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自1996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小儿先心病286例,其中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50例,约占18%,现将麻醉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确诊动脉导管未闭(343例)、房间隔缺损(428例)、室间隔缺损(229例)择期行介入封堵术10岁以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及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结果2组患儿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术中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麻醉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麻醉苏醒快,无明显临床区别.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患儿心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 3~ 1 2岁先心病手术患儿 30例。随机分为 3组 ,1对照 (C)组给予 0 .9%生理盐水 ,2小剂量芬太尼 (F1 )组给予芬太尼 2 0μg/ (kg· h) ;3大剂量芬太尼 (F2 )组给予芬太尼 5 0 μg/ (kg· h)。3组分别于切皮前 (T)、体外循环后 5 m in(T0 )、主动脉开放前 (T1 )、关胸后 (T2 )各时点观察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肺顺应性的变化。在 T、T1 、T2 点取血测血糖、TNF- α,并在 T2 点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F2 组 T2 时点的 MAP、HR、CVP较 C、F1 组同时点及 F2 组的 T点降低 (P<0 .0 5 )。C组 T1 、T2 点血糖显着高于 T;F1 、F2 组 T1 、T2 点血糖与 C组比较降低 (P<0 .0 5 )。3组 TNF- α在T1 后明显增高与 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F1 、F2 组 TNF- α T2 与 T1 比较明显降低 (P<0 .0 5 ) ,3组肺顺应性在 T0 后均降低 ,F1 、F2 组 T1 、T2 肺顺应性明显高于 C组 (P<0 .0 5 )。 C组肺组织可见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炎性渗出物。F2 组除有少量炎性细胞和肺泡壁稍增厚外 ,肺泡结构清晰可见。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能较好的调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在适度水平 ,大剂量芬太尼能更好调控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 ,但大剂  相似文献   

5.
甄丽娟 《中国医刊》2014,(10):15-16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1],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造成心脏先天畸形的形成,其发病率、死亡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患儿经过内外科治疗,可较健康地成长,因而,尽早诊断,明确类型,合理治疗,配合综合有效的护理,争取最好疗效,可使新生儿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谭建新 《中国医刊》2003,38(5):12-14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基本要素是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合相关辅助检查 ,一般均可诊断 ,但新生儿期有其基本特点 ,需引起重视 :1 临床表现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与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败血症等混淆 ,其中尤应注意气促、发绀、心音、杂音等症状体征的意义。1 1 气促 新生儿期呼吸频率为 30~ 4 0次 /分 ,气促是多种疾病的常见表现 ,首先应区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气促 ,中枢性气促一般伴有意识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 ,而周围性气促主要见于肺部和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引起的气促一般有呼吸三凹征、鼻…  相似文献   

7.
韦天全 《华夏医学》2005,18(4):574-575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先心患儿18例,以芬太尼为主的气静复合全麻下进行先心矫正术.结果:所有18例患儿麻醉平稳,没有1例出现麻醉意外及麻醉并发症.结论:选择以芬太尼为主的气静复合全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呼吸管理,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监测,积极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复杂先心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4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并探索合理的麻醉方法 .[方法 ]静脉注射氯胺酮或硫喷妥钠及芬太尼、潘库溴胺后行气管插管 ,衔接麻醉机作机械通气 ,吸入安氟醚0 .5 %~ 1.0 % ,监测挠动脉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血气、尿量 .[结果 ]本组 42例的麻醉效果均良好 ,未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合理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6年以来,在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下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50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总结46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体会。方法:收集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婴儿先心病46例,其中12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本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40~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110min。42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分别电击1~2次复跳。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手术期间应加强心肌保护,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的药物,加强呼吸及体外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围术期处理策略。方法 85例患者体重1.9~5(3.45)kg。右肺动脉起源主动脉并室间隔缺损(VSD)2例,降主动脉缩窄并VSD、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主动脉弓离断并VSD+PDA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PDA 20例,右室双出口8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1例,肺动脉近似闭锁法洛四联症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1例。患儿术前30 min口服咪唑安定0.5 mg/kg,东茛菪碱0.02~0.04 mg/kg肌注。有心衰者给予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3~5μg/(kg.min)。大血管错位/室间隔完整者不吸入高氧,并给予前列腺素E1 5~10 ng/(kg.min),持续输注直至建立体外循环。患儿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以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注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压力控制模式(PCV)进行机械呼吸,采用静吸复合方法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和心排量,并给予及时纠正。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压力下降不满意者吸入伊洛前列素,心脏复跳后有房室传导阻滞者置入左心室临时起搏器。结果 85例麻醉成功行动、静脉穿剌置管术建立术中监测及血管通道,麻醉效果满意,术后6~8 h麻醉清醒,24~72 h脱离呼吸机。没有出现由麻醉引起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和并发症。