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杏仁和茵陈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历代医家据《神农本草经》所载,于功能和主治方面叙述颇详,特别到清代温病学说形成以后,在临床运用上更加深入。兹述其变通运用及笔者的临床体会,以供交流。调气宣郁:在清代温病学家的临床实践中,承先哲之说,颇多发挥。他们用杏仁以开肺气,取茵陈以宣湿郁,通过调畅气机治疗湿热病,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方剂。湿热病是湿邪与热相兼为患的一类病症。从病理上看,湿热壅阻,气机升降失常,蒸于上则头目昏糊不清,胸脘痞闷;注于下则溲便频数不爽,下肢肿胀,故治疗上调畅气机是十  相似文献   

2.
浅析《温病条辨》中杏仁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其所著的《温病条辨》中,多有运用杏仁的记载。如治疗湿温的三仁汤,暑湿肺疟的杏仁汤,温热黄疸的杏仁石膏汤,皆是以杏仁为君药;而治疗湿温喘促的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暑湿蔓延三焦的三石汤、杏仁滑石汤,三焦湿热的三加减正气散,湿热蕴于经络的宣痹汤、加减防己汤,皆配伍以杏仁。可见吴氏用杏仁非仅仅在止咳平喘,还灵活运用于治燥、治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岭南地区常见的夹湿类温病的方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收集整理岭南温病的古籍资料,提取病名、症状体征、证候、治法、方名和药味组成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湿温常用的方剂有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龙胆泻肝汤、杏仁滑石汤、加减正气散、薏苡竹叶汤等;暑温常用的方剂有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竹叶石膏汤、连梅汤、三物香薷饮、茵陈白薇汤等;伏暑的常用方剂为加减银翘散等;常用中药包括茯苓、滑石、厚朴、连翘、杏仁等;部分医家还善用花类药如金银花、南豆花、旋覆花、金蝉花等。结论古代医家治疗岭南地区常见温病的方药规律可为现代岭南温病的救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疸多因湿热郁蒸而感。但湿热各有偏胜不阆,故李中梓有云“湿与热又自有別,湿家之黄,色暗不明,热家之黄,色光而润”。治法不外热偏胜者清热导湿为主;湿偏胜者健脾利湿为主。但自去冬以来,我对黄疸病的形成,除湿热郁蒸之外,有的还与肝郁有关,在治疗上专属湿热偏胜者,均以茵陈胃芩湯,或茵陈湯合三仁湯治之而痊;兼因肝郁者則必茵陈汤  相似文献   

5.
茵陈赤小豆汤加减为主治疗糖尿病湿性足坏疽1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茵陈赤小豆汤加减为主治疗糖尿病湿性足坏疽18例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3)曲宝慧张祥敏关键词糖尿病湿性足坏疽茵陈赤小豆汤疗效观察笔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用茵陈赤小豆汤加减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湿性足坏疽1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小...  相似文献   

6.
麻黄汤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急性黄疸:张×,男,62岁。时值隆冬兴修水利而汗出当风,复淋雨,适夜恶寒而栗,身痛,时作干咳,小便点滴,一夜之间全身皮肤黄染如橘,舌苔黄而薄腻,脉浮紧而弦。诊为伤寒表实之急性黄疸。因风寒湿邪束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湿郁化热,交蒸于肌肤所致。方用麻黄汤直通玄府以发汗,加茵陈解郁利尿以退黄,使邪从汗尿而解。药用净麻黄12克嫩桂枝12克光杏仁12克炙甘草  相似文献   

7.
<正> 清代名医吴瑭,临床运用杏仁有独到之处,且在理论上也有所阐发,今据其在《温病条辨》中运用杏仁的规律归纳如下: 一、宜肺化湿吴氏喜用杏仁宜利肺气以化水湿,治疗湿热性疾患,这是很突出的地方。三仁汤是宜肺化湿的著名方剂,方内杏仁开肺气,厚朴、白蔻理中气,半夏和胃,苡仁、滑石、通草淡渗利湿,使气化得行,胃气得降,水道得通,湿浊得去。杏仁滑石汤中“以杏仁、滑石、通草清宜肺气,由肺而达膀胱以利湿”,厚朴泻湿满,芩连清里热,郁金开胸痞,橘红半夏健胃止呕兼化痰湿,俾使三焦之湿热,得到分治而解除。在三加减正气散中,“加杏仁利肺  相似文献   

