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SAN)内Ⅰ、Ⅲ型间质胶原重塑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只3 U/d股内侧皮下注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股内侧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喂养4个月;以半定量RTPCR检测Ⅰ型、Ⅲ胶原mRNA在各组窦房结的表达及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纤维在窦房结内明显增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呈显著下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为糖尿病组治疗组对照组。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上升。结论:Ⅱ型糖尿病可致窦房结胶原重塑,胰岛素治疗可使其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2.
3.
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的形态构筑及其功能意义。 方法 利用四氧化锇和氢氧化钠细胞浸渍方法 ,于扫描电镜下对大鼠心肌间质胶原进行观察。 结果 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相互交织充填于心肌细胞及毛细血管间。粗胶原纤维平行或斜跨于细胞和血管表面 ,形成粗大的框架式结构 ;细胶原纤维卷曲蓬松 ,呈鞘状包裹心肌细胞和毛细血管 ,相邻的胶原鞘彼此融合形成间隔。 结论 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由粗大的框架式结构和纤细的胶原网组合而成 ,它对维护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间质胶原的形态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左心室壁,经四氧化锇细胞浸渍和氢氧化钠细胞浸渍方法处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WKY)心肌细胞周围主要存在有粗细两种胶原纤维并互相交织成网。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粗纤维呈腱样增宽增厚,在心肌细胞周围排列呈栅栏状;胶原网变得致密,在血管周围呈毡片样增厚。结论 高血压心肌肥厚时,心肌胶原粗纤维的变化可能是心壁僵硬度改变的主要原因,胶原网的形态变化可能影响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梗塞后细胞外间质重构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上动态观察梗塞区(IZ)和非梗塞区(NIZ)胶原含量及胶原I/III比值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心梗3 d以后IZ和NIZ胶原含量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的测值(P<0.05,P<0.01)。IZ胶原I/III比值3 d时低,7 d以后明显高(P<0.01)。NIZ在14d时I/III比值明显高。将心梗后42 d时IZ和NIZ胶原含量和Ⅰ/Ⅲ比值与+P'max和-P'max进行相关分析表明,NIZ胶原含量与+P'max和-P'max均呈负相关,r=-0.589,P>0.05和r=-0.788,P<0.01;NIZ胶原I/III比值与+P'max和-P'max亦呈负相关(r=-0.504,r=-0.545,P>0.05)。IZ胶原含量与+P'max呈正相关,r=0.70,P<0.05与-P'max无相关性(r=-0.29)。IZ 胶原I/III比值与+P'max和-P'max均无相关性。结论:心梗后梗塞区胶原沉积有助于改善收缩功能,而非梗塞区的胶原增生则损害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充半胱氨酸或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窦房结损伤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DM)组、糖尿病+半胱氨酸(DM+Cys)组和糖尿病+牛磺酸(DM+Tau)组。检测SOD和MDA含量;测定窦房结功能SNRT、CSNRT、SACT和IHR;检测窦房结SOD2、HO-1、NOX2、NOX4、HCN2、HCN4表达。 结果 与C组比较,DM组血SOD降低,MDA升高;SNRT、CSNRT和SACT延长,IHR减慢;窦房结SOD2、HO-1、HCN2和HCN4表达降低,NOX2和NOX4表达升高(P<0.05)。与DM组比较,DM+Cys和DM+Tau组血SOD升高;IHR增加;窦房结SOD2、HO-1、HCN2和HCN4表达升高,NOX2和NOX4表达降低(P<0.05)。 结论 补充Cys或Tau能降低STZ大鼠窦房结氧化应激损伤,增加HCN4和HCN2表达,改善窦房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制备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度Ⅱ型胶原和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迅猛,近似于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高浓度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和缓;各模型组大鼠血清唾液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相符。结论:高浓度的Ⅱ型胶原加不完全佐剂给药组是较为理想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中医辩证属寒湿痹症,与之相比较,佐剂关节炎模型接近于湿热痹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Ⅳ型胶原水平,我们对3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Ⅳ型胶原水平测定,并就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变化。 方法: 实验采用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3周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2.04 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创面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比值。 结果: 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复合创伤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7.13±1.81)d,明显长于对照组(15.25±1.67)d,P<0.01;模型组在创伤第3、7和15 d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在3、5、7和9 d模型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和PCNA表达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两组创面在不同时点上Ⅰ型胶原分布均呈递增趋势,但对照组明显多于模型组,分别P<0.05;尽管对照组在创伤3、7 d 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模型组,但在创伤3、7和11 d模型组Ⅰ/Ⅲ胶原比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 结论: STZ可能通过影响创面细胞增殖和创面胶原合成,从而导致创面愈合迟缓。  相似文献   

10.
