽泻吴茱萸方(AED)时SHR大鼠血压及心脏影响.方法 将56只SHR大鼠按收缩压血压水平以每10mm Hg为组距分成4个区组,再以区组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即SHR模型组,安博诺组、泽泻吴茱萸配比1:1、1:3、1:6、3:1和6:1组;另取17周龄Wistar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AED不同配比组给药后血压明显降低.结论 AED不同配比对高血压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起搏器的治疗作用涉及血流动力学、心电生理学、神经体液调节等多方面 ,它参与心脏的生理调节 ,帮助心脏重建受损的生理调节系统。它的治疗作用仍存在着未知有益或有害的作用。以心室起搏为基础的传统起搏器综合征为大家所熟悉 ,而以心房起搏为基础的起搏器综合征逐渐被人们认识 ,其机制复杂 ,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受到重视。不适当的起搏方式会激活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 ,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出现临床症状 ,甚至恶化心功能。因此 ,研究起搏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起搏方式 ,达到起…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影响器官血流量与动脉血压,它受神经与各种体液因素的调节,近十年来关于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内皮细胞释放的舒血管物质有;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与前列腺环素(PGI2);释放的缩血管物质有: 相似文献
7.
吸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及其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及其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于小玲综述金咸审校(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56603)吸烟是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而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肺疾患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内脏血管能否产生局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取体外培养家兔内脏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用放兔法测定其1、3、6d的培养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Id)、心钠素(ANP)、胰高糖素(Glu)、6-酮-前列腺素(PGE1)及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发现了培养液中出现了上述的血管活性物质,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从而证实了内脏血管可产生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塞模型,观察牛磺酸对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性注射牛磺酸可减少大鼠心肌梗塞坏死面积和缩小梗塞范围;血清CPK、CK-MB活性下降,MDA含量降低;牛磺酸还可使血浆ET、GAL、SP、CAMP、CGMP水平下降。提示:牛磺酸对急性心肌缺血坏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31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尽力衰竭患儿中19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多马发,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其余12例仅作了常规治疗,观察表明:治疗组在心率减慢、呼吸促缓解及肝脏缩小达到有效标准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振动性血管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并同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内皮素、血栓素B2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P<0.01)。一氧化氮、6-酮-前列腺素F1α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P<0.01)。结论 手传振动可导致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和冠心病(CHD)患者血中CNP、NO、CGRP和ET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42例,CHD患者33例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CNP、CGRP、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EH和CH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NP、ET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NO、CGRP则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的血CNP与CGRP具有显著正相关(EH组r=0.569,P<0.01;CHD组r=0.425,P<0.05)。结论检测EH和CHD血中CNP、NO、CGRP、ET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硒、VE对高脂血症家兔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硒和VE对高脂饲料诱发家兔As模型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作用,探讨硒和VE抗As形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硒和VE防治As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发家兔形成As,同时分别给予硒、VE、硒和VE灌胃。第8周末检测血中TC、NO、ET-1、TXA2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可导致家兔血中NO浓度降低,ET-1水平升高、TXA2/PGI2比值增高,提示高脂血症与内皮细胞受损、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②抗氧化剂VE和Se具有调脂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使血中胆固醇浓度下降,NO浓度升高,ET-1和TXA2水平明显降低;③VE和Se联合使用在调脂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方面的效果好于两者单独应用。结论:硒和VE抗As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高脂血症所致的内皮受损和功能紊乱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逆转左室肥厚 (LV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 ,测定非洛地平治疗 (5~ 10mg ,1次 /d) 2 4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及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结果 非洛地平治疗后 ,LVMI减小 (P <0 0 1) ,ET降低 (P <0 0 5 ) ,NO、ISI升高 (P <0 0 1) ,而PRA、AngⅡ、ALD、及NE无显著变化。结论 非洛地平可以逆转高血压LVH ,其机制可能与非洛地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无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中C-型利钠肽、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33例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C-型利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型利钠肽、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则明显降低(P<0.01,0.01);两组患者C-型利钠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组r=0.569,P<0.01;冠心病组r=0.425,P<0.05)。结论检测高血压和冠心病血中C-型利钠肽、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硒在缺氧条件下对大鼠血管三种活性物质的效力。方法随机将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缺氧加硒1-4组。缺氧对照组和缺氧加硒组在缺氧装置中给予8%氧气,2 h/d,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硒,喂养30 d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三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量。结果三种活性物质缺氧加硒组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倍和20倍剂量硒组降低ANG-Ⅱ的活性效力明显;5倍和40倍剂量硒组降低内皮素-1(ET-1)的活性效力明显;40倍剂量硒组增加TNF-α的活性效力明显。结论缺氧条件下,硒浓度变化对大鼠ANG-Ⅱ、ET-1、TNF-α的效力有影响。提示采用改变硒浓度的方式可改善缺氧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