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患某,男性,10d。2006年4月患儿因患先天性巨结肠症在某西医院住院治疗,每日大便必须通过灌肠、扩肛,或塞肛栓方能排出,因连续数日扩肛、灌肠引发肛裂。经治医生主张继续采用上述方法或服泻药维持治疗半年后,给患儿施行手术根除术。其父母畏惧手术治疗,不愿其儿整日痛苦不堪,请求中医救治。就诊时见患儿形体消瘦,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腹胀如臌,可触及充满粪便的肠型,乳食量少,伴呕吐乳汁,肛周流血,口唇干,舌苔黄厚腻,指纹紫暗。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骨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治疗骨肉瘤1例报告黑龙江省集贤县中医院朱宪河,陈连喜(155900)嫩江农场局职工医院王君骨肉瘤——为骨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好发于青少年的四肢长骨,下肢较为多发,最多见于股骨下端,腿骨上端,脓骨上端,以膝关节上下为多见,肿瘤常自干髓端开始,向...  相似文献   

3.
例1:病人,男,19岁。因腹胀、腹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2天急诊人院。追查病史:儿时曾有“肠梗阻”病史,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尔后,常有腹胀及排大便不规则,但不影响生活,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人院时全腹高度膨隆,腹壁静脉怒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触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全腹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壶腹内无粪便,无肿块及狭窄。腹部立位片所见:左半结肠扩大,大量积粪积气并有低位肠梗阻征象,左腹部有二个液平面,扩大肠管达膈下,形成巨大透亮影,双膈明显拾高。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5.
<正> 患者张某,男,65岁。1986年5月15日初诊。CT 号:11023。主要病史:左上后牙齿疼痛4年余,左耳聋10余年。患者1968年左耳因外力所伤,耳内出血,继则出现耳鸣,逐渐耳聋。1982年开始左上后牙痛。山医大附院诊断为牙周炎,治疗效不显,牙痛逐渐加重。1986年4月该院 X 光平片断层,查出左耳内肿瘤。又经 CT 检查:1~2.5cm层面见左桥脑小脑角部位存有片状边缘模糊之低密度区,范围2cm×2cm×2.5cm。左内听道口扩大呈喇叭状,第四脑室向后移位。诊断为听神经纤维瘤。因手术治疗有面瘫及肢体瘫痪之可能,要求中药治疗。诊见患者左上后牙痛,呈持续性胀痛,不能忍受。左侧脸面麻木,面部感觉减退。左耳聋,记忆力差,睡眠、饮食及二便均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检查:神志清。双眼底(一)。颅神经:左面部感觉减退,伸舌灵活,语言可。共济运动及四肢活动均可。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张国中痛性骨质疏松症或外伤性骨营养不良症,临床较常见,笔者91年以来,运用中药内服、薰洗等法治疗28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8例病人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5岁...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多发性肝、肾脓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小亮  沈英森 《新中医》2001,33(11):21-21
李某,女,76岁,2000年8月11日初诊。诊见:发热(T38℃),口干,食欲不振,右侧肝区、肾区疼痛。实验室检查:WBC9×109/L。B超示:肝、右肾多发性脓肿。后经穿刺诊断:多发性肝、肾脓肿。留置肝、肾引流管引流脓液。同时使用灭滴灵冲洗、来立信和地塞米松、先锋霉素V静滴。患者热势一直不退,要求中医诊治。诊见:身热,口干,口淡,右侧胁肋疼痛,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为肝痈、肾痈(阴虚热毒血瘀型)。处方:赤芍、鳖甲、山药、生牡蛎、白花蛇舌草、冬瓜仁各30g,白术、麦冬、…  相似文献   

8.
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直肠和下段乙状结肠运动功能障碍造成的一种肠道慢性不全性梗阻。由于调节肠道运动和直肠排空的神经肌肉机能异常,使受累肠段张力持续增加,不能传导有效的肠蠕动,以致近端结肠腔内粪便的推进受阻,近端结肠肠壁出现代偿性扩张,较正常肠管粗1-2倍,其壁肥厚。据统计,本病的发病率为1/2000-1/5000,  相似文献   