2例因严重低心排,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于第2 d死亡。2例大动脉错位因冠状动脉畸形,术后吻合口出血,心功能不全当天死亡。结论新生儿麻醉处理策略要从其生理和解剖特点出发,把握其麻醉特点对开展新生儿复杂心血管手术安全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急诊手术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各类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的急诊手术过程,总结新生儿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并分析死亡原因。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的104例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急诊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9例患儿死亡,死亡率8.6%。生存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D-TGA延期关胸伤口感染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心内型TAPVD术后因残余肺静脉回流梗阻再手术1例。结论及时诊断与手术是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手术方法、优化的体外循环方案以及精细的术后监护,将提高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特点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方法  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 9~ 2 7(平均 13) d,体质量 2 .8~ 5 .0 (平均 3.7) kg.术前积极治疗肺炎、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快速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 ;建立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 ;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畸形矫治术 ;手术结束后在监护病房继续行机械通气 ,待患儿意识清醒、肌力和呼吸恢复正常后拔出气管内导管 .结果 麻醉前有 2例患儿在监护室即行气管内插管 ,1例术前静滴前列腺素 E1(0 .0 5 μg· kg- 1·min- 1 ) ;全组均采用经鼻插入气管导管 ,采用 CMV+PEEP0 .4k Pa行机械通气 ;9例在心内手术完成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停用体外循环机 ,另 1例患儿因左室发育差 ,未能停机 ;心脏自动复跳后常规用多巴胺 2~ 8μg· kg- 1 · min- 1 、硝普钠0 .1~ 0 .5 μg· kg- 1· min- 1 ;部分需用异丙肾上腺素 0 .0 1~0 .0 2μg· kg- 1 · m in- 1 或肾上腺素 0 .0 1μg· kg- 1 · min- 1 ,前列腺素 0 .0 5μg· kg- 1 · min- 1 以维持循环稳定 ;术后 1例死于未停机 ,另 1例死于肺部并发症 ,其余 8例均在术后 4~ 6h时拔管 ,恢复顺利 ,术后 10 d出院 .结论 术前对患儿病情的正确评估 ,选用正确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Ⅰ期分流术后行Ⅱ期矫治术的可行性及结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2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过Ⅰ期分流术的11例患者进行Ⅱ期矫治术的病例特点和手术结果.7例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行Rastelli手术,2例行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结果 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10例存活.术后氧饱和度0.95±0.10.结论 复杂先心病Ⅰ期分流术后可促进肺血管发育,为Ⅱ期矫治术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麻醉处理。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小儿63例,年龄3月~3岁,ASAⅢ~Ⅳ级。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体外循环中至手术结束维持PEEP 2~5 mmHg,以减少肺水。维持PCO2在30~35 mmHg,CVP在7~15 mmHg。开放主动脉前10 min开始静脉泵入多巴胺5~10μg/(kg.min)、硝普钠0.5~2.0μg/(kg.min)和米力农0.5~1.0μg/(kg.min)。其中,在术前肺动脉压〉45mmHg的患儿中,多巴胺的给药途径为经左房导管泵入。结果所有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开放升主动脉后,58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心内1~2 J除颤1次,1例除颤2次后复跳。所有患儿均顺利停体外循环辅助。术前彩超提示有8例右向左或双向分流的患儿在术后2 d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其余患儿均在术后1 d拔除气管导管。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首先应保证合理的容量负荷,体外循环转机前保持一定的体循环压力以减少右向左分流,体外循环后通过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肺动脉压并维持体循环阻力,以使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总结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4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Glenn分流术,年龄4个月~14岁,体重6~30kg。以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氯胺酮1mg/k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分别于右侧颈内及右股静脉置入双腔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左侧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麻醉维持药物为芬太尼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手术开始后,根据心率、血压变化泵入多巴胺3~8μg.kg-1.min-1、硝酸甘油0.1~0.5μg.kg-1.min-1或肾上腺素0.02~0.05μg.kg-1.min-1,维持循环平稳;纠正酸血症,并适当补充人造胶体及新鲜冰冻血浆。结果术后早期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8±6)%,较术前的(69±11)%显著升高(P<0.01)。所有患儿术前肺动脉压力为(13.9±4.3)mmHg(1mmHg=0.133kPa),术后升至(16.8±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VP为(6.4±2.3)cmH2O(1cmH2O=0.098kPa),术后显著升高至(19.3±3.6)cmH2O(P<0.01)。无1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双向Glenn分流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平稳,并及时纠正酸血症和低血容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手术期的肺部管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2例婴幼儿CHD围手术期肺部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控制肺部感染,必要时给氧;术中加强肺部保护;术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208例患儿均通过手术顺利出院,死亡4例。30例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肺不张14例,肺部感染9例,胸腔积液7例。再次气管插管3例。结论:围手术期肺部管理是婴幼儿CHD围手术期的关键环节,重视和加强肺部管理,可减少和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存活率,改善和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 19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加强心肺保护的综合措施 ,如吸氧、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采用膜肺、适当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等。结果 :全组 19例患者围术期 1例因右心衰死亡 ,死亡率5 2 6%。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 ,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围术期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余患儿随访2~3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