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平扫11例,增强扫描8例,MRI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结果:5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位于胰腺体部,3例位于胰腺尾部。呈球形或类球形,边缘规则;最长径3.4~11.5cm,平均6.9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3例有钙化。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持续性充填,延迟期乳头和囊性部分显示更明显。MRI在T1WI、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出血在T1WI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含有乳头状结构、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物,认识其特征性表现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侧脑窒内分叶状实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掌握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以提高对侧脑室内呈分叶状实性各种肿瘤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侧脑室内分叶状实性肿瘤CT、MRI表现。其中CT检查4例,MR检查6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8例。结果:本组18例中,脑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中央性神经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瘤1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I定位准确性高,并能准确显示邻近结构情况。结论:侧脑室内不同种类分叶状实性肿瘤与发生部位、患者性别、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结合发生部位、患者性别、年龄特征及各肿瘤信号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MRI在其鉴别当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种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构成的无内分泌症状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居儿童恶性肿瘤的首位。本病国外有些报道.国内报道较少。现对经病理证实的17例神经母细胞瘤的CT、MR表现进行分析,以明确CT、MR对本病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7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位于幕上,以额叶多见,其中1例为双侧多发,幕下1例位于小脑半球.影像学上,多数病灶边界模糊,累及灰质和白质,以白质为主,可有水肿,有不同程度斑片样或脑回样强化,部分类似肿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和MRI在该病的诊断和随访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母细胞瘤又称成骨细胞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骨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骨母细胞瘤全身骨骼均可发病,以脊椎最为多见,其次可见于长管状骨、距骨、颅骨、肩胛骨、肋骨、髌骨等不典型部位。本研究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良性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5月~2010年4月间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与MRI资料。结果:14例均发生于单侧,右侧8例,左侧6例,CT平扫多呈低密度,其中合并囊变和钙化各3例;CT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改变,可见漩涡状表现。Gd-DTPA增强肿瘤常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肿瘤有钻缝生长及包绕血管而不侵犯血管的特点。结论: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一般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指(趾)骨骨髓炎的X线、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抗炎治疗愈合、症状明显好转的指(趾)骨骨髓炎的X线、CT和MR表现。结果:36例中,有外伤史21例,有异物刺入史15例;骨质破坏36例,关节受累12例,骨膜反应6例,死骨形成7例,软组织肿胀36例。X线漏诊1例籽骨骨髓炎,CT、MR均能较早发现病灶并正确诊断。结论:指(趾)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割伤、异物刺伤关系密切。MR检查是早期诊断指(趾)骨骨髓炎有效方法,但不能普及。X线平片只能作为基本检查和观察疗效的复查。CT能较早地同时发现骨髓、骨皮质、软组织的改变,可作为诊断指(趾)骨骨髓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是一种罕见的颅内原发肿瘤,起源于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层细胞,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经检查,国内外成人原当于幕上脑质PNET影像文献报道病例总数少于30例,但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作者见到1例,报告如下。鉴于国内缺乏成人幕上PNET影像学表现的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9.
子宫脂肪瘤极为少见,目前国内均为个案报道,现将我院自2004年至今发现的2例经手术证实的子宫脂肪瘤和国内近10年报道的15例病例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对比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X-Ray、CT、MRI影像特征,探讨影像学表现异同,评价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骨肉瘤的X-Ray、CT、MRI的放射学表现.结果:单纯行X-Ray检查24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83%(20/24),行X-Ray、CT检查20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90%(18/20);X-Ray、CT、MRI同时检查12例,X-Ray和MRI同时检查19例,术前准确卒为97%(30/31).结论:传统X-Ray应作为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在检查诊断骨肉瘤中,应建立在X-Ray片基础上;MRI可精确的判断骨肉瘤局部范围及对骨骺、关节、骨髓腔的侵犯,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颅骨破坏性疾病类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51例资料完整的颅骨破坏性疾病。结果 51例中,骨髓瘤为15例,脑膜瘤及转移性骨肿瘤各10例,骨髓炎、垂体腺瘤及嗜酸性肉芽肿各3例,血管瘤、胆脂瘤各2例,结核、听神经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结论 颅骨破坏性疾病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例均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发现22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多发者5例,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共18个。16个病灶具有典型脑内型CA的MRI表现,即由低信号环围绕的混杂信号团块。结论 MRI是脑内型CA最佳检查方法,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比较CT、MRI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3 0例 ,分别行CT/MRI检查。CT检查平扫 /增强为 3 0 /12例 ,MRI检查 2 0例。结果 肝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 ,CT检查为 97% ,MRI检查为 10 0 %。定性准确率 ,CT检查为 93 % ,2例术前定性误诊 ,MRI检查为 95 % ,1例术前定性误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CT与MRI对肿瘤均能明确作出定性诊断 ,两者之间无差异 (P >0 .0 5 )。但MR由于多轴位成像 ,显示毗邻关系清晰 ,定位诊断准确 ,优于CT。结论 CT与MRI相结合 ,能更全面提供临床诊疗信息 ,有利于鉴别诊断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纤维板层型肝癌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相似文献   

16.
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提高后颅凹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0例中32例作CT检查,38例作MRI检查,30例同时作CT、MRI检查.结果发病年龄20-40岁者占70%(28/40),发生于小脑半球者占75%(30/40).CT、MRI平扫分别呈囊肿结节型,囊腔型和实质型;增强后以壁结节强化最为多见部分肿瘤MRI表现可见血管流空征象、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脑积水征象.CT对血管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1%、84%;而MRI而分别为100%、95%、89%,二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5).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进行18例CT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光镜、电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肿瘤位于脑室系统14例,小脑4例。CT表现为略高密度或混合密度肿瘤伴钙化;MRI T1WI呈低信号或混合信号,T2WI呈高信号。光镜和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单层或复层排列,有胶原纤维、毛细血管、钙化小体等。免疫组化:vimentin、S-100、cytokeratin、EMA、GFAP均表达阳性。对照组室管膜瘤则cytokeratin和EMA表达阴性。结论:提高CT、MRI对脉络丛乳头状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有益于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18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1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6例和高分辨率MRI扫描。结果 CT扫描显示12例(20耳)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4.2mm,MR扫描显示6例(12耳)扩大的内淋巴囊外口与总脚连线的中点直径平均为4.8mm。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或高分辨率MRI能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期,探讨影像学方法在脊索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发脊索瘤患者的21个肿瘤病灶的CT和MRI表现,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期,并随访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生在典型部位(颅底和脊柱)的脊索瘤17个(17/21,81.0%),少见部位的脊索瘤为4个(4/21,19.0%);90.5%(19/21)的病灶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71.4%(15/21)的病灶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具有MRI T2WI“蜂房征”的病例为90.5%;随着肿瘤分期级别的提高,复发率也提高。结论:脊索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以诊断大多数脊索瘤,明确肿瘤范围,为手术切除及相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根据肿瘤的分期对肿瘤的复发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间脑区大范围梗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5例均行MRI平扫 ,2例行MRI增强扫描 ,2例行MRA ,3例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诊断经临床过程证实。结果  5例均为急性起病。CT平扫未显示病变。MRI平扫病变为略长T1与长T2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均在丘脑与底丘脑核团区域出现结节状强化。 1例复查病变长T2信号与T1增强结节均明显缩小。结论 间脑大范围梗塞少见 ,可能与其血供丰富有关 ,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