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汇总分析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盘锦市2007年1-12月收集到的977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62.33来源于医疗机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27.94。不良反应累积的主要系统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抗微生物药物占47.08。静脉给药占给药途经的51.79。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市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723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菌药品813例,占总数的47.19%,涉及7类、47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306例,占抗菌药品的37、64%;喹诺酮类221例,占27.18%;青霉素类116例,占14.27%。结论 加强抗菌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33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敏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2007,4(5):280-284,288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的汇总分析,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的33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死亡病例报告涉及老年人最多,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见,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结论抗微生物药应是监测的重点药品;预防和积极救治是防止药源性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的主要措施,应加强对医药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4.
黄萍  汪娟 《安徽医药》2012,16(11):1708-1710
目的通过分析30399例国家基本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为药物安全监管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安徽省ADR监测中心2011年1月-12月份收集的30399例国家基本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评价。结果30399例ADR报告中,男女之比为1.25: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1~50岁;共涉及260种药物,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剂型分布以片剂为主,占33.6%;ADR累及的系统一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多见,占39.5%;新的和严重的ADR占8.3%;ADR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报告,占59.1%,其次为经营企业,占39.5%。结论应加强国家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抚顺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情况,探索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律。方法收集2006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从性别和年龄分布、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占60%;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刹药品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30%.结论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有益的探讨,可为社毒区卫生服务系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借鉴,也为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一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我院收到的10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44.54%,中药制剂次之,为14.29%;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1.09%。结论:应全方位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现状与趋势,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以“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所选定的5种药学类期刊中检索篇名含有“不良反应”的文献,对2000-200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基础的病例报告,近年来其数量仍然是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中最多的,平均占48.62%;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占同期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数量的百分比由2000-2002年的9.33%上升至2004-2005年的20.92%。结论 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进展显著,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了解我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危害,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软件,对2004年全省206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专业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合并用药占32.5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 加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提高报告的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安全用药及维护公众身体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
454例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454例基本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临邑县2009年1-12月份收集的454例基本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 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进一步加强ADR报告、监测与管理工作。方法:对所收集到的345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88.70%);呈报人员以临床医师和医院药师为主;涉及药品共16大类143个品种,其中以中药制剂(占48.70%)和抗菌药物(占29.86%)ADR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重视ADR呈报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最大限度降低ADR的漏报率与重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华 《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36-238
目的 通过对2005年1月~12月上报的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占43.14%。结论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ADR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第2位;静脉滴注药引发的ADR占82.04%;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8.52%;ADR发生率最高的药品是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结论:应正确认识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监测和宣传力度,提高ADR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湛苗  刘芳 《药品评价》2011,8(22):40-4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ADR报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 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分级,报告ADR的部门及报告人所属医务人员类型等.结果:2010年我院共收集ADR报告152例,其中抗感染药物和心血管药物第1位和第2位;口服药物、静脉滴注药物引发的ADR分别占48.2%和47.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 42.1%新的及严重的ADR分别占7.9%和5.9%;皮肤科、药剂科和肿瘤治疗中心报告的ADR分别占24.3%、13.8%、10.5%;医师报告的ADR占71.7%.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12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与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ADR发生率最高(90%);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35%),其次为抗感染药(15%);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5%);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70.42%,静脉给药产生ADR最多占73.2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给药途径有关。应加强ADR蓝测工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陈丽  邓楠  韦鸿雁  谭波宇 《中国药房》2013,(18):1701-1704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并被接收的ADR报告,重点就ADR报告是否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关于“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要求进行分析。新药监测期内药品(新药)和监测期外药品(老药)分别按批准文号计算上市〈5和≥5年统计。结果纳入分析的ADR报告共485例,其中2012年242例(49.9%),2008至2011年243例(50.1%)。2012年上报数量明显增多与贵阳市自2012年实施ADR上报指标量化等措施有关。485例ADR报告中,符合上报要求者107例(22.1%),其中新药所致ADR22例,老药所致新的或严重的ADR共85例。新药所致22例ADR中严重ADR5例,一般ADR17例,涉及18种新药;老药所致ADR共463例,符合上报要求者85例(18.4%),其中新的ADR9例,严重ADR76例,涉及药品384种。结论医院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量化上报措施对改善报告质量的作用有限。建议细化ADR定义,明确上报范围,完善报告制度,实施可行的新药监测制度,提高ADR报告质量及其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2010年至2011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10年至2011年发生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最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及报告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