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邱美兰 《江苏中医药》2001,22(11):38-39
1 风热上攻 ,清空失旷潘某 ,女 ,2 8岁 ,工人。 2 0 0 0年 1月 17日诊。患者昨起自觉形寒身热头痛 ,以右侧太阳穴为甚 ,伴眉棱骨胀痛 ,鼻塞流浊涕 ,纳谷不香 ,口微渴 ,二便正常。舌边红、苔薄黄 ,脉浮数 ,体检 :T37.5℃ ,咽部轻度充血 ,心率92次 /分 ,律齐 ,无杂音 ,两肺呼吸音稍粗 ,WBC6 .0× 10 9/ L。证属外感风热 ,上攻头目 ,清窍不利。治以疏风清热通窍。处方 :桑叶 10 g,菊花 10 g,川芎 10 g,羌活 10 g,白芷 6 g,蔓荆子 10 g,柴胡 5 g,薄荷 (后下 ) 4 g,防风 10 g,葛根 10 g,炙甘草 3g。日 1剂 ,分 2次服。服上药 3剂后头痛即除 ,…  相似文献   

2.
赵某某 ,女 ,5 0岁 ,1999年 4月 19日因精神失常入院 ,住院号为 0 0 0 5 5 0 4。入院体格检查无特殊 ,血常规检验均以F- 82 0血球计数仪为基准 ,结果为 WBC7.1× 10 9/ L ,RBC4.0 5× 10 1 2 / L,HGB12 1g/ L。 HCT0 .370 ,MCV 91.4FL,MCH 2 9.9Pg,MCHC 32 7g/ L,PL T 2 18× 10 9/ L,W-L CR0 .838,W- SCC1.3× 10 9/ L,W- L CC6 .7× 10 9/ L,RDW-CV0 .144。经给以氯氮平系统治疗 ,最小剂量为 5 0 m g/日 ,最大剂量为 45 0 m g/日。 4月 17日、5月 5日血常规检验与第一次检验基本相同。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5月 10日…  相似文献   

3.
1 急性支气管炎陈某 ,男 ,5 4岁 ,1 995年 1 1月 2 1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健 ,1 0日前因不慎触冒风寒 ,咳嗽咯痰 ,曾服中西药物 (不详 )治疗 ,但疗效欠佳。来诊时体温 38.2℃ ,咳嗽喉痒 ,咯白色粘痰 ,伴寒热身痛 ,汗出 ,舌红、苔白兼黄 ,脉浮细数。血化验 :WBC6.5× 1 0 9/L,中性 0 .70 ,淋巴 0 .2 5。两肺可闻及干性罗音。西医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为咳嗽 ,证属风寒束于肺卫、内蕴痰热。治以解肌疏散风寒 ,清热化痰止咳。处方 :桂枝 1 2 g,白芍 1 2 g,炙甘草 6g,杏仁 1 0 g,厚朴1 2 g,黄芩 1 0 g,蒲公英 1 5 g,海浮石 1 5 g,桔梗 6g,…  相似文献   

4.
暑证治验2则     
肠伤寒属“湿温”范围,常用抗菌素或中药“淡渗化湿”、“苦寒泄热”为治。笔者曾按“暑证”治疗2例,介绍于下:1 暑温夹湿刘某某,女,18岁,县医院家属,1986年7月30日诊。患者持续高热39°~40℃已25日。病起因淋雨而寒热头痛。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25×10~(12)/L,白细胞4.0×10~9/L,中性65%,单核2%;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5,白细胞2~8,脓细胞3~8,上皮细胞(+);肥达氏反应:H1:160.O1:160.A(-),B1:160,C  相似文献   

5.
朱某,男,25岁,农民。1981年元月7日因术后高热15天,请余会诊。患者因发热14天于1980年12月5日入我院内科,诊为“伤寒”,用氯霉素治疗9天后热渐退至正常。12月18日,患者因饮食不慎并发肠穿孔,立即转外科手术,术后体温37~37.5℃。从第5日始发高热,T39~40℃。体查:高热、心率稍快、少腹痛,多次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10~9/L~8.5×10~9/L,N 0.65~0.78比值,尿与大便常规、血培养、胸片等均未发现异常。曾先用氯霉素10天,后用红霉素加庆大霉素(配合少量多次输血浆)治疗,  相似文献   

