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血脉病刍议     
通过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观点,详细阐述"血脉病"概念;深入探讨"血脉病"病因病机;挖掘"血脉病"致病因素及病理基础。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血脉病"同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提高"血脉病"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血脉"为核心,根据血脉病膏脂运化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壅滞、闭阻脉络的病因病机特点,分别从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能统血、肝主疏泄能藏血、肺朝百脉主治节、肾主外藏精、脉之形态功能、痰瘀思想、大气理论、整体观念等角度进行论述,以求拓宽血管相关疾病的防治思路.基于中医血脉理论防治血管疾病,契合当下医疗需求,体现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病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痰瘀”病理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复习古代、现代文献,发现饮食不当是促成AS痰浊的重要外因,脾虚失运是形成AS痰浊的主要内因,痰浊凝聚,结于心脉是AS的关键病机,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沉积血脉是AS病情发展的必然趋势。AS与血脂、血液流变学、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痰瘀相关学说 ,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 ,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络病学说认为 ,凡久病、久痛诸证 ,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其说肇始于《内经》 ,发展于《伤寒》 ,而集大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痰瘀相关学说为理解络病的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解释 ,而且痰瘀同治是络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从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了痰瘀相关学说在络病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谈痰浊眩晕的病机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时间短,就其症状病理而言,又多虚少实,治疗效果亦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痰浊所致的眩晕,疗效更为缓慢。本人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较多,故将点滴体会呈述于后:1 关于眩晕的病名 “眩”与“晕”字本身即指表现在眼视物昏花,双影模糊和头部昏蒙,不能持立的两个部位同时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曲复方制剂治疗痰浊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为血脂异常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140例痰浊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血脂异常程度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服用中药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改善;总胆固醇(T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1.59±12.26)%、(22.44±11.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8.78±15.26)%、(27.12±15.73)%;甘油三酯(TG)升高组下降幅度为(22.63±27.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组治疗后较前上升。结论红曲复方制剂可改善中医证候,降低TC、LDL-C、TG,升高HDL-C。  相似文献   

7.
痰病治则与治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在临床致病甚广,然对于痰病的规范化治疗却探讨的甚少。对于痰病一些治法的概念,含义及最佳适应证亦缺乏系统的论述,以致在应用时逐、涤、豁、祛、化互为不分,各随已意而施,影响学术交流与提高。鉴此,本文对痰病提出了澄本、捣痰、兼疏三大治则,并列述了痰病常用十八种治法的含义及适应证等,以期同道就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也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各有论述,现就近几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做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浊邪蓄积脉道和浊毒与痰瘀浊杂物沉积于机体组织器官导致的各种疾病之间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各异,这一典型的"异病同证"的所有疾病均属"浊病"范畴[1]。  相似文献   

10.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 RLS)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从“血脉理论”角度分析RLS的中医病机与辨治,认为血脉失和为本病的核心病机;营阴亏虚、血脉不充致肢体筋脉肌肤失养或痰瘀内生,寒湿痹阻致血脉瘀滞、肢体筋脉痹阻是其病机关键。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之虚实以通补血脉为治疗关键,临床选用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滋阴补血以充养血脉,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二陈汤化痰祛湿、桂枝汤散寒湿以通利血脉,并注重疏肝、调情志、安神以形神同调。对于特定人群,根据其生理特点,用药宜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1.
坏血病的X线诊断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血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所致。维生素C主要含于青菜和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婴儿在胚胎期可自母体吸收大量维生素C出生时可多量储存。母乳含有多量维生素C,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坏血病。如母亲妊娠期缺乏维生素C,婴儿也可发生先天性坏血病。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少,仅为母乳的1/4~1/5,因人工喂养未加含维生素C食物,易发生坏血病,也见于消化道吸收障碍,发热或其他慢性病维生素C消耗过多的患者。另外在成人主要是由酒精中毒或饮食长期不调而来。作者近年来遇到6例患儿,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4个月,均系人工喂养,全部合并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法作为温病常用治疗大法之一,在温病血分证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此法运用到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充分发挥其较为广泛的作用机理,对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延长糖尿病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和梳理古代文献和现代医家关于“浊”的论述,在明确“血浊”定义的基础上,就“血浊”的含义和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将古代诸多文献中抽象化的“浊”“血浊”等概念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加以具体化、清晰化,为探求防治现代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良英教授对妇科血症的处理,重视四个基本环节,重视问诊及病历描述对诊断治疗的重要性,重视诊断和鉴别诊断,重视辅助检查,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本文系统介绍张教授诊治妇科血症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脊柱骨髓浸润的脊柱MRI表现,探讨MRI对血液病及淋巴瘤骨髓脊柱浸润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1年12月38N经骨髓穿刺或活检证实及PET—CT提示脊柱骨髓浸润患者的临床及脊柱MRI资料。观察脊椎骨髓MRI的信号、形态、分布、强化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21例,多发骨髓瘤7例,淋巴瘤骨浸润患者lOft0,TIWI信号均见局灶性、弥漫性或混杂性减低,35例STIR见范围大小不等的异常高信号。其中行增强扫描27例,25例脊椎增强扫描椎体见强化,2例未见强化。结论:脊柱MRI能很好地发现血液病脊柱骨髓浸润,对各种血液病骨髓浸润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刺络放血法在治疗多种病症上有很好的疗效,作者在临床中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体会到刺络放血法在治疗各种痛证,如肩周炎、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较毫针、电针、水针等具有明显优势,取穴少,见效快,疗效好。文章还探讨了刺络放血法在痛症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方对大鼠血脂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垂体后叶素(pit)腹腔注射复制大鼠痰瘀型冠心病动物模型,治疗组以化痰活血通络方水煎液灌胃,阳性对照组以通心络胶囊混悬液灌胃,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h,眼眶静脉丛取血,检测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在血脂水平方面,化痰活血通络方组HDL-C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LDL-C、TC、TG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通心络胶囊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方面,化痰活血通络方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通心络胶囊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方具有降血脂、降低血粘度与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穴体外反搏。15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血脂、hs.CRP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2血脂Tc、LDL—C较治疗组1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较治疗组lhs—CRP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显示治疗组2hs—CRP含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经穴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病血脂、hs—CRP等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9.
妇人之病不外气血失和而已,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即可导致妇女出现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瘀血是导致妇人月经失常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瘀血的原因就在于气血失常。《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病治”,其内容包括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具备了妇科学专著的雏形,其中对瘀血性月经病的论治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妇科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