9.
鼻衄即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血原因很多,一般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而40岁以上的老年人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鼻腔填塞仍是本病有效的止血方法,包括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其它方法还有结扎供应血管,烧灼局部出血点  相似文献   

10.
郎维卓  齐艳杰 《中医杂志》2001,42(6):375-375
张某某,女,47岁,1997年5月30日初诊。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皮肤起黑色癍点,日渐加重。曾在某临床学院诊查。病理报告:表皮角质疏松,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较多之噬色素细胞。曾服诸多脱敏药,病症无好转。诊见:面部呈紫黑色,四肢、躯干皮肤满布散在性圆形黑癍,大小不等,以四肢尤多。小癍点与皮肤平,大癍略高出皮肤,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又称Adams-Stokes综合征(简称阿-斯氏综合征),是由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导致大脑供血中断而产生的突发性昏厥.笔者应用中药治疗取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资料李某,男性,61岁,离休干部。因心悸、胸闷、心跳缓慢、反复出现晕厥及四肢抽搐而于1998年10月20日就诊。某医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HR33~38次/min),心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5~8次/min,每次停搏2~3s,阿托品试验示窦性心律、最快在90次/min以内,西医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未效而来诊。诊见患者虚弱,不能坐起,头昏,视物不清,胸闷,左胸钝痛,四肢颤动,麻木,下肢浮肿,脉沉细迟伴结代(P33次/min),舌胖淡红、多津。证属心阳衰微、心气不足。予附子炙甘草汤加减:制附子30…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它常由于颈部活动时眩晕加重、甚至卒倒 ,伴有头枕部疼痛──发麻而影响睡眠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采用针刺夹脊穴、风池、印堂、曲泉、曲泽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5 0例 ,获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病人均为门诊收治病人。其中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9岁 ,病程最短 2 5天 ,最长 1 8年。1 .2 症状体征 颈部僵硬、活动受限 ,有晨僵感 ,头目眩晕 ,转头时眩晕明显加重 ,甚至卒倒 ,伴有视力减退 ,记忆力减退 ,睡眠欠佳 ,头枕部麻痛 ,…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6岁。2008-07—15初诊。主诉:反复尿频、尿急、尿痛2年余。2年前,在无诱因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小便次数增多、尿急、小便量少,排尿有烧灼样疼痛,偶有下腹胀痛,无发热、腰痛及肉眼血尿,反复发作。曾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及我院求治,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尿频、尿急、尿痛再次发作,无咳嗽、盗汗,饮食及睡眠尚可,大便正常。既往无痛经史。体格检查:T37.3℃,P76次/min,R20次/min,BP10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肝功能未见异常。膀胱区触诊有压痛。舌红、苔黄腻,脉滑。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病程长,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目前主要有冷冻、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点阵激光或脉冲染料激光等治疗方法,但疗效不佳。该病皮损分布特点为对称性分布,但单侧原发性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6.
中药灌肠治疗小诺霉素中毒1例报告吴俊主题词肾功能衰竭,急性/中医药疗法,泻下药(剂)/治疗应用,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灌肠法,@小诺霉素/副作用患儿,女,1岁,1992年9月16日入院。3天前因“腹泻”在本村医治,用口服补液盐及肌注小诺霉素3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除皮肤损害外,常有神经痛,尤其是老年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近年采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据统计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达20%~25%。由于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本病有一定副作用,而手术治疗又不为广大妇女特别是未曾生育的年轻妇女所接受,因此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肌瘤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舞蹈病1例巫少青江凤招(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漳州363000)(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新桥卫生院漳州363000)关键词舞蹈病中医药疗法周某某,男,10岁,漳州郊区人,1996年2月3日初诊。患者罹舞蹈病3a,肇因感冒发热后出现四肢不规则的不自主运...  相似文献   

20.
周国芳 《河北中医》2004,26(8):612-612
李某,男,46岁,农民。2003—03—18就诊。自述:患糖尿病5年,伴口腔溃疡1年余。近日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口腔嘴唇溃疡糜烂,口有腐臭味,饮食不佳,经口服抗菌消炎药,外用药不效(药物不详)。诊见:面色萎黄,口腔嘴唇四周溃疡糜烂,舌质淡,苔薄白而腻,脉细弱。诊为:口腔溃疡。证属脾虚,脾胃不和。治宜健脾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