6.
甘露消毒丹出自清代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主治湿温初起 ,邪在气分 ,湿热并重之证。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急性热病 ,每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男 ,50岁 ,1 998年 8月 5日就诊。诉 1周前因淋雨后 ,出现发热、咳嗽 ,在门诊给青霉素等治疗 ,但无明显疗效 ,要求服中药治疗。现症见发热( T38.3℃ ) ,午后为甚 ,咳嗽、咽痛、咯痰黄稠。伴口干苦 ,肢体酸困 ,倦怠乏力 ,脘闷纳呆、小便短黄、大便 3日未解。血常规 :白细胞 4.9× 1 0 9/L、红细胞 3.8× 1 0 12 /L、血红蛋白 1 40 g/L,血小板 1 0 3× 1 0 9/L,淋巴细胞 0 .3…  相似文献   

7.
1 高热 (病毒性感冒 )徐某 ,女 ,4岁。 1999年 8月 19日晚初诊。患者持续高热(39.4 C~ 40 .1 C) 9天 ,西医予抗感染、解热镇痛治疗未效。症见面红目赤 ,稍咳少痰 ,微有恶寒但身无汗 ,烦躁 ,呼吸气粗 ,咽稍红、不痛 ,纳差 ,苔薄黄 ,脉浮数 ,查血常规 :WBC6 .2× 10 9/ L ,N 0 .5 8,L 0 .30。 X线片提示两肺无异常 ,肝功能、尿检均正常。此乃卫气同病 ,里热外寒。拟方 :荆芥、麻黄、香薷、甘草各 3g,杏仁、神曲、大青叶各 6 g,生石膏 10 g,牛蒡子 5 g。当晚 9时服下头煎 ,12时服二煎 ,患儿汗出 ,体温逐渐退去 ,至凌晨 2时体温正常 (T36 …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4 8岁 ,2 0 0 0年 12月 2 9日因进食火锅后恶心、呕吐黑色胃内容物伴少尿 2天入院。查 :T38℃ ,P 130次 /分 ,BP 12 .5 / 6 k Pa,贫血貌 ,四肢湿冷 ,肢端紫绀明显 ,颈静脉充盈 ,肺底罗音 ,心尖区杂音 ,下肢水肿明显。肾功能检查提示 :血钾 3.85 mmol/ L ,血肌酐 4 83μmol/ L ,血尿素氮 16 mmol/ L。血常规提示 :RBC3.86× 10 1 2 / L,WBC14 .2× 10 9/ L,Hb93g/ L,Plt2 8× 10 9/ 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即行血液透近及抗感染、升压等对症治疗。次日患者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瘀点、瘀斑 ,血常规…  相似文献   

9.
小儿脾常不足,外邪入侵,往往伤及运化,故外感高热多见夹滞。治疗中笔者常于辨证的同时重用大黄,其效甚佳,兹举验案2则,以示说明。 一、上呼吸道感染 王××,男,1 5/12岁,1990年8月16日诊。患儿5天前高热、咳嗽流涕。经肌注青霉素等药后咳嗽好转,但高热不退,日晡尤甚。伴腹胀食少,咽红唇赤,大便干臭,2日一行,小便黄少,舌红苔薄黄腻。T39.4℃,血象:WBC10.8×10~9/L,N0.72,L0.24。胸透无异常。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滞热里结。治予疏风解表、通腑泻热。处方:蝉蜕、银花、连翘、薄荷(后下)、柴胡各6g,黄芩、葛根各8g,槟榔、陈皮、生甘草各4g,滑石10g。水煎服。另以生大黄15g,开水浸泡30分钟,再以武火煎5分钟,取汁分2次,分别于第1、2次服中药时兑入同服。一剂后共解大便4次,先干硬、后稀溏,量多臭秽。随之热退。再予上方去大黄、槟榔,加茯苓、山楂、麦芽、桔梗,2剂而愈。  相似文献   

