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日勇  刘运纪 《中医正骨》2011,23(11):72-7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多发于5~12岁儿童。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众多,我们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选择性对5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C形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经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多发骨折,自2002年3月-2005年12月,作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易发生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障碍.自2001年8月~2004年3月,作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6.54%,对照组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92%,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予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周、4周、3个月、6个月后HSS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后,优良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66.7%,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各时相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复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Gartland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3~4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2%。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朱磊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03-103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2008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5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5~12岁。平均7.8岁。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63例,良69例,一般33例,差0倒。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中选出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月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10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利于促进患儿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80例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A组40例50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14足,Ⅳ8足,B组40例48足,Ⅱ型30足,Ⅲ型11足,Ⅳ7足,均为闭合骨折。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测量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情况。手术前、后的CT扫描及Broden位判断复位情况。结果:两组中Ⅱ、Ⅲ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Ⅳ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患者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尽量采用闭合穿针。而对于SandersⅣ型骨折,原则上我们优先考虑跟骨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3例.结果:8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Volkmann挛缩和尺神经损伤及术后骨折再移位,2例发生了肘内翻.所有患者针孔无感染,术后3~6周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拔除克氏针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患肘关节功能优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对稳定Bauman角,防止肘内翻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8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为经皮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A组40例)、经皮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2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C组16例)3组进行治疗,测量各组不同阶段Bauman角的变化及肘内翻发生率。结果:85例均获得1~5年随访。各组复位前与复位后、去固定后的Baumann角比较P〈0.01。复位术后与去固定的Baumann角比较P〉0.05,去固定后A、B组,B、C组比较P〈0.05,A、C组比较P〉0.05。肘内翻总发生率5.88%;,A组仅为2.5%;其中A、B组,A、C组比较P〈0.05,B、C组比较P〉0.05。结论:经皮外髁交叉克氏针固定组各阶段Baumann角均小于对照组,肘内翻发生率低,且不易损伤血管神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采用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实施"拔伸牵引旋转推挤"手法整复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8例,行手法复位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法;B组22例,行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固定治疗法。结果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年。按照Flynnz肘关节评分标准,优秀占50例,提携角减少角度5°,活动度减少角度5°;良好占7例。患儿提携角A组优良率为76.32%,B组为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疗效中A组优良率为71.05%,B组优良率达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疗法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完全可靠的方法,在临床观察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搜集本院近3年内6~12岁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克氏针内外交叉内固定,共计20例;B组行外侧平行克氏针内固定,共计18例。定期随访,检查和记录一般感觉运动、末梢血运状况及肘关节功能,对2组术后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接受12~18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根据Flynn标准评定,2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和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4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交叉固定组)出现1例尺神经损伤,外侧固定组未见。结论:针对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种克氏针固定方式效果相似,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外侧平行固定可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成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其中优9例,良8例,一般3例。优良率达85.0%。结论:成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48例PHF患者,均行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统计本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优21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经治疗,本组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及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PHF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操作方法,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单人提拉牵引复位法对1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进行手法复位后予以屈肘石膏托外固定。结果:2例患者使用本法复位失败,其余10例患者一次复位成功,骨折对位对线基本恢复,随访功能、外观恢复良好。结论:提拉牵引复位法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单人操作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艳婷 《河南中医》2016,(12):2156-2158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术后4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8周、10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_1=2.662,t_2=2.267,P0.05);研究组优秀率为92.59%,对照组优秀率为74.0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至2015年2月,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从骨折治疗的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发生率方面评价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的疗效差异。结果:共纳入15篇研究(1 9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在治疗有效率(OR=0.57,95%CI为0.44~0.73,Z值=4.31,P0.000 1)、愈合时间(MD=-2.56,95%CI为-2.76~-2.35,Z=24.39,P0.000 01)、肘内翻发生率(OR=0.6,95%CI为0.44~0.82,Z=3.2,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较石膏固定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肘内翻发生率较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结论: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相比,小夹板固定具有更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