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建设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体现,而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龙头,是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坚持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精品意识为导向,以评促建,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病理学》课程建设。1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关系着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则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课程建设过程也是教师梯队的建设过程,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思想性将直接影响教师梯队的素质。我们认为,积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有利于优化梯队的整…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学校建设的一个巨大动力。认真总结评估经验,深刻反思教研室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中医文史教研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景湲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103-103
近年来,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但与之匹配的教材较少,大多数教材过于强调本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临床护理联系较少。  相似文献   

4.
在医疗本科生中开设《临床药理学》课程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西北医学教育》2000,8(4):245-246
《临床药理学》作为一门选修课 ,在我院研究生教学和临床医生培训中已开设多年。这门课由于与临床用药密切相关 ,所以自开设以来一直受到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的普遍欢迎。而在本科教学中 ,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对与临床用药关系极为密切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只作了一些最基本的讲授 ,对影响药效的各种因素及临床药物研究的方法很少传授 ,对临床用药时新药毒性的观察更是很少谈及 ,使临床用药在许多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 )仍处于经验式。故此笔者认为在医疗本科生中开设《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可行的。1 .开设《临床药理学》…  相似文献   

5.
敢问路在何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改革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位学者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教材改革进行的深层次思考与经验交流,强调指出作为中医学学科基础的《中基》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应依托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有关会议精神,作为传统主干课程《温病学》教材主编遴选工作亦在进行之中。有感于前数版教材的得失,笔者不揣浅鄙,提出几点有关《温病学》教材编写的意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伤寒论》之"水气",既为病因,又为病机。疏理《伤寒论》原文398条中水气为患占26条,约占7%;原文对水气为患的论治,不仅适用"伤寒"变证,更可治各科水气为患诸疾,所述证冶方药,均已成为指导临床的有效经方;研究《伤寒论》原文水气为患的证治特点和治法方药,是研究《伤寒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谈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院校的病理教学中,应用该注意帮助学生明确病理学生中西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调动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体系的具体做法。从而充实和更新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病理学基础》紧扣新教学大纲,栏目设置合理,增加了“小贴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与新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量少之间矛盾突出。建议编辑出版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建立《病理学基础》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伤寒论》水饮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师关于水饮病的证治,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痰饮病两篇有较为详尽论述,《伤寒论》中虽未见系统论述,但其中有不少条文论及水饮为患之病证及治疗,似有探究必要,现分析如下。1水饮为病的成因水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任何原因引起以上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导致气不化水,水停为饮。考《伤寒论》所载水饮病之成因不外以下3个方面。1.1误治即由外感病误治造成,如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乃发汗损伤心之阳气,致肾中之寒水欲冲逆向上;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乃吐下之后,脾胃阳气受损而…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伟大医家张仲景所著,该书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思想。从《伤寒论》下利证治的辨析来说明《伤寒论》中同病异治的辨证施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温病学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张仲景《伤寒论》攻下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运用于温病,组创了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本文通过对此5个承气汤的主治、组成、方论的分别阐述及对比,明确了五个承气汤各自的治疗适应证及侧重点。《温病条辨》5承气汤的创立,为下法在腑实证所致的急性热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材》中存在的值得商榷和有待改进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对《中诊》教材改革、修订的主要性、必要性。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改革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PBL教学的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是将研究生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结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通过开展"英语查房""医学英语交流""医学英文文献查阅及撰写"等,为研究生英语学习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引起学生浓厚的中医英语学习兴趣,《研究生英语》平均成绩和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将研究生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结合,更适应外向型学生的培养及内向型学生未来专业英语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 ,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 ,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适应形势 ,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现就这一问题谈点认识 ,旨在抛砖引玉 ,供同道指正。1 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改革 新世纪之时 ,旧有的知识格局已经打破 ,各种科学技术相互交融 ,重新组合 ,逐渐构成整体 ,而科学整体的出现必将促使中医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改革。目前 ,在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下 ,新世…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论内伤杂病,其病因并不忽视外邪致病,原著第1篇有风、寒、雾、湿、饮食即五邪之论,尚有热邪致病见于全书多处,应予重视。其热有外来、内生之分,所致病证40余种,方治十分丰富。故择其要,从《金匮要略》外热致病、内热致病及其证治等方面加以论述。1)《金匮要略》热邪致病内热多于外热,内热大多由外热转化而来。2)内热病位涉及广泛,不仅有腑热,且有脏热;内热病性有虚实;内热特点常与它邪相兼致病。3)治热方法独特:除“热者寒之”常规治热法外,尚有甘温除劳热、温阳退虚热、育阴利水清郁热、温通寒实散结热、回阳救逆治假热等。4)用药常寒热并用,以协调阴阳,化解寒热夹杂之势。  相似文献   

19.
散寒解表问题痹证是风寒湿杂至所致疾病,所以祛风散寒除湿为本病的常用治法。因此历代医家都把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作为治疗本病之药,例如:把羌活、独活、防风、桂枝、白芷、细辛称为祛风湿药。但是由于这些药物有的辛散作用强而除湿作用弱,加之风之性动、行、散,湿之性粘滞而难化,所以在治疗本病时最容易发生风去湿仔的现象。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说:“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  相似文献   

20.
陈实功论疮,详辨阴阳,审因论治;“疮赖脾土”的学术观点要求内治疮疡重视脾胃;擅长手术。灸法治疗阳热型疮疡,药物外治尤其是清洁换药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