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我科自1981年以来,将新生儿保暖用热水袋的水温从50℃提高判60~70℃,共为500多名新生儿保暖,取得满意效果。方法将水温60~70℃热水袋装入布套,放置毛毯襁褓外,外盖一床小棉被即可。效果应用上述方法新生儿可在6h 内达到升温目的,其中体重2000克左右的新生儿需5~6h.体 相似文献
4.
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行输液,常常导致输液部位或输液侧肢体冰冷,我们利用旧输液袋(250ml)设计制作成简易热水袋提供给患者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行输液,常常导致输液部位或输液侧肢体冰冷,我们利用旧输液袋(250ml)设计制作成简易热水袋提供给患者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制作取临床应用的250ml旧输液袋一个(确知为无临床传染病症患者用过的),首先在输液袋口端用剪刀将灰色橡胶盖去掉,再沿着袋口内边缘将橡胶盖下面的一层塑料盖割除,然后装入150ml(水量不宜过多)60~70℃热水(老年及儿童水温不超过50℃),将袋内空气排尽后用输液瓶上的橡胶盖盖紧输液袋口端,同时将橡胶盖边缘向下反折即可。2使用方法用一层薄毛巾包裹自制的简易热水袋,横放于输液部位上方(…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人性化关怀,科室备有热水袋,提供给需要的病人使用。特别是秋冬季节,即使病室有空调、暖气开放,但是病人仍感到输液部位寒冷,热水袋的使用能让病人感觉温暖舒适,效果良好。这些热水袋以及防止烫伤的棉布外套均为反复使用,为了避免医院内感染,对于热水袋的清洗消毒工 相似文献
10.
11.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悠久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与发展,加温输液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7年12月~2008年3月,我科应用充电式热水袋为100例病人加温输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冬天气温的降低,导致外周静脉收缩,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自2001年12月起,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科为门诊输液病人提供热水袋取暖,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1方法将用完后的软包装500mL盐水袋袋口进行处理,塞上普通玻璃盐水瓶的瓶塞后即成一个既方便又实用的热水袋。在接待盆腔炎病人输液的同时,递给病人一个已装好热水的热水袋,嘱其温热双手,待护士给病人输液时双手浅静脉已扩张,穿刺成功后让病人回到观察椅上就座,热水袋可放于病人下腹部,输液完毕交回热水袋,按常规消毒处理后供下一位病人使用。2优点热水袋热敷作为干热法,具有促进浅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冬季门诊输液病人的保暖问题,一般采用用过的液体软包装袋灌装热水或煮沸的方法制作简易热水袋,此方法费时、费力.为此,护士不断探索改进了简易热水袋的制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热水袋在临床中应用于患者的复温,我院心外科术后的患儿,由于体外循环机器转流,血液降温与复温,以及全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原因,极易发生发热、反跳性高热等体温变化。热水袋应用于婴幼儿先心病术后降温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我科利用废弃静脉输液袋消毒后注入热水,然后加布套制作成热水袋制作100个,无一漏水、变形,经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晏小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4):506-506
我科利用废弃静脉输液袋消毒后注入热水,然后加布套制作成热水袋制作100个,无一漏水、变形,经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热水袋作为保暖用品 ,被长时期广泛使用 ,意外烫伤者时有发生。我科1993年 11月 1998年 4月共收治 3 1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7例 ;年龄 2~ 79岁 ,平均 3 3 2岁 ;烫伤面积 0 2 %~ 13 5 % ,平均 4 5 % ;Ⅱ°烫伤 19例 ,Ⅲ°烫伤 12例 ;烫伤部位 ,膝部 4例 ,会阴及下肢2 5例 ,手 2例 ;烫伤原因 ,热水袋破裂15例 ,低热烫伤 16例 ,其中手术麻醉后烫伤 5例 ,偏瘫保暖烫伤 7例 ,酒精或药物中毒意识不清保暖烫伤 4例。1 热水袋烫伤的特点热水袋烫伤的面积、深度与年龄及烫伤的方式有关。热水袋烫伤者 ,多因热水袋使用年限较长 ,(均在 3~ 5年… 相似文献
19.
20.
热水袋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保暖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热水袋在使用时,易出现从准备到使用的过程耗时长,热水袋漏水烫伤病人,橡胶制品气味刺鼻增加病人的不适等问题.而且在热水袋使用完毕后,还需放水、晾干、消毒、保存等一系列过程,消耗护理人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