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宪聚  唐先平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90-1192
目的观察双虎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双虎清颗粒(24g/次,2次/d)和乙肝清热解毒冲剂(20g/次,2次/d)温开水冲服。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及血尿便常规、尿素氮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恢复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BeAg、HBsAg、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虎清颗粒可有效治疗乙型肝炎,改善其症状,抑制病毒复制,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肝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5年11月本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甘草酸二胺氯化钠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灯盏花素等一般治疗;治疗组10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合剂。结果: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对乏力的改善(50.7±9.6)优于对照组(49.2±5.3)(P〈0.05),治疗组谷丙转氮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肝纤维化四项指标(50.7±9.6,60.4±10.2,80.3±32.7,70.2±18.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肝合剂能够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围生期不良事件及应对策略.方法 263例妊娠合并HBV感染的孕妇,按肝功能是否异常将HBV DNA≥1×105 copy/ml的患者分为肝功能异常组(A组)共91例,肝功能正常组(B组)共8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即HBV DNA<1×105 copy/ml且肝功能正常者)共90例(C组).分别比较三组孕娩期母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死胎、早产、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A组最高,B组次之,而C组最低,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V DNA低于正常值的慢性HBV感染者围生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最小,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慢性HBV感染者围生期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HBVDNA定量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43 8例乙型肝炎 (其中慢性轻中度肝炎 2 47例 ,慢性重度肝炎 78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4例 ,活动性肝硬化 89例 )中HB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 HBsAg、HBeAg、抗HBc模式与其它模式比较 ,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各组间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慢性轻中度肝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重度肝、慢性肝重型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HBV复制水平是肝脏慢性炎症活动的条件 ,但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 ,而不是体内病毒负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己研究的中药复方清肝合剂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酒精性脂肪肝患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口服清肝合剂(5ml,2次/d),对照组45例口服东宝肝泰片(3片,3次/d),观察两组患服药6wk后临床疗效,生化指标,血流变,肝脏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其临床疗效及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清肝合剂对酒精性脂肪肝及伴随的高脂血症,肝功能害具有显可靠的疗效。能明显改善其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对预防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将会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进展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 73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对比不同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HBV感染时间、血清HBV DNA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结果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分别为(33.4±12.5)、(25.3±8.5)、(32.9±10.7)和(43.2±11.4)岁;男性患者所占比率依次为56.7%、67.7%、71.1%和73.9%。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比较,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可能HBV感染年限[(8.8±6.0)年]明显大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5.8±4.3)年]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5.8±4.5)年]。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水平[(7.92±7.74)lg拷贝/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值的变化与 MELD评分对其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慢性 HBV 感染后重型肝炎患者82例,检测其血清 AFP 并对其进行 MELD评分,随访90 d 并比较血清 AFP 值与 MELD 评分对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MELD≤19分的患者存活率高于MELD≥20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FP >200μg/L 的患者存活率高于 AFP <200μg/L 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LD 评分分级和 AFP 分级与患者的存活率有关(P <0.05)。结论AFP 对慢性HBV 感染后重型肝炎预后判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22例各型肝病患者用ABC法同时检测肝内HDV及HBV抗原。结果显示,HBsAg和/或HBcAg检出率为27.87%(34例),其中HBcAg为13.22%(16例),HBsAg为18.18%(22例),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HDAg检出率为4.92%(6例),这6例丁型肝炎血中均检出HBsAg和抗一HBc,为慢性肝炎.在重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内未检出HDAg.说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仍以HBV为主,HDV感染率明显低于欧美,HDV感染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合并HDV感染时易使病程慢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自然史状态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水平及其用于自然史状态区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0例,根据自然史状态分为免疫耐受组(n=4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37)、非活动携带组(n=39)及HBeAg阴性CHB组(n=41),同时纳入HBeAg阳性(n=44)及阴性肝硬化患者(n=46).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HBV DNA载量及HBV基因型.分析抗-HBc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用于自然史状态区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不同自然史状态抗-HBc由高至低为:HBeAg阳性CHB组(4.22±0.68)log10 IU/mL、HBeAg阴性CHB组(3.89±0.88)log10 IU/mL、非活动携带组(3.07±0.68)log10 IU/mL及免疫耐受组(2.88±0.82)log10 IU/mL.HBeAg阳性及阴性肝硬化患者抗-HBc分别为(3.04±0.82)、(3.15±0.86)log10 IU/mL.HBeAg阳性CHB组抗-HBc与ALT(r=0.353,P=0.032)及AST(r=0.421,P=0.009)呈正相关;HBeAg阴性CHB组抗-HBc与HBV DNA(r=0.343,P=0.028)、ALT(r=0.458,P=0.003)及AST(r=0.495,P=0.001)呈正相关.抗-HBc区别诊断免疫耐受状态及HBeAg阳性CHB的AUC为0.903,区别非活动携带状态及HBeAg阴性CHB的AUC为0.833.结论 不同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状态下血清抗-HBc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抗-HBc可用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状态的区别诊断,诊断价值高于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15例CHB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2例患者接受 ADV 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联合组);103例患者接受 ADV 单药治疗(ADV 组)。治疗时间为96周,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的水平,以及 HBeAg 转阴情况。结果在治疗12、24、48、96周时,联合组的 ALT 复常率均高于 ADV 组(P <0.05);但在以上各时间点,HBV DNA 转阴率及HBeAg 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 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 CHB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在保护肝脏功能方面优于单用 ADV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分布。方法选择广西桂北地区46例HBV感染相关性HCC患者,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者共9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结果本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占77.8%,基因型C占18.9%,非B非C占3.3%;HCC中基因型B占78.3%,基因型C占21.7%,慢性HBV感染者和HCC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基因型B、C间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组和HCC组比较,ALT、AST、TBIL、ALB、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桂北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和HBV相关性HCC以基因型B为主,基因型在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和HCC对比分布无差别。基因型C的HBV-DNA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13.
