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一般认为,EH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多基因协同作用。研究[1]表明,EH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有学者认为,20%~60%的血压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存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间相互作用,又称多因素疾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疾病(complex diseases)是指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致,如肿瘤、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是环境暴露、遗传易感性和年龄等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发现并确定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交互作用类型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认为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是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个体间的发病风险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因多态性.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心肌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受多因素影响,呈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发病模式.  相似文献   

4.
已知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认为在个体具有遗传易感性背景的基础上,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导致疾病。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个体易感性高低决定为什么有人吸烟后得肺癌,有人吸烟后不得。在后基因组时代,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上,已开始启动了许多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易感性基因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经承学 《广西医学》2004,26(5):611-613
人类遗传性疾病由内因与外因即遗传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单独或相互作用所致。在小儿时期,遗传及先天因素居首要,许多成年期后始发的遗传性疾病在婴儿时期即已初露端倪;即使后天性疾病如传染病也有易感性,外伤后也有愈合快慢、出血多少的问题,这些都受遗传因素调控;尽管表型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胡才友 《广西医学》2007,29(1):17-19
生物体的衰老和长寿是受遗传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补,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患病易感性.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等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其他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复杂性状疾病,在人类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在环境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发病.  相似文献   

8.
张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5):539-540,F0003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通常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所以阐明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及其与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许多免疫系统慢性疾病一样,很可能起因于遗传易感性与环境触发因素的结合。来自于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开始对两种特殊的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这两种危险因素分别是被称作共享表位(shared epitope,SE)的基因编码蛋白序列和吸烟,sE是迄今所确定的 RA 的主要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是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的结果。XPC、XPG基因是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核心基因,这2个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个体患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并与相关环境暴露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影响肿瘤的患病风险。XPC、X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结果对评价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肿瘤的危险性、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明确肿瘤高危个体以及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复杂性疾病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日益增多,已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Map)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的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设计研究、合理处理和解释大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基因与环境以及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减少关联研究的假阳性是对复杂性疾病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和CYP2 E1基因rs8192775位点以及二者交互作用与汉族人群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汉族原发性胃癌新发患者330例及其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应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 iMLDR)检测rs8192775位点基因型并分析环境因素、rs8192775位点多态性及其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与胃癌的关系。结果:胃癌的环境危险因素为消化系统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三餐不定时、喜食烟熏煎炸食品和精神压抑,保护因素为喜食新鲜水果。病例、对照组之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环境因素与rs8192775在胃癌的发生中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Pint <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喜食新鲜水果、精神压抑与rs8192775位点存在交互作用,增加易感个体胃癌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从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面探索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在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NSOC)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NSCP)核心家系。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DNA样本和问卷调查获得基因型数据和母亲孕期环境暴露信息,利用此GWAS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由R软件中的trio软件包完成。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3.47×10-4。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入分析。在NSCL/P和NSCP家系中,分别有三对SNPs交互作用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3.47×10-4):rs7618735(WNT5A)与rs10848543(WNT5B),rs631948(WNT11)与rs556874(WNT5A)以及rs631948(WNT11)与rs472631(WNT5A);rs589149(WNT11)与rs4765834(WNT5B),rs1402704(WNT11)与rs358792(WNT5A)以及rs1402704(WNT11)与rs358793(WNT5A)。此外,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未发现显著结果。