10.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炎8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锐文 《河北中医》1998,20(2):114-114
笔者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炎8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9例中,男41例,女48例;年龄60岁以上50例,59岁以下39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喘,发热.体温37.4.~37.9℃31例,38~38.9℃49例,39.O℃以上9例.白细胞总数6×10~9/L~9×10~9/L6例,11×10~9/L~15×10~9/L43例,16×10~9/L~35×10~9/L40例.肺部均可听到湿罗音,所有病例均经X光拍片,诊断为肺炎.2治疗方法麻黄5~10g,桂枝10g,白芍药10g.细辛5g,法半夏10g,干姜10g,五味子10g,炙甘草7g,鱼腥草30g,黄苓15g,杏仁10g.寒痰粘稠加白芥子、紫苏子、旋覆花各10g,去黄苓、白芍药;痰热郁肺加石膏、川贝母各15g,去干姜、桂枝、细辛;体虚加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各10g,去黄苓、麻黄.水煎服,日1剂.  相似文献   

11.
顾××,男,41岁。1988年10月14日诊。患者于前天晨起受凉后即感周身寒冷,体温高达39℃以上,伴腹胀腹泻,当日泻下四次,呈黄色稀水样便。入院后查血常规:RBC4.68×10~(12)/L,Hb141g/L,WBC13.1×10~9/L,N0.82,L0.18;大便常规:色  相似文献   

12.
王天中 《山西中医》2003,19(4):21-21
1 不寐李某 ,男 ,4 8岁 ,2 0 0 1年 3月 10日初诊。失眠 2周余 ,夜晚难以入睡 ,且每天凌晨 4时即醒 ,难以再眠 ,身热喜凉 ,全身汗出 ,咽干 ,口渴饮冷 ,胸闷心悸 ,心烦 ,小便短黄 ,脉洪大有力。曾服用西药治疗 (具体不详 )效果不满意。查 :T :39℃ ,血常规 :WBC 8 3× 10 9/L ,尿常规、胸部X片等辅助检查未见异常。诊断 :不寐。治则清热滋阴 ,养心安神 ,用白虎汤加味 :生石膏 6 0g(先煎 ) ,知母、粳米、甘草、玄参各 10 g ,柏子仁 15 g。每日 1剂 ,水煎服。服用 2剂后 ,发热烦躁减轻 ,出汗减少 ,嘱患者保持心情畅快 ,勿多思过虑。前方减…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致药物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民 《山西中医》2002,18(2):51-51
常某 ,男 ,5 6岁 ,工人 ,2 0 0 0年 9月 10日初诊。胁痛 3天来诊。伴有口苦 ,目赤 ,小便色黄 ,大便稍干 ,舌红苔少 ,脉弦细。血常规检查 :WBC4.8× 10 9/ L,RBC4.2× 10 9/ L,N0 .5 6 ,L0 .36。B超示 :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 :胁痛 (肝胆湿热型 ) ;西医诊断 :慢性胆囊炎。予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湿热。药用 :龙胆草 10 g,当归、泽泻、柴胡、木通、黄芩、生地、栀子各 10 g,甘草 6 g。 3剂 ,每日 1剂 ,水煎服。服药 2剂后于下午 3时出现全身药疹 ,痛痒 ,即收治入院。约下午 6时背部出现大小不等水泡 ,继则遍及全身 ,大量渗液 ,表皮出现大片…  相似文献   