Ⅳ型胶原(Ⅳ)为一种胶原蛋白 ,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成分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1~2],Ⅳ型胶原主要用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研究报道较多 ,国内尚少见有Ⅱ型糖尿病肾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的报道。更未见与患者红细胞膜ATP酶相关研究的报道。为此 ,我们进行了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正常人 :35人。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无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无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等病。(二)病人组 :57人。均为临床上明确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诊断标准为 :患糖…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胶原蛋白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和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膝关节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变化。 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16周后,取膝关节软骨和交叉韧带,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软骨及前交叉韧带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 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膝关节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前交叉韧带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 < 0.05),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也显著降低(P < 0.05),提示骨质疏松可引起膝关节内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改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尿Ⅳ型胶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尿Ⅳ型胶原 (ⅣC)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 5例正常人及 86例糖尿病患者尿ⅣC进行测定 ,并与病程、年龄、血ⅣC、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INS)及收缩压 (SBp)等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尿ⅣC浓度分别为77 70± 12 91μg/ 2 4h、88 74± 19 5 8μg/ 2 4h、12 9 99± 3 0 2 3 μg/ 2 4h。微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 (p <0 0 0 1,0 0 0 1) ;无微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糖尿病患者尿ⅣC浓度与病程、血ⅣC及SBp呈正相关 (p <0 0 1,0 0 5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ⅣC浓度随微血管病变进展而逐渐增高 ,可作为早期诊断微血管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鼠心脏Ⅰ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志坤  王华 《解剖学报》2006,37(1):79-81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在正常大鼠心脏的分布和分泌来源。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显示大鼠心肌组织的Ⅰ型胶原表达。结果Ⅰ型胶原分布广泛,包裹大鼠心每一个心肌细胞,根据部位的不同,胶原网络的密疏程度有差异。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表达Ⅰ型胶原。结论Ⅰ型胶原是构成心肌胶原纤维网络的主要成分,其分泌来源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aspase-3在Ⅱ型胶原所致大鼠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发病机制。方法 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雌性SD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弗式佐剂),佐剂组(15只,皮下注射弗氏佐剂),对照组(15只,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免疫6N后,观察两周,于首次给药前一天和末次给药后一天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DPOAE);处死动物,取耳蜗行基底膜铺片光学检查和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Caspase-3在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表达呈阳性,同时大鼠DPOAE幅值在1、2、4、6、8kHz时较佐剂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并且毛细胞铺片可见毛细胞肿胀,结构混乱,排列不整齐,有多处散在空位,而佐剂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Ⅱ型胶原所致大鼠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有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大鼠心脏Ⅰ、Ⅲ型胶原增龄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志坤  徐振平  李和 《解剖学报》2004,35(3):316-319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Ⅰ和Ⅲ型胶原纤维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 2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幼年、青年和老年组,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大鼠心脏Ⅰ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 1.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均分为粗、细2种。细纤维包绕在每个心肌外围,相互吻合成网;粗胶原呈现斑块状,散在分布于心肌细胞群之间。Ⅰ型胶原纤维较Ⅲ型含量多。2.不同年龄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表达有明显差异。