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 lo listhesis,DS)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较常见。手术原则为减压、复位及融合。我们采用扩张型螺纹cage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 bar interbody fusion,PL IF)治疗23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04年8月用本方法治疗23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51~72岁,平均63.7岁。术前摄腰椎正侧位、前屈后伸动力位片、CT或MR I检查,按N ewm an分型[1]均为退行性滑脱,按M eyerd ing分类[2]:Ⅰ°8例,Ⅱ°15例。L 3滑脱2例,L 4滑脱16例,L 5滑脱5例。1.2手术指…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作者应用张功林研治的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1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17~53岁,平均33.7岁;L3滑脱1例,L4滑脱6例,L5滑脱12例;合并椎管狭窄1例,椎间盘突出1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法分度7例、度8例,度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应用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器,术后复位固定效果均满意。  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均采用俯卧位,硬脊膜外麻醉或局麻,后正中切口,显露病椎及其下一椎体(以L5滑脱为例)。按照KoyGamiue进针定位标准选好进针点,即上关节突外线垂线与横突中…  相似文献   

3.
针推并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 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简称 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 ,为长期腰椎负荷过重或弯腰姿势不当引发 ,为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好发于 L4 至 L5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并以女性多见。笔者运用正骨推拿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该病 ,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 ,男性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最大 64岁 ,最小 36岁 ,平均 5 5岁 ;病程最短 2年 ,最长1 2年。其中 L3滑脱 4例 ,L4 滑脱 1 3例 ,L5滑脱1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沉重 ,劳累后尤甚 ,伴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 ,其中踝背伸无力者8例 ;坐骨神经走行…  相似文献   

4.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滑脱症7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腰椎滑脱是临床中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根据有无椎弓峡部裂 ,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 〔1〕。我院自 1996年以来 ,运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 72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 ,真性滑脱 4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7岁 ,病程 2 0天~ 6年 ;根据Meyerding氏法分度〔1〕, 度滑脱 34例 , 度滑脱 6例。假性滑脱 32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35~ 6 6岁 ,平均 5 0 .5岁 ,病程 3月~ 10年 ;根据上述分度法 ,均为 1度滑脱。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RSS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根)管减压复位、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行后路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复位、PLF手术治疗的I度和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前相比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效果优30例,占71.43%;良8倒,占19.04%;可4例,占9.52%。优良率迭90.48%。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植骨愈合良好。结论:此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明显改善症状,有效复位,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体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断裂致下方椎体向前滑脱,引起的下腰痛或腰腿痛~([1])。近年来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迅速发展,证明牢固的内固定有助于提高融合率,并可以不同程度地矫正脱位~([2])。腰椎体滑脱以L_5多见,L_4次之,两个节段峡部同时断裂崩解、不连导致腰椎两个节段滑脱很少见,有报道约占腰椎滑脱症的0.6%~([3])。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成功治疗该症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农民,无明确腰部外伤史。年龄分别为59岁和45  相似文献   

7.
自 1999~ 2 0 0 2年 ,我们用SrS(RF 2新生代 )加Cage(椎体融合器 )治疗 Ⅱ 度以上腰椎滑脱患者 14例 ,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5 6 .2岁。其中椎弓峡部崩裂伴腰椎滑脱 11例 ,退行性腰椎滑脱 3例 ,合并骨质疏松 4例。滑脱部位L4节段 4例 ,L5节段 10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法 ,Ⅱ 度 6例 ,Ⅲ 度 8例。14例常规腰椎动力性侧位X线片均表现腰椎失稳。2 手术方法采取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行全椎板减压 ,病变部位椎间孔减压 ,神经根完全松解 ,切除滑脱…  相似文献   

