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对研究HBV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HBV的复制和致肝细胞病变的关系,HBV感染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以及HB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HBV转基因小鼠及其在研究HBV中的应用进用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扰素(INF)-α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的应用,虽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上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IFN-α的长期有效率仅为30%-40%,抗病毒新药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lamivudine)和华米可维(famiclovir),也存在着抗病毒作用短暂、易于诱发DNA多聚酶突变而形成耐药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特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治疗目前技术虽不成熟,但却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广泛的空间,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抗病毒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反义核苷酸技术和外源基因的转导表达技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转基因小鼠C57 TgN(adr2. 0型)SMMU品系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并与临床人慢性乙肝相比较。方法: 以 20只SPF级肝脏有明显病变的HBV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分别检测转基因小鼠及正常C57BL/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和CD8表达的水平, 同时取其肝组织和5例本院病理科存档确诊为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石蜡标本, 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查肝组织内T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 转基因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和CD8表达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多数为CD3 CD4 细胞, 未发现CD57 、CD8 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主要为CD3 CD4 或CD3 CD8 细胞和少量CD57 细胞。结论: C57 TgN(adr2. 0型 )SMMU的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的表达与人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及肝组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HBV的易感宿主只局限于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因此,建立适合于HBV研究简单、易得的小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在过去的20年国内外学者相继发现了多种嗜肝DNA病毒,相应的动物模型也已陆续建立,但这些嗜肝DNA病毒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尚无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可准确地代表人HBV感染的所有特征,且多数动物不能利用。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学者们开始研制HBV转基因小鼠使HBV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最近,研究者们又将人原代肝细胞或肝组织移植于鼠进行HBV感染的研究。本文将系统讨论近些年来应用于HBV研究的各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HBV的易感宿主只局限于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因此,建立适合于HBV研究简单、易得的小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在过去的20年国内外学者相继发现了多种嗜肝DNA病毒,相应的动物模型也已陆续建立,但这些嗜肝DNA病毒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尚无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可准确地代表人HBV感染的所有特征,且多数动物不能利用。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学者们开始研制HBV转基因小鼠使HBV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最近,研究者们又将人原代肝细胞或肝组织移植于鼠进行HBV感染的研究。本文将系统讨论近些年来应用于HBV研究的各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其复制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变异.变异的发生与HBV本身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宿主的免疫压力、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变异的发生及后果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HBV的S、P、C、X基因都可以发生变异,变异可产生免疫逃逸株、耐药株等,还可影响病毒感染者的预后.现将乙肝病毒基因变异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HBV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B7-H1对HBsAg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B7-H1与血源性HBsAg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对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影响,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 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的影响.结果:HBsAg组及HBsAg+B7-H1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 T细胞、T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HBsAg组及HBsAg+B7-H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打破免疫耐受.B7-H1对HBsAg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前后及HepG22215上清HBsAg,HBeAg感染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特征及多样性,为研究识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扫描,结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Vβ6,14增高,HepG22215上清感染后Vβ615增高,结论 Vβb为两种抗原共同识别亚家族,Vβ14,15为各自的特异民生识别亚家族。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只感染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使乙型肝炎的研究一直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出生前就能在内源性HBV启动子的控制下,主要在肝脏内持续转基因表达,在肝细胞内没有HBsAg积累,也没有肝细胞病变,HBsAg以亚病毒颗粒的形式以9 000ng/ml的浓度分泌入血[1].这些小鼠对高水平的循环抗原耐受,不产生抗HBs,可被用作HBV慢性携带状态模型.本文对HBV转基因小鼠转基因表达、免疫耐受及打破免疫耐受的机理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BALB/cHBV转基因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高脂组7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3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末随机处死高脂组小鼠10只,肝组织及血清学检测确认目标模型建立。造模成功后高脂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继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改以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维持原普通喂饲,连续72周(含造模16周)。第24、48和72周末每组分别随机处死小鼠10只,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TC、TG、FB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肝组织切片后HE染色评价组织学变化,观察小鼠模型的动态演变情况。结果①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ALT、AST、TC、TG、FBG等各项生化指标升高,HBV.DNA阳性,肝组织HE染色示肝细胞明显大泡性脂肪变性和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NAFLD活动度评分(NAS)接近NASH,慢性HBV携带合并NAFLD小鼠模型建立成功。②模型组血清TC和TG值在各观察点均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③24周和72周各组间HBV—DNA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48周和72周各组间NAS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脂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FLD小鼠模型。②NAFL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BV携带小鼠的肝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前后及HepG22215上清HBsAg、HBeAg感染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特征与多样性,为研究识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扫描。结果乙肝疫苗注射后Vβ6、14增高,HepG22215上清感染后Vβ6、15增高。结论Vβb为两种抗原共同识别亚家族。Vβ14、15为各自的特异性识别亚家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确定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利用PCR扩增得到HBV的S基因和C基因;用MEGA3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 约93%样本的HBVS基因和C基因序列均位于HBV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C,近7%的样本其S基因和C基因序列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B。结论 流行于山西地区的乙肝病毒多数为基因型C,少数为基因型B,未发现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研究免疫耐受发生机制、诱导和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中,转基因小鼠已成为一种十分便利的研究手段。利用转基因小鼠验证了胚胎期接触抗原可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理论,揭示了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多种用于研究诱导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和打破免疫耐受治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和特点。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将PCR产物应用ABI377自动测序仪直接做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进行种系发生分析及基因型鉴定。结果 HBV DNA标准株P基因片段可进行基因分型。在沈阳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可检出基因型B、C和D,检出率分别为22%、50%和28%,基因型C分布与基因型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间各基因型间分布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测定HBV DNAP基因序列片段可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基因型B、C和D型,其中基因型C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模型对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效应评价。 方法: 选用抗乙肝药物拉咪呋啶、大剂量重组乙肝蛋白疫苗、α-1b型干扰素和RNA干扰在转基因小鼠进行药效及作用机制评价。 结果:拉咪呋啶、重组乙肝疫苗、α-1b型干扰素均可使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V DNA滴度显著降低。其中后两者还可提高机体脾细胞IL-2和IFN-γ的水平及使分泌IFN-γ脾细胞Elispot斑点数明显增加。将RNA干扰表达载体pU6-siHBV质粒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注射后5 d血清HBsAg下降56.7%,抑制作用持续14 d。肝脏免疫组化显示HBcAg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但血清HBV DNA定量无明显降低。 结论: 本近交系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模型对抗乙肝药物药效学评估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蛋白S的重组质粒pCR3.1-S。将之直接肌肉注射Balb/c小鼠,观察小鼠HBV特异的免疫应答。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51Cr4h释放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表明,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较,基因疫苗诱发小鼠产生良了的抗HBs反应及HBV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P〈0.05),提示基因疫苗pCR3.1-S有可能成为控制HB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疫苗实验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与HBV慢性感染密切相关,这些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是当前人类健康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干扰素为主的药物,效果不尽人意。用于预防HBV感染疫苗,不能治疗持纽性HBV感染,因此,研制对HBV持续性感染的治疗性疫苗,已引起人们重视。本对HBV治疗性疫苗的初步探索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研究免疫耐受发生机制、诱导和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中 ,转基因小鼠已成为一种十分便利的研究手段。利用转基因小鼠验证了胚胎期接触抗原可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理论 ,揭示了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提供了多种用于研究诱导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和打破免疫耐受治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