14.
C基因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C型HBV转基因小鼠,为乙肝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法,制备HBV转基因小鼠,用PCR,ELISA,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复制和表达情况.结果: 注射受精卵2840枚,筛选注射后成活的受精卵共2256枚,注射成活率79.4%.注射后受精卵共移植假孕雌鼠85只,其中有42只怀孕,假孕雌鼠妊娠率49%,共产下F0代小鼠168只,PCR检测共有14只小鼠阳性,其中ELISA检测血清HBsAg阳性5只,HBeAg均阴性.荧光定量PCR血清HBV DNA显示,2只小鼠的拷贝数分别为3.12×105copies/L,1.98×105copies/L,经传代产下F1代小鼠61只,PCR检测HBV DNA阳性5只,ELISA检测HBsAg阳性4只,其中肝脏HBsAg免疫组化阳性2只,HBcAg均阴性,且肝组织表达HBsAg为胞浆型.结论: 构建的C型HBV基因不但可以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进行复制表达,而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小鼠.  相似文献   

15.
报告 38 4例肝癌、胃癌、鼻咽癌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五项检测结果 ,阳性检出共 2 2 1例 ,阳性率 57.55% ,其中肝癌、胃癌、鼻咽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87.6%、60 .3 %、36.5%。肝癌、胃癌阳性率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P <0 .0 5) ,鼻咽癌阳性率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 :肝癌、胃癌与HBV五项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应注意HBV五项阳性与肝癌、胃癌的临床表现相结合 ,进一步做好肝癌、胃癌的早期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对控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各型肝病活动和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ALT≥2×ULN,HBeAg阳性,HBV DNA≥1×105拷贝/毫升的慢性HBV感染孕妇(42例慢性乙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乙肝、3例乙肝肝硬化),于妊娠早期(12例)、中期(7例)、晚期(28例)在护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服用LDT,600mg,1次/天,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分娩前后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HBV母婴阻断率、婴幼儿发育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7例接受LDT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前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89.4%和17.0%,ALT复常率为87.2%;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所有新生儿7个月时检测HBsAg、HBeAg均阴性,并可测得抗-HBs,HBV母婴阻断率达100%;对新生儿经7个月以上随访,均发育正常;母亲分娩后继续治疗,病情稳定。结论 LDT能快速降低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V DNA水平,有效地控制肝炎活动、阻断HBV母婴传播,未见婴幼儿发育异常及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佛山本地和外来人群中慢性HBV感染患者合并血吸虫感染状况。方法对116例来自血吸虫流行区、非流行区和佛山本地慢性H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HBV指标、血吸虫循环抗原(cAg)或粪便虫卵、孵出毛蚴检测。结果 11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吸虫阳性率为4.31%(5/116)。流行区组血吸虫阳性率高于佛山本地组和非流行区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合并血吸虫病组肝功异常率比未合并组高(P<0.05)。结论佛山慢性HBV感染合并血吸虫病为输入性病例,有导致本地疫情反复的潜在危险,合并感染患者较单纯慢性HBV感染者易导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V(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测四项凝血的意义。方法用血凝仪检测HBV感染者与正常人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FBG(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健康病毒携带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炎组PT、APTT、TT明显延长(P均<0.01),肝硬化组PT、TT、APTT明显延长,FBG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四项凝血可以准确地评价HBV感染者凝血功能状况及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包括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在内的100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了HBsAg亚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这组病例中adr亚型占61%,adw占33%,ayr占2%,adwr占4%。adr亚型有随年龄增长更占优势的趋向。adr和adwr亚型感染者HBsAg滴度较adw组显著增高,且e抗原阳性率亦较高。上述发现提示,具有adr和adwr亚型的HBV株可能具有较强的复制活性,不易被清除,从而导致受感染者  相似文献   

20.
198 6年发现小鼠CD+ 4 T细胞可根据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群 ,即Th1(Thelpcell,辅助性T细胞 )和Th2亚群 ,自此人们开始了对Th应答模式的研究。 1991年Maggi等[1] 在研究人的体外T细胞克隆时亦发现了Th1和Th2的存在 ,其分泌形式与小鼠大致相似 ,还证明在人体内也存在相同情况[2 ] 。1 Th应答模式在慢性乙肝感染过程中的表现Th1主要分泌IL 2、IFN γ、TNF β等细胞因子 ,从而诱发细胞免疫反应 ,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主要产生IL 4、IL 5、IL 6、IL 10、IL 13等细胞因子 ,刺激B细胞增生 ,产生相应抗体 ,诱发体液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