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免疫缺陷肺炎直接影响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在临床使用多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肾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使术后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本中心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16次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免疫缺陷肺炎98例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观察临床转归,以期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肾移植术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对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的病因学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常用的各类别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特点,针对移植后高血压的特殊病因和肾移植病人特殊的病理生理状况,提出肾移植术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具体策略。结果:治疗中需要了解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并考虑其对移植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还要考虑这些药物与免疫抑制药物之间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对于肾移植术后的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耐受、缺血性心脏病等影响也必须加以考虑。结论:高血压是肾移植病人移植物功能衰竭、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针对不同病因和情况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我院 1 999年 1月~2 0 0 1年 6月共完成肾移植2 2 3例 ,期间连续发生了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 2 2例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甲组为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发生的 1 3例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 ,其中男 1 1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5 6岁。乙组为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发生的 9例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 ,男 6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2 3岁。以上两组的移植后基础免疫抑制方案均为 ,环孢素A 5~ 6mg·kg-1·天-1+骁悉 1 5 0 0mg/天 +强的松 2 0~ 3 0mg/天。间质性肺炎发病时间都在移植后的 3个月左右 ,因持续…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应用雷帕霉素抗排斥治疗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雷帕霉素(Rap)为基础免疫抑制药抗排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Rap为基础免疫抑制药治疗排斥反应,对血肌酐恢复情况、移植肾存活及副作用作回顾分析。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即开始用药者1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人肾存活良好;5例术后半年以上因移植肾功能减退而转换为Rap治疗患者中有4例血肌酐升高明显减缓。结论:雷帕霉素作为基础免疫抑制药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对移植肾功能远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2年10月间肾移植术后诊断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无尿,3例术后2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临床、B超及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排斥反应。患者接受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术后平均来尿时间35d,患者肾功能全部恢复,随访至今,肾功能良好存活。结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应早采用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恢复后移植肾功能及远期存活末见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不同免疫抑制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10例,在检查确诊恶性肿瘤后,将其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成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抑制的方案,观察肿瘤生长、复发情况,监测移植肾功能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 a,其中9例病情稳定,1例患者因肿瘤扩散转移,于调整药物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药物转换2个月后出现一次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的免疫抑制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麦考酚酸酯(MME)分散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首次肾移植术后病人分为2组,20例为治疗组,应用国产MME分散片 环孢素 泼尼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另20例为对照组,应用进口MME 环孢素 泼尼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国产MME分散片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中排斥反应发生3例,进口药组排斥反应发生2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副作用2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MME分散片在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学习肾移植期间,观察120例肾移植患者,其中2例出现肾动脉破裂,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1:男性,30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规律血透4个月,3次/周,尿量约30ml/d,血BUN值67.3mg/dl,Cr值11.8mg。术后予CSA+MMF+激素三联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并予抗炎、止血、对症支持。术后前5天24小时尿量2000~3000ml,血BUN、Cr值下降缓慢,第一天血BUN值55mg/dl、Cr7.5mg/dl,至第五天血BUN值47mg/dl,Cr值5.8mg/dl考虑有肾功能延迟恢复,给予地塞米松60mg/d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全面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护,检查监护后患者用药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患者经全面药学监护,其免疫抑制治疗、护肝、降压及相关支持治疗及时而有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病情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调整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监护,改善用药依从性,可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患者病情,充分考虑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该患者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重点。结果: 对该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监护重点包括发病早期和病情好转时免疫抑制药剂量调整;多种抗感染药物与免疫抑制药合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根据患者肾功能对患者用药剂量进行调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全面的药学监护,能协助医师及时、有效地制定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研究肾移植术后环孢素C2的治疗窗范围。方法 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58例肾移植受者C2浓度667人次,并按术后不同时间和临床诊断分组比较。结果 肾移植术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中,理想的C2治疗窗浓度范围为:术后第1个月内(1 374.51±271.25)ng·mL-1,术后第2个月内(1 328.59±231.05)ng·mL-1,术后第3月内(1 117.05±182.46)ng·mL-1,4个月以上(964.07±136.52)ng·mL-1。结论 该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排斥反应与药物中毒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可作为国人肾移植受者C2治疗窗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肾移植术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2种免疫抑制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患者57例分成2组,FK506组为25例,CsA组为32例.观察肾移植后1年内两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药物性肝肾损害发生率、血糖异常及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肾损害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对血糖的影响方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术后具有同样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是改善移植肾和肾移植受体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常用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差异和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CNI节减方案、激素撤减方案和CYP3A5基因多态性指导用药等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CNI节减方案包括免用CNI方案、撤用CNI方案、换用CNI方案和减用CNI方案,常见以依维莫司、西罗莫司、贝拉西普替换CNI。改进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保护移植肾并提高肾移植受体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由于器官移植技术、免疫抑制治疗水平及产科围生期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肾移植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且使年轻妇女在肾移植术后妊娠机会明显增加,并能与正常妇女一样正常分娩[1]。我院1998年1月—2007年4月共接受肾移植患者1806例,年龄<30岁的未孕女性16例,其中1例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实施的50例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抗感染、免疫抑制以及支持治疗等,并观察他们的效果。结果:这50名患者取得了成功,出院后患者得到痊愈,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中,患者的肾功能正常。结论: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肾移植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肾移植术后的成功率。由于多种诱发因素,常有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并发症。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后果,提高肾移植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彭颖  周涌 《中国药房》2012,(26):2424-2426
目的:实时监测肾移植患者的雷帕霉素血药浓度,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雷帕霉素治疗窗浓度范围,从而有效指导肾移植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术后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本院6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雷帕霉素血药浓度,同时测定患者肝肾功能,评价疗效。结果:雷帕霉素治疗窗浓度范围术后1个月内为10.0~12.0ng·mL-1,第2~4个月为7.0~10.0ng·mL-1,第5个月以后为4.0~7.0ng·mL-1,上述浓度范围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能减少雷帕霉素的副作用。结论:雷帕霉素可作为肾植移术后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术后治疗窗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可有效地监测患者雷帕霉素的血药浓度,为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发生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5-1994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死亡4例。本文就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的应用,“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的用量减至原量1/4,彻底清除病灶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患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四联免疫抑制疗法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l25l例肾移植中126例高龄患临床资料,将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为三联疗法(CsA Aza 激素)的55例作组I;而使用四联疗法(CsA MMF 激素 抗T细胞单抗)的7l例作为组Ⅱ,组Ⅱ中47例患术后使用2周Wu—T3抗排斥治疗,另24例应用抗IL—2R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急性排斥率及1年人/肾存活率相比较,并与本院同期非高龄患相同指标比较。结果:高龄患肾移植后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患。组I和组Ⅱ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5%和38.03%;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12.73%和4.23%;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1.82%/78.18%和97.18%/95.77%。结论:高龄患肾移植术后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感染,使用新的四联免疫抑制疗法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科马兜铃酸。肾病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肿瘤4例.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49—71岁。均有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病史,诊断马兜铃酸肾病,尿毒症期行同种肾移植术,术后应用环孢素A、霉酚酸脂和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并发泌尿系肿瘤时间为术后1~5年,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均为多发;原肾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原肾透明细胞癌、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