幼年组少而密集,均匀;青年组相对疏松而均匀;老年明显增多,分布不均。心脏胶原纤维从幼年到老年一直在增长,青年期以前增长最快。3.在幼年大鼠心脏右心室的胶原含量多于左心室,在青年和老年大鼠心脏各部位的胶原含量无差异。结论 大鼠心脏Ⅰ型胶原纤维多于Ⅲ型,2种类型的胶原纤维含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鸡胶原Ⅱ型诱导大鼠类风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鸡胶原Ⅱ型(chicken collagen Ⅱ,CCⅡ)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诱导胶原性关节炎,建立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实验动物模型。以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血清中的CCⅡ抗体的水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的方法显示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并对其血液和滑膜液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用CCⅡ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的实验组大鼠关节炎的发病率为80%,同时在免疫后25d,关节炎指数为最高(AI=7.8)。ELISA法检测抗CCⅡ抗体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CCⅡ抗体的水平均较各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01)。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结果显示,关节软骨组织、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呈典型的关节炎病变。微生物鉴定结果均为阴性。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且其病理特征和人类RA极为相似,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提取和纯化乌梢蛇Ⅱ型胶原,观察乌梢蛇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的特性,为研究乌梢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提供研究方向。离心提取乌梢蛇Ⅱ型胶原,经DEAE-52纤维素交换柱纯化,斑点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成分鉴定。乌梢蛇Ⅱ型胶原不完全佐剂免疫大鼠,观察大鼠关节炎发生情况、抗Ⅱ型胶原抗体、CD 4/CD8亚群、血清中TNF-α、IL-10、IL-1β、IL-4的变化。乌梢蛇Ⅱ型胶原提纯品在SDS-PAGE凝胶电泳上呈一条区带,斑点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为阳性反应。诱导大鼠关节炎发生率为86.67%,关节炎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明显增高(P<0.01),CD4 T细胞亚群和CD4~+/CD8~+增高(P<0.05),TNF-α含量增加(P<0.01),IL-10含量降低(P<0.01),血清中IL-1β和IL-4含量无变化。结果显示,乌梢蛇Ⅱ型胶原能通过免疫方法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多关节炎,并且体内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淋巴细胞的过继转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以及II型胶原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鸡II型胶原(CCII)加完全佛氏佐剂(CFA)免疫Wistar大鼠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分别用发病大鼠的T淋巴细胞和血清进行过继转移,以ELISA检测外周血中抗CCII抗 体的水平;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炎性关节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CIA大鼠模型,发病率为90%,用T淋巴细胞转移的大鼠,可见明显CIA症状,发病率为40%,实验组大鼠外周血中的抗CCII抗体的水平虽较对照组高,但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血清过继转移的大鼠无一发病,但该组外周血中抗CCII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鉴定结果可见炎性部位呈典型的CA病变,结论:CIA可以通过淋巴细胞过继转移,机体对I原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CIA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采用T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RA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Ⅱ型胶原所致动物关节炎的免疫学、遗传学及调查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新型制剂FNS007(又称NTAP)对Ⅱ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Ⅱ)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炎症反应及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大鼠模型。发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FNS007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甲氨蝶呤组,每周给药2次),另设空白组,隔天一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四爪肿胀程度;评价大鼠四爪的炎症评分;治疗结束后X光分析FNS007对CIA大鼠后爪骨损伤的疗效;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大鼠后爪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骨微结构变化并分析后爪跟骨骨小梁厚度等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大鼠在致炎后第14天开始出现关节炎症状;与模型组比较,FNS007治疗后CIA大鼠炎症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大鼠的X光和CT评分明显降低,骨表面积与骨体积比(BS/BV)明显降低,组织矿物质密度及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升高。由此,FNS007对CⅡ诱导的大鼠关节炎炎症症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组织损伤和骨破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FNS007对大鼠CIA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