8.
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完整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从而导致腰痛或臂部痛、大腿痛;甚至可见间歇跛行、阴部麻木及下肢肌肉萎缩等症,本病症常见于中年后的女性。自1998年以来,笔者以推拿手法治疗为主,辅以中药热敷治疗7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患者中,男21例,女55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3岁,平均62岁,病程最长者11a,最短7d,平均4a。本组患者全部均有腰腿痛病史,常感腰部酸胀、沉重、乏力。47例患者伴臂部及大腿痛,14例伴阴部麻木和间隙性跛行,21例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9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正骨手法配合药物、功能锻炼的方法。结果:治愈18例,显效5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治愈好转率为91%;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有利于腰椎滑脱症状的缓解,病愈后坚持功能锻炼是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腰椎外侧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2例,其中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20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32例全部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2%。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后外侧植骨融合(关节突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操作简便,融合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90例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全面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至2年,VAS评分、腰腿疼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腰腿疼评价标准,优1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对于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988年以来运用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 2 3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中 ,男 9例 ,女 14例 ;最大年龄 62岁 ,最小 3 0岁 ,平均42 3岁 ;病程 3浕以上 3例 ,1浕~ 3浕 12例 ,1浕以内 8例 ;有外伤史者 (扭伤、闪伤、摔伤 ) 16例 ,原因不明者 7例 ;L4滑脱者 9例 ,L5滑脱者 14例 ;Ⅰ°滑脱者 17例 ;Ⅱ°滑脱者 6例 ;本组病例均经X线片确诊。2 治疗方法2 1 滚扌  揉 患者俯卧位 ,腹下垫薄枕。医者用轻柔的滚扌 法、揉法放松患者腰背及下肢 ,约 10min。2 2 点按经穴 取患者双侧天宗、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  相似文献   

14.
徐兵 《吉林中医药》2003,23(3):22-23
钢板螺钉系统DRFS(DistractionReductionFixationSystem)为钛钢制成 ,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各内固定系统的全新设计 ,具有部件最少、功能最全、容易放置等优点。我科采用该系统治疗腰椎滑脱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999年 9月~ 2 0 0 2年 1月 ,我科采用该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患者 5例 ,其中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4 2~ 5 6岁 ,平均年龄 4 5岁 ;Ⅱ°滑脱 4例 ,Ⅰ°滑脱 1例。均伴有下肢神经症状 ,均为L4滑脱。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证实均有双侧峡部崩裂。2 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俯卧位 ,于相应节段的…  相似文献   

15.
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自1995年起采用手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敷等综合治疗腰椎滑脱症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在43岁至55岁,病史半年至2年。所有病例均有腰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常见病例之一,引起腰臀部酸疼,但双侧下肢麻木疼痛,走路跛行手术治疗费用高,恢复慢,痛苦大,患者不易接受,本科室2005年以来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48例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在40~70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为(19.11±5.03)分,对照组为(22.15±5.17)分,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显著缓解腰椎滑脱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症7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军 《中医正骨》2006,18(8):55-56
1991年7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正骨手法配合药物、功能锻炼治疗腰椎滑脱症7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32例,女46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4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真性滑脱55例,假性滑脱23例;L4滑脱25例,L5滑脱53例;根据Meyerding法分度,真性滑脱55例中,Ⅰ度42例,Ⅱ度13例;本组患者均有下腰痛,有下肢麻痛67例,伴有轻度大小便异常1例;查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腰椎生理前凸弧度加大,  相似文献   

19.
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1例,采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随访观察,并对比观察椎体滑脱的变化情况。结果 CODI评分治疗前为(29.5±4.8)分,疗程结束为(9.9±5.3)分,改善率8.7%~93.5%,平均66.7%。根据疗效标准评价,优11例,良19例,可7例,差4例,总有效率90%,优良率73%。37例随访3个月,CODI评分(13.3±4.6)分,综合满意度优良率为76%(28/37),2例复发占5%。治疗前后滑脱程度比较,1例Ⅱ度滑脱变为Ⅰ度,2例Ⅰ度滑脱椎体序列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滑脱分度无改变。结论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手法的作用机制不是以椎体复位为基础,而可能与腰椎动态平衡和稳定的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7例。年龄45~78岁,中位数68岁。单节段滑脱65例,两节段滑脱7例。MeyerdingⅠ度滑脱48例、Ⅱ度滑脱24例。50例健康成人,男22例,女28例。年龄45~70岁,中位数55岁。对72例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并对Ⅰ度与Ⅱ度腰椎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进行比较。结果: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均大于健康成人组(54.90°±5.10°,50.46°±4.31°,t=2.770,P=0.007;44.96°±4.87°,40.14°±4.06°,t=3.360,P=0.00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骨盆倾斜角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4°±2.14°,10.54°±1.71°,t=-1.638,P=0.104)。Ⅱ度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大于Ⅰ度滑脱患者的骨盆入射角(58.14°±3.09°,53.06°±3.01°,t=-9.143,P=0.000)。结论: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增大,腰椎发生退行性滑脱的风险会增加,同时骨盆入射角增大也会使腰椎滑脱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