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疗效。方法:对照观察PHV及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ARDS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及血压变化,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气压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PHV既可纠纠正低氧血症。又可减少气压伤的发生,且对循环的影响小,可降低ARDS死亡率。结论:PHV为治疗ARDS的合理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2.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张永祥马振君刁书申薛金英张志深本研究为河北省沧州市科委资助项目作者单位:061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张永祥男35岁主治医师有关应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入住我院的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015年07月至2016年04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实验组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34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2.35%)显著高于实验组36例患儿(13.89%);两组患儿比较可得,组间通气时间存在差异,P<0.05,但组间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能显著缩短通气时间,且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远淙 《临床荟萃》2001,16(20):916-917
目的:观察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HDP)对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疗效及其所致并发症,探讨Ⅱ型呼衰更可靠治疗措施。方法:应用HD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衰急性加重期患者12例,对比治疗前后血气等指标,评价HDP对Ⅱ型呼衰的作用。结果:经HDP治疗,PaO2的均值从51.50mmHg升至77.52mmHg(P<0.05),PaCO2的均值从65.56mmHg降至55.15mmHg(P<0.05);未发生机械通气肺损伤和高碳酸血症进一步增高等并发症。结论:HDP有效治疗Ⅱ型呼衰,可避免肺损伤和高碳酸血症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5.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分成存活组8例和死亡组10例,作对比比较。结果发现,存活组通气24小时后的PaO2提高幅度显著大于死亡组(P<0.05);而通气前后PaCO2及pH值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还发现存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62.5%),死亡组的并发症率生率高(100%)。提示观察机械通气24小时后血PaO2变化是判断ARDS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气24小时后PaO2迅速改善且明显,预后良好;反之预后不良;伴有并发症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赵飞  刘志光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65-196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2h、d。、d2、ds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无创通气治疗前GCS评分分为两组,A组为(10≤GCS评分〈15),B组为(8分≤GCS评分〈10分),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创呼吸治疗39例AECOPD意识障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0)d,住ICU的时间为(9土5)d,APACHE-Ⅱ评分平均(15.4±2.2)分。上呼吸机2h后GCS评分较机械通气前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血气指标的PaCO2值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1),治疗后pH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对NIPPV治疗前GCS评分A组(10≤GCS评分〈15)同B组(8≤GCS评分〈10)相比,在APACHE-Ⅱ评分(P〈0.05)、pH值(P〈0.01)、PaCO: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IPPV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有效,临床上能减少AECOPD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将接受HFOV+PS治疗的50例患儿纳入HFOV+PS组,将接受常频机械通气(CMV)+PS治疗的50例患儿纳入CMV+PS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结果:T0时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HFOV+PS组PaO2高于CMV+PS组,PaCO2低于CMV+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CMV+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气漏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患儿中采用HFOV联合PS效果优于CMV联合PS,在改善血气指标方面效果更佳,能够缩短用氧及机械通气时间,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治疗NRDS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这一理论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机械通气治疗中。作者对63例有显著高碳酸血症的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出现肺性脑病前后分别测pH、PaO2、PaCO2,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COPD非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和分析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60例成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气管导管拔除后分别予以BIPAP(B组)、CPAP+PSV(C组)、SIMV+CPAP(S组)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记录并比较3组予以面罩无创通气后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血气参数、呼吸参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耐受性。结果:(1)3组无创通气后15min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1),S组比B组、C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B组、C组在30min以后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至基础值,而S组在60分钟时才恢复至无创通气前水平;(2)分钟通气量相同时,B组、C组气道最高压力及平均压低于S组(P<0.05)、且随无创通气逐渐降低,而S组变化不明显,B组自主呼吸恢复比S组明显(P<0.05);(3)3组无创通气后PaO2均显著增加(P<0.01),PaCO2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但S组有升高(P<0.05);(4)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气体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5)B组、C组比S组耐受性更好(P<0.01)。结论:BIPAP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影响小、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应用于全身麻醉后短期呼吸支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76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通气3 d后66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H、心率、呼吸频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BiPAP呼吸机对 2 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经鼻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试验组 ) ,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 2 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表明 :两组治疗后的PaO2明显上升 (P <0 .0 1) ,试验组上升更高。试验组PaCO2 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PaCO2 治疗前后差别不显著 (P>0 .0 5 )。试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比治疗前明显减慢 (P <0 .0 5 ) ,对照组的呼吸、心率减慢差别不显著。试验组病情好转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高频喷射通气(HFJV)配合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的研究,将30例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分为高频通气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两组进行观察,通气时间为4小时。结果表明:通气后两组PaO_2均明显上升(P<0.01),单纯高频通气组PaCo_2无显著变化(P>0.05),高频通气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静滴可使PaCO_2下降(P<0.05),高频通气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是一种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均实行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和肺开放策略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PCV组通气 2 4 h气道峰压低于 VCV组 ,而平均气道压高于 VCV组 ;两组通气 2 4 h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而 VCV组上升更明显 ;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 ,PCV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 ;两组治疗2 4 h后 Pa O2 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对于 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PCV和 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 ,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 ;主张对于 ARDS患者尽量采用 PC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5例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5例以容量控制(VC)的辅助/控制通气(A/C)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1、2、4小时观察两组pH、PaO2、PaCO2的变化。结果试验组pH、PaO2、PaCO2的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患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疗效不及VC(A/C)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经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间歇NIPPV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血的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血乳酸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24 h血气分析[pH为7.36±0.05和7.34±0.03、PaO_2为84.0±8.9和53.0±12.4、PaCO_2为57.0±7.9和62.0±9.4]及血乳酸[(1.63±1.15)和(2.54±1.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喉罩在抢救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罩在抢救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至2009年应用喉罩和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32例急性危重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应用喉罩(观察组)17例,应用口鼻罩(对照组)15例.分析2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呼吸机脱机时间、疾病好转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中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呼吸机脱机时间、疾病转归时间[分别为(389.63±32.82)s、(19.31±2.26)h、(16.22±3.85)h]与对照组[(467.36±41.15)s、(25.18±3.73)h、(23.66±2.3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创正压通气后观察组在3、12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_2)升高、pH值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3 hPaCO_2、pH值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 h时PaCO_2、PaO_2、pH值的变化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中选喉罩通气,更能提高通气效率,加快临床表现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RDS 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结果 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迅速下降,pH及Pa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Ⅳ)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经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组则给予普通高浓度吸氧。观察治疗2小时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NPPV组所有患者HR下降,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PaO2、SaO2明显增高,缺氧程度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总有效率100%(20/2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0%(14/20)。结论重度左心衰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面罩双相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以较快纠正机体缺氧状况,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面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引起的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 ,并观察其并发症。方法 采用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 ,吸气压自 4cmH2 O逐渐上升至 10~ 2 0cmH2 O ,呼气末压为 4~ 6cmH2 O ,呼吸备用频率 16~2 0次 /min ,吸气时间百分比 3 0 %~ 40 %。结果  2 3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 ,通气后血气指标 (pH值、PaO2 、PaCO2 )明显好转于通气前 (P <0 0 5 ) ,症状改善 ,有效率达 65 2 2 %,死亡率 17 3 9%;多数患者在通气 1~ 2d后 ,血气有较大好转。排痰障碍 ,胃胀气为主要并发症。结论 无创面罩通气在重度呼吸衰竭治疗中如使用得当 ,可取得显著疗效 ,且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