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压缩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缩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各60 例,分别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结果 雾化吸入后压缩雾化组患者PaO2、SpO2升高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PaCO2降低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雾化组(P<0.05).2组患者R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压缩雾化吸入在提高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PaO2、SpO2和降低PaCO2,减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提示其为开胸术后患者较理想的雾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两种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3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50例和B组(行压缩式雾化吸入)22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其与压缩式雾化吸入法的雾化效果比较无差异,可被后者取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两种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3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50例和B组(行压缩式雾化吸入)22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其与压缩式雾化吸入法的雾化效果比较无差异,可被后者取代.  相似文献   

4.
开胸术后患者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中氧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开胸术后神志清楚有痰液患者50例,随机以氧流量为4-6 L/min、6-8 L/min、8-10 L/min作为驱动力,进行早、中、晚3次雾化,每两次雾化间隔时间均在4 h以上,每次雾化持续时间20 min,记录每次雾化前、雾化10 min及雾化后10 min时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收集雾化后4 h痰液量。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时,雾化后4 h排痰,氧流量为4-6 L/min比6-8 L/min、8-10 L/min时效果好(P〈0.001),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时,雾化液量为沐舒坦30 mg与生理盐水6 ml情况下,氧流量为4-6 L/min排痰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及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方式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术后3 d患者咽部疼痛改善情况和声音嘶哑改善情况.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雾化吸入组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疗效最好,氧驱动雾化吸入次之,均优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手术后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B组患者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和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aO2 上升和PaCO2 下降较B组患者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患者治疗后SaO2 下降较A组患者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COPD患者手术后提高PaO2 和降低PaCO2 潴留方面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最佳的雾化吸入方法。方法:将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观察两组患者吸入后呼吸道的刺激症状、血氧饱和度、痰液排出的难易程度等指标。结果:氧气雾化吸入法开胸术后患者易于接受,发生刺激性咳嗽少;雾化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不大;能促进患者自行排痰,减少了吸痰的机会,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开胸术后患者有效、简便、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雾化吸入疗法佐治患儿哮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丽 《护理与康复》2008,7(9):690-691
目的比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佐治患儿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哮喘患儿按首次雾化吸入顺序分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A组)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所需天数及安全性作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A组吸入中未出现不安全情况,B组吸入中发生6次不安全情况。结论两种雾化吸入法治疗哮喘效果相似,但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雾化吸入开胸术后排痰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高,严重时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为了防治并发症,以往开胸术后常采用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轻拍患者背部协助其排痰和超声雾化吸入法等措施。但据文献报道:超声雾化吸入法具有加快患者呼吸、心率变化,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等缺点。近年来,氧气雾化吸入法在临床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溶液对全麻开胸术后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沭舒坦注射液15mg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术后排痰效果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咳痰、辅助咳痰的容易程度,痰量及痰性状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开胸术后采用沭舒坦溶液雾化吸入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排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术合并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n=23)和对照组(B组,n=23)A组用全麻加硬膜外阻滞,B组仅用全麻。观察两组患者的肺活量△VC(L)、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动脉血管分压△PaO2(mmHg)。【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镇痛评分、肺功能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合并硬膜外阻滞术后有利于早期咳嗽排痰,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全麻手术期间中心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麻手术期间中心体温的变化规律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以食管温度代表中心体温,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0(T10)、30(T30)、60(T60)、90(T90)、120(T120)min及手术结束(Tend)各个时间点的食管温度。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的中心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组在诱导30min后的各个时间点体温下降幅度比B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期间更容易导致低体温,术中应做好保温、保暖护理,以保证老年患者全麻手术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开胸术后患者最佳雾化时机.方法:5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血氧饱和度稳定前提下,观察不同时间段给患者雾化对患者排痰的影响.结果:拔管前30 min开始雾化较拔管后开始雾化排痰更容易.结论:正确把握雾化时机是减少肺部炎症、痰堵的重要措施之一,最好在拔管前30 min开始雾化,能将以上并发症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全麻开胸术后患者痰粘弹性变化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目的 进一步了解全麻开胸患术后痰液粘弹性变化,为探索更理想的雾化湿化方法及排痰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测量68例患术后第1-5天痰液屈服应力、粘性、弹性等流变等指标。结果 术后第1-5天,痰屈服应力呈逐渐降低趋势,由11.3Pa降至4.7Pa,有显性差异(P=0.0001),第1天显大于第2-4天。术后第1-5天,痰液粘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有显性差异(P=0.0013),第1天(0.92Pa.s)显大于第4天、第5天(0.27Pa.s,0.29Pa.s)。术后第1天弹性(1.12Pa.s)显高于术后第2-5天(0.29Pa.s-0.04Pa.s),有显性差异(P=0.0070)。结论 全麻开胸患术后第1天痰粘弹性显增高,导致患排痰困难,应进一步探索更理想的祛痰排痰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温度干预护理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4例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分别监测术前和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温度干预护理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对PACU患者的体温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1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55-1156,115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发生与脑伤程度重、伤后发生呕吐误吸、合并多发伤及患者年龄大有关。所有患者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5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并合理使用呼吸机,及时处理颅脑损伤及合并伤,加强输液管理,旱期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冠华  张静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44-1346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全麻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精神分裂症全麻术后入ICU患者,予以曲马多镇痛,氟哌啶醇抗精神症状及镇静治疗,观察其躁动发生情况及安全性。【结果】17例患者无非计划拔管、坠床、自残、暴力事件发生;随访患者均不需要行二次手术;躁动评分未出现危险躁动以及镇静过度情况;未发生椎体外系反应。【结论】精神分裂症全麻术后入ICU患者应用曲马多镇痛,氟哌啶醇抗精神症状及镇静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60岁以上老年全身麻醉腹部术后预防苏醒延迟的效果。方法将160例60岁以上老年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每15min观察1次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干预组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采取每15min一次亲情呼唤式护理及Stward苏醒评分,观察术中血气分析值、术中输血、输液、尿量,超过1h意识仍未恢复观察血气分析、血钾钠氯钙、血红蛋白、血糖、中心静脉压;注意保暖,预防低体温等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75%vs 32.50%,P〈0.0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全身麻醉腹部术后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罩全身麻醉的通气功能。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LM组)和气管插管组(TI组),每组5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丙泊酚微量泵输入,监护仪监测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5、10 min,拔管前,拔管后1、5、10 min,各时点生命体征数值,并在插管后30 min行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气管插管后1、5、10 min TI组SBP高于LM组(P〈0.01或P〈0.05)。插管后1、5 min TI组DBP高于LM组(P〈0.05),气管插管后1 min TI组HR高于LM组(P〈0.01)。2组患者插管后30 min时点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在监护仪的有效监测下全身麻醉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61例全麻术后行PCIA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镇痛有效率为88.5%。结论世纪末应细化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患者对PCIA镇痛的客观认识,以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