8.
曾××,男,48岁。1984年7月8日诊。诉夜间睡后汗大出1月,醒来即止,衣被皆湿,伴胸脘痞闷,口渴不欲饮,曾服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其效不显。症见精神不振,小便短赤,舌苔黄白而腻,脉濡数。此属湿热熏蒸中焦,迫营阴外泄之盗汗证。治当清化湿热,用三仁汤加味:杏仁、茵陈各12克,薏苡仁15  相似文献   

9.
湿温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故治疗中顾护脾胃十分重要。现就本病的饮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湿温初起,邪遏卫阳,症见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肢体困倦,胸闷脘痞,苔腻脉濡等。治以芳香化湿和中解表为主,方用藿朴夏芩汤加减。此时卫表证候虽较突出,但每兼见湿伤脾胃的气分证候,且“湿遏卫阳”阶段短暂,随着病邪深入,卫表之证旋即消失,气分之邪渐盛,故施膳原则以清宣化湿为主。饮食宜清淡,可予藿佩茶(藿香、佩兰)、杏仁饮(杏仁、炒大麦)、薏苡仁粥、竹叶粥等饮服。藿佩茶有芳香宣透之功;杏仁饮中杏仁宣畅肺气、通利三焦而使表里之邪内外分解,炒大麦顾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代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的临床治疗湿证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为传承其临床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蒲辅周先生医案处方共100首方剂,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为茯苓51次(占51.00%)、甘草42次(占42.00%)、通草42次(占40.00%),高频对药为通草-茵陈27次(占27.00%),通草-薏苡仁27次(占27.00%),半夏-茯苓26次(占26.00%),常用角药为滑石-通草-杏仁20次(占20.00%),通草-茯苓-薏苡仁18次(占18.00%),通草-薏苡仁-茵陈18次(占18.00%)。核心处方药物为茯苓、甘草、通草、薏苡仁、半夏。结论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的用方以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三仁汤、杏仁滑石汤等方剂为主,药物以茯苓、薏苡仁、通草等为主,用于临床时还应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杏仁之运用十分广泛,且具独到之处。全书附方二百零八首,用杏仁者计二十四方,其中将杏仁用作主药者有七首,如三仁汤,桑杏汤、杏仁石膏汤等。兹就其运用规律简述如下: 一、宣气化湿吴氏治湿温诸病非常重视气机的通畅,提出“气化则湿亦化”而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故肺气的宣通对全身气机的调畅具有重要影响,杏仁归经入肺,善“宣肺气”。方如三仁汤以杏仁辛开肺气,佐白蔻、厚朴、半夏行气消痞,健脾除湿,滑石、通草、苡仁渗利湿热,使肺气宣通,脾运得  相似文献   

