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甲羟戊酸的合成,使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近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除降脂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和抗增殖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可延缓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恶化,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statins)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甲羟戊酸的生化途径,因而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还能抑制该途径中其他活性代谢物的代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较好的非调脂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刘清平 《现代保健》2009,(8):107-107
他汀类药物是多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F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通过阻断HMFCoA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作用维持时间长。随着临床的研究深入,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临床作用也相继发现,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明星"类降脂药物是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罗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辛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与心血管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保护效应比其降脂作用出现早,而且与血清胆固醇的降低程度无明显相关。与其它降血脂治疗相比,在同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情况下,他汀类的心血管保护效应更加明显。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结果均提示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的效应除了与降低血脂有关外,还与其非降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之一。近年来,经过降脂药物治疗,单纯高脂血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减少了,提示降脂可使成千上万的患者生命得到救治。 虽然降脂(调脂)药物有4—5种,但近年疗效肯定、运用最多的有两类:(1)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及洛伐他汀等。(2)贝特类,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他汀类抑制胆固醇合成,主要用于以总胆固醇升高为主及混合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与非降脂作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Sta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2例)和辛伐他汀组(46例),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mg/d,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在调脂达标方面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比方法,分单双日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参加联合用药组(氟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10mg)和单独用药组(氟伐他汀40mg)治疗,4周后对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下降幅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情况进行复查总结,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4周后两组TC和LDC—C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更大,以LDC—C治疗目标值为达标标准,单独用药组达标率为41.7%,而联合用药组达标率为61.7%,两组比较P〈0.01;HDL—C升高两组无差别。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达标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降脂药物,“他汀”是音译名,学名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目前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贺耀宗 《家庭医学》2005,(19):27-27
他汀类调脂药由于其调脂作用强,耐受性好,除调脂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有益功效,受到医患的格外重视,目前已成为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首选药,也是心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最重要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由于其作用强弱、剂量、副作用、价格不同,也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每种药物市场用量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ryl CoA(HMG—CoA)reductase]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提高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率,降低肝脏脂蛋白的装配与分泌,从而有效调节血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降脂药物。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损伤、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骨质吸收等独立于其降脂以外的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决定了其可能对多种疾病有益,包括多器官和系统。现将对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32例),对照组(30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测定心功能。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诊辛被他汀治疗冠心痛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政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降脂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服用上述药物时,有人担心空腹服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往往选择吃饭时或饭后服用,认为这样更安全。其实饭前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草油对高胆固醇血症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缬草油低剂量[12.5mg/(kg·d)]、中剂量[25mg/(kg·d)]、高剂量[50mg/(kg·d)]组、他汀[5mg/(kg·d)]组,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检测各组血脂、尿蛋白、肾功能变化,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整合素α3β1表达,RT-PCR法检测肾小球整合素α3β1和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缬草油和辛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脂和血肌酐,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缬草中、高剂量组24h尿蛋白明显降低,而他汀组16周时尿蛋白排泄方有所下降。缬草组较高脂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他汀组病理改变轻度改善。缬草组α3β1表达量较高脂组明显上升,他汀组表达量有所上升,与缬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缬草组TGF-β1 mRNA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弱,下降程度较他汀组更明显。结论缬草油可能通过降脂、上调整合素α3β1表达,减少TGF—β1表达发挥肾保护作用,其延缓肾损伤作用较辛伐他汀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蒲参胶囊和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蒲参胶囊组和氟伐他汀组各43例,分别给予口服蒲参胶囊(4.0 g/次,3次/d)和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次,1次/d),共治疗4周,观察其降脂疗效和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蒲参胶囊降TG总有效率(60.00%)高于氟伐他汀(P〈0.05);氟伐他汀降TC、LDL-C总有效率(分别为64.00%和61.54%)高于蒲参胶囊(P〈0.05);两组升高HDL-C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氟伐他汀治疗期间2例(4.65%)出现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另有2例血清肝酶和肌酶水平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而蒲参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蒲参胶囊和氟伐他汀均为有效的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降脂药物。蒲参胶囊降甘油三酯优于氟伐他汀。氟伐他汀降降胆固醇优于蒲参胶囊。在药物安全性方面,蒲参胶囊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gdroxy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作用。现将其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及4周后采血测定胆固醇水平(包括TC,LDL—C,HDL—C)及hs—CRP。结果对照组4周后胆固醇及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4周后TC及LDL—C有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hs—CRP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有效的调脂作用外,还能抑制冠状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孟维 《现代保健》2014,(18):154-15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贝特、烟酸类药物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防治尚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益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最强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汀类治疗的受益人群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确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群,还包括女性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正>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调脂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类药物不仅能强效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1987年正式批准洛伐他汀(美降脂)用于临床。迄今为止,一系列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相继面世,为患者调控血脂,促进血管内皮修复,逆转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