14.
金匮肾气丸复方治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案一、川崎病王××,女,8岁。肢肿,胸闷,气急,晕厥5次,皮疹紫红不退,体温持续4 0 .2~4 1.3℃。血检:白细胞13.8×10 9/ L。血小板4 5 0×10 9/ L,红细胞压积0 .31,血浆蛋白34g/ ;C反应蛋白4 2 m g/ L。心电图检查:QT间期延长,a VL、V1 - 3导联有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冠状动脉扩张,血管壁辉度增强,左冠状动脉瘤形成。某市医院诊为川崎病,西药治疗不理想。于2 0 0 1年4月转我院中医治疗。经查:面红,心烦,唇紫,舌厚,苔黄,脉洪、左手浮数、两尺沉涩。辨证:心肾两亏,热毒内陷,瘀阻心络。方用金匮肾气丸加桃红清瘀汤。处方:熟地12…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38岁 ,主因肉眼血尿 5天于 1998年 10月 12日入院。于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于 38.5~ 39.0℃ ,自服先锋霉素 TV0 .5g及APC1片后体温降至正常。于 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呈非喷射性 ,随之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呈浅红色 ,无血块 ,无尿频、尿急、尿痛 ,未给予特殊治疗。 3天前 ,出现少尿 ,每日尿量约10 0~ 2 0 0 m L,且伴有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 ,遂来我院门诊。查尿常规示 :蛋白 ( ) ,RBC满视野 ,许多脓球 ;血常规示 :WBC8.8× 10 9/ L,Hb91g/ L,RBC4 .2 4×10 1…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36岁。主因HBsAg阳性 18年、腹胀 10d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 :T 36 .3℃ ,P 76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4 5 / 95mmHg( 1mmHg =0 .133kPa) ,无贫血貌及肝病面容 ,肝剑下 2 .0cm ,肋下未触及。肝功能 :ALT 2 7.8U/L ,AST 39.6U/L ,TP 5 6 .7g/L ,ALB 33.4g/L ,TBil 12 .1μmol/L ,CHE 2 90 9U/L。乙肝血清标志物 :HBsAg( + ) ,HBeAg( + ) ,HBcAb( + ) ,PreS1( + )。血常规 :RBC 2 .79×10 12 L-1,Hb 87g/L ,Plt 170× 10 9L-1,WBC 5 8.8× 10 9L-1;分类 :中性 75 % ,嗜酸 2 % ,嗜碱 1% ,幼稚…  相似文献   

17.
1 咯血色泽未辨清实实之戒教训深 患者,男性,30岁.因大咯血1天,于1992年8月10日入院.症见:咯血频频,少则约10ml,多则约300ml.查:T36.5℃,P100次/分钟,R16次/分钟,BP10/7kPa,贫血貌,重病容,被动体位.心(-)、肺(-)、腹(-),Hb50g/L,RBC 1.58×1012/L,WBC 6.7×109/L,N 0.65,L 0.35.结合全胸片检查,诊为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即用垂体后叶素等,并予补液、输血、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8.
1 病况   2 0 0 1- 2 - 1日下午 5时许 ,峨眉山市城区万×× (女 ,2 6岁 )求治时自诉 :春节初一高热二天后住市××医院治疗五天 ,现在体温还是 39 5℃ ,病情越加严重。医院今天抽取静脉血检验后 ,认为有患急性白血病严重嫌疑 ,要求抽取骨髓作进一步的验证。我害怕抽骨髓 ,院方即要我转外地医院治疗。观万×× 2月 1日静脉血检验报告单 :血小板为 77× 10qL ,小于正常值 (10 0~ 30 0× 10qL) ;白细胞 1 3× 10qL ,小于正常值 (4~ 10× 10qL) ,结合患者持续七天高热不退 ,拟定性为早期急性白血病高热导致轻度病态造血。2 治…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70岁 ,因腹痛腹泻 3小时 ,呼之不应半小时入院。 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 ,并相继稀水样便 3次 ,无脓血、未呕吐 ,体温未测。自服阿托品 2片 ,后村医肌注阿托品 2 mg,半小时前被发现呼之不应而来诊。T35.2℃ ,P60次 / min,R8次 / min,BP8/ 4 k Pa,浅昏迷 ,皮肤弹性差 ,瞳孔 0 .3cm,口、鼻无特殊气味。诊断 :急性肠炎并脱水、中毒性休克。抢救措施 :吸氧、扩容、消炎、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呼吸兴奋剂。1小时后 BP10 / 5k Pa,R9次 / min,化验血糖 5.4mmol/ L,白细胞 7.0× 10 9/ L,N0 .62 ,L0 .4 0 ,红细胞4 .61× …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 2岁 ,工人。于 1994年 12月 17日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出现发热 ,畏冷 ,体温 38~ 39℃ ,伴有头痛 ,腰酸 ,胸闷 ,心悸 ,口干苦不欲饮 ,胃纳差 ,轻咳无痰。当地医生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 10天无效 ,改用氯霉素 1g入 5%糖盐水50 0 m L静点 ,每日 1次。治疗 3天 ,白细胞骤降至 2 .4×10 9/L而停用 ,患者仍高热不退 ,遂来本院求治 ,收中医病房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 :T 39.5℃ ,P 12 0次 /分 ,BP 17/10 k Pa。神清神疲 ,急性面容 ,双肺 (- ) ,心率 12 0次 /分 ,律整 ,未闻及杂音 ,腹软 ,肝于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