12.
《温病条辨》对杏仁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治“气”角度可从功效特点、用法特点两方面分析《温病条辨》对杏仁的妙用。功效特点方面,杏仁可降上逆之肺气,在《温病条辨》风温、暑温、秋燥等温热类温病的治疗中有所体现,可用于治疗温热咳喘等证,临床应用着眼于肺之气;杏仁可开壅闭之肺气,气化则湿化,在《温病条辨》湿温、暑湿、伏暑等湿热类温病的治疗中有所体现,可用于治疗湿热咳喘、湿阻中焦、湿遏三焦等证,临床应用着眼于一身之气;杏仁还可利气以治血,可用于血证的治疗。用法特点方面,不同配伍可使杏仁发挥不同功效,取降气之效时配伍功擅开宣之品,取其开宣之功时配伍利湿除湿之品,取利气治血之效时配伍治血之品;杏仁的用量大小需考虑全方功效,避免影响整体疗效;甜杏仁、杏仁泥、杏仁粉等不同性状的杏仁的使用助其在《温病条辨》不同方剂中发挥不同功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历代文献对杏仁的论述,可知杏仁不仅仅用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文通过对叶桂运用杏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杏仁的特点以及在治湿、治暑、治燥、治痞、治血、治痹等方面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自《伤寒论》茵陈蒿汤用治黄疸以降,后世医家及现行《中药学》教材多认为茵陈苦寒,清热利湿,为治黄疸之专药。笔者对此持有异议。因方剂的功效,源于方中诸药的有机配合,故方中单味药物的作用与其整体效能不相等同。茵陈蒿汤为苦寒之剂,而茵陈并非苦寒之品;茵陈蒿汤清热利湿,不等于茵陈有清热利湿之功;茵陈常用于黄疸病,但不能谓其即黄疸之专药。鉴于此,笔者认为,茵陈甘辛性平,质轻味薄,芳香馥郁,功专宣湿开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茵陈蒿汤为切入点,通过临床、实验的类方效应评价体系,对茵陈蒿汤类方治疗黄疸湿热证的共性和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茵陈蒿汤治疗黄疸湿热证的湿热并重证、栀子柏皮汤治疗热偏重证、茵陈五苓散治疗湿偏重证,为经方精准辨治黄疸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肝炎并非皆热毒,不仅寒湿致病者有之,而且由热转寒、湿胜阳微者亦不乏其例。故治法不能拘泥于清解,据证应用通阳或温阳法,实属必要。兹例举肝炎治疗中常用温阳七法,以引起同道重视。1 温阳化湿法。又称苦温化湿法。适用于寒湿内阻,或湿重热轻,湿胜阳微者。症见面色晦黄,头身困重,脘腹痞满,恶心欲吐,尿少色黄,苔白厚腻,脉沉缓。以黄疸性肝炎属阴黄或慢活肝黄疸指数反复增高者多见。方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加减,药如苍术、晚委砂、白豆蔻、藿香、茯苓等。在肝病证治中温阳化湿药常配伍清利药茵陈、滑石、木通、虎杖之类,在去湿同时兼清热毒。此法以解毒降酶,利胆退黄见长。2 理气通阳法。适用于寒湿阻滞气机,肝郁气滞者。症  相似文献   

17.
《茵陈汤》方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按仲景原意为治“阳黄”之用。方用茵陈清热利胆以退黄、用大黄泻热导滞,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三药合用可使淤热湿浊从小便排出。在临床上,几阳黄之证,均有较好疗效。而敦煌遗方增加了黄芩、柴胡、升麻、龙胆四味药,更加强了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经过分析《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各篇中含杏仁各方的方药组成和主治功用发现,杏仁治疗湿温病乃取其宣利肺与大肠之气,使肺气宣降有司,不仅使内外之气得以疏通,上下之气亦得以畅通,从而使湿邪或从表而解,或从小便而解,或从表与小便双解。透过一味杏仁,可以看到吴鞠通治疗温病的匠心独具之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将杏仁归类于止咳平喘药中,功用范围圈定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有失全面。  相似文献   

19.
我治急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型肝炎,古代属于黄疸范畴。病因为湿热。一般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之分。治疗均用清热利湿药。个人体会,清热利湿这类药物可能有抑制病毒、消除炎症、排除黄疸等作用。古代治黄疸型肝炎常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还有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我治黄疸型肝炎是于清热解毒药中加入利湿药。仲景茵陈蒿汤原方以茵陈为主药,用至6两,栀子用14枚,大黄用2两。明代吴又可认为本方当以大黄为主,以茵陈为辅。他说:“黄因小便不利,故用山栀除小肠屈曲之火,瘀热既除,小便自利,当以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至于小便不利,病原不在膀胱,而是胃移热,必当以小便不利为标,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次也。”他还认为,如果不用大黄,只用“茵陈五苓”,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吴氏专攻瘟疫,以临床实践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化瘀豁痰饮治疗高脂蛋白血症60例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基中一项高于正常范围25%以上者,以经验方化瘀豁痰饮(葱根15g,丹参20g,田七10g,首乌15g,赤芍10g,浙贝10g,法夏10g,北杏仁10g,山楂10g,泽泻10g,冬瓜子10g,绵茵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