结论:未发现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但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可能通过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影响NSO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从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面探索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在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NSOC)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NSCP)核心家系。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DNA样本和问卷调查获得基因型数据和母亲孕期环境暴露信息,利用此GWAS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由R软件中的trio软件包完成。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3.47×10-4。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入分析。在NSCL/P和NSCP家系中,分别有三对SNPs交互作用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3.47×10-4):rs7618735(WNT5A)与rs10848543(WNT5B),rs631948(WNT11)与rs556874(WNT5A)以及rs631948(WNT11)与rs472631(WNT5A);rs589149(WNT11)与rs4765834(WNT5B),rs1402704(WNT11)与rs358792(WNT5A)以及rs1402704(WNT11)与rs358793(WNT5A)。此外,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未发现显著结果。结论:未发现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但WNT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可能通过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影响NSO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B)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NSOC)的关联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在806个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中,对TGFB信号通路上的10个基因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环境因素包括母亲孕早期吸烟、被动吸烟、饮酒及补充多维生素制剂。结果:经过质量控制的筛选,共对34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进行了传递不平衡检验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个基因中的19个SNPs与NSCL/P之间存在关联(P<0.05),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这些关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重检验校正后,未发现常见孕期环境暴露因素与TGFB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多态性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论:未发现TGFB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多态性与NSCL/P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京市颗粒物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影响,并分析颗粒物污染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影响差异。方法:从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获取北京市2014年至2015年三甲医院AECOPD患者的住院资料,从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平台获取同期大气污染资料,从中国气象局获取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周效应、节假日效应、气象条件等混杂因素后,评估PM2.5、PM10对AECOPD住院人次的影响。根据患者不同特征(性别、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确定颗粒物污染的高危人群。结果:纳入15家医院,共7 884例住院患者,男女比例2.3 ∶1,65~79岁患者最多(45.5%)、≥80岁(37.1%)次之、<65岁(17.4%)最少。PM2.5、PM10日均浓度分别为(77.1±66.6) μg/m3、(111.9±75.8) μg/m3,两者均在移动平均滞后4 d时对AECOPD的影响最大,即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AECOPD住院人次增加0.53%(95%CI:0.01%~1.06%,P=0.0478), 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AECOPD住院人次增加0.53%(95%CI:0.07%~1.00%,P=0.025 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M2.5、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女性患者住院人次分别增加1.13%(95%CI:0.19%~2.07%,P=0.018 3)、1.06%(95%CI:0.22%~1.91%,P=0.013 6);≥80岁患者住院人次分别增加1.25%(95%CI:0.40%~2.11%,P=0.004 0)、1.18%(95%CI:0.42%~1.95%,P=0.002 4);而男性、<65岁、65~79岁患者中,PM2.5、PM10与AECOP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女性、≥80岁患者对颗粒物污染更敏感。结论:颗粒物污染会增加AECOPD住院风险,且女性、年老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7.
口腔微生物组作为人体种类最为丰富的微生物群体之一,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的不同部位具有差异明显的微生物组成,通过与外部环境、口腔局部以及远端器官的交流实现动态平衡。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稳态失衡与全身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或进展显著相关。本文基于口腔微生物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针对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病理机制进行综述,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人类外基因组研究这一崭新领域,这一研究对阐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贡献,以及它的哲学意义,即决定性地反驳基因决定论和基因本质论。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该病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限制,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自从动物模型引入到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后,人们从多个角度逐步来解释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从动物的神经发育模型、药理模型、转基因模型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多个方向,就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该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向德森  张敬  肖杰  冉文华  黄自铎  周涛 《重庆医学》2015,(25):3493-3496
目的:调查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250例病例(病例组)及匹配对照(对照组,n=250)抽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 后,运用 Taqman 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研究对象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266729、rs2241766及 rs1501299)进行检测。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检测基因型别、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对 rs266729,病例组携带 GG 及 CG+GG 基因型别均可引起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OR (95%CI ):1.87(1.01~3.47)、1.63(1.14~2.32)]。对 rs2441766,病例组携带 TG+GG 基因型别可引起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OR (95%CI ):1.45(1.02~2.06)]。对 rs1501299,病例组携带 GT+GG 基因型别的发病风险是对照组的0.61倍(95%CI :0.43~0.88)。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体质量指数(BMI)存在交互作用,两者使得病例组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16倍(95%CI :1.03~1.30)。结论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可引起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增高,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 BMI 共同影响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