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00例患儿中,治愈30例,症状好转56例,症状反复6例,放弃治疗8例.所有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的患儿经治疗后治愈或症状好转.分别有95.6%和95.0%临床表现为黄疸和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转归为治愈或症状好转.结论 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的肺炎、肝功能损害、黄疸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是进一步提高患儿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82例黄疸患儿的病因、病程、治疗等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旨在了解黄疸在我院住院病儿的发病情况、特点,结果发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占总住院人数的35%,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66/82),病因主要为G6PD缺陷症24例,占29.3%,感染(肺炎、败血症)16例,占19.5%,ABO溶血10例,占12.2%以及窒息、缺氧、出血等非感染因素4例,占4.8%。经光疗以及药物退黄治疗、病因治疗,大部分痊愈,治愈率为98.8%。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母孕期血清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母孕中期曾测定血清IgG抗A、抗B抗体者,共80例,对其中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者53例,观察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严重程度,作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病患儿的母产前抗体滴定度≥64者有16例占(30.19%),其新生儿胆红素峰值的均值为18.9mg/dl.母产前抗体效价128~≥256者有34例占(64.15%),其新生儿胆红素峰值的均值为19.6mg/dl.母产前抗体效价512~≥1024者3例占(5.66%),其新生儿胆红素峰值的均值为16.4mg/dl.结论孕母抗体的高低与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程度不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住院的新生儿黄疸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65.5%。本文对资料完整的80例进行分析。本组病例主要来源于爱婴区,无1例发生核黄疸,仅1例门诊收住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症发生核黄疸。本组黄疸原因的排序是:溶血、感染并列第一,其次是原因不明,红细胞增我症,其他因素和窒息缺氧。本组黄疸病例胆红素高于危险阈25例,仅1例高达693.55μmol/L时出现核黄疸。提示:(1)实行母婴同室,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是一个值得普及的对策;(2)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要高度警惕ABO血型不合溶血症及早期新生儿感染。(3)重新制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口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住院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392例。结果 病因为溶血病、感染、G6PD酶缺陷症、母乳性、头皮血肿、红细胞增多症、出生时窒息、胎粪排出延迟、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特点有黄疸程度上的高峰和发病数量上的高峰。结论 溶血病、感染和G6PD酶缺陷症为海口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多发病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症状,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黄疸其原因复杂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黄疸。我院开展优生优育检查项目以后,以“黄疸加重或未退”为主诉的儿童查优生优育检查(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疱疹,风疹病毒)发现4例儿童巨细胞病毒血液定性化验呈阳性。本文主要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症状,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讨论。病例1:患儿,女,人工喂养,出生体重3300g。1个月正常体检中发现黄疸未退呈中度,发育中等,神经反射检查,肌张力弱;做肝功检查,总胆红素350μmol/l,直接胆红素16.8μmol/l;肝病四项检查HBsAb(+);优生优育检查,巨细胞病毒呈阳性。住院进一步查巨细胞病毒定量化验(PCR)呈阳性。经抗病毒,保肝治疗1个月黄疸好转出院,4个月黄疸完全退。现在患儿9个月发育良好,身高体重都上等,丹佛小儿智能发育筛查(DDST)正常。出院后未复查巨细胞病毒定量化验。病例2:患儿,男,母乳喂养,出生体重3100g,1个月4天时黄疸加重,发育差而来我院就诊。神经反射检查肌张力强,肝肋下未触及,做血常规化验:白血球10.27,淋巴58.11,单核1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甘露糖凝集素(MBL)检测在判断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危害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8例母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所产新生儿脐血中甘露凝集素浓度,并对新生儿巨细胞感染情况及临床病症加以分析。结果:新生儿感染组脐血BML浓度低于非感染组,预后不良的患儿脐血BML浓度低于预后较好患儿。结论:新生儿BML浓度低下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BML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针对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疾病患者采用茵陈蒿汤、维生素C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80例孕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维生素C、苯巴比妥用药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IgG抗体效价疗效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抗体效价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疾病患者采用茵陈蒿汤、维生素C联合用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出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9例,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病理性黄疸主要由感染所致。但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围生因素、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症以及母乳性黄疸在逐年增加,强调在广泛开展免疫抗体的检查以提高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率。指出凡母乳喂养儿黄疸持续不退,以间胆为主,一般情况好,无任何症状者应首先考虑母乳性黄疸。对如何加强对病理性黄疸的认识,有效的预防胆红素脑病,减少伤残率,提高人口素质进行了讨论。指出蓝光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指征应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应积极开展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肾移植及骨髓移植后,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潜伏的巨细胞病毒都将被激活。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及时而有效地控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键是在血液中迅速、定量地检测到巨细胞病毒的复制。目的:检测肾移植及骨髓移植受者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早早期抗原,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5例肾移植及骨髓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早早期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巨细胞病毒早早期抗原指数阳性492例(占40.0%),早早期抗原指数阴性723例(占60.0%),巨细胞病毒抗体IgG明显升高318例(占26.0%),巨细胞病毒抗体IgM90例(占7.0%)。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检测技术对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对巨细胞病毒的发生还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2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尿中HCMV-DNA,用于确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为68%。占本组病毒感染的首位。在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的广西,对原因不明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应争取做患儿尿中HCMV-DNA,因此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等优点,是目前检测HCMV的最敏感的实验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ABO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经验。方法选取7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母亲血样,常规鉴定ABO血型、患儿血清学三项试验、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同时对产妇年龄、流产次数、新生儿黄疸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明确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78例,产妇年龄分布30岁以下共63例(80.8%),有流产史共68例(87.2%),新生儿黄疸发生3天内发生共51例(65.4%)。其中O—A型48例,O—B型30例,发病患儿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16共0例(0%),1:32—64共9例(11.5%),1:128—512共56例(72.8%),≥1:1024共13例(16.7%)。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放散试验阳性78例(100%),游离试验阳性50例(64.1%),直抗试验阳性30例(38.5%)。结论为预防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孕妇做产前的ABO血型和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筛查极有必要,尤其是曾有生产史、流产史的孕妇,同时及时做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母孕期血清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夫妇血型不合者在母孕中期曾测定血清IgG抗A、抗B抗体者≥64时追踪其新生儿ABO溶血症发生情况,共50例作了调查分析。结果50例其中有3例抗体很高分别为512、1024、2048均没有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母子血型相同有14例,母子血型不合有36例。36例母子血型不合中有19例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发生率为52.78%。母血型不合19例中母产前抗体滴定度≥64者有6例占17.14%,其中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为3例占50%母产前抗体滴定度128-≥256者有30例占83.33%,其中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为16例占53.33%。在母子血型组合中O-A血型组合明显多于O-B血型组合为1.57∶1。结论O-A血型组合较O-B血型组合易发生ABO溶血症,孕母血清抗体水平的高低其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的程度不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收治的109例患有肺炎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分为普通肺炎组、并发败血症组及合并溶血病组等3组观察。结果:各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普通肺炎组、合并溶血病组和并发败血症组,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0.01);经治疗后黄疸持续时间以败血症组最长,明显长于其它两组(P<0.05);贫血和核黄疸的发生率以败血症组最高,分别为46.15%和30.77%,其次为合并溶血病组,分别为45.46%和13.64%,而普通肺炎组最低,为26.92%和1.9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GA(B)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2693例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患儿作ABO、Rh(D)血型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及放散试验。结果在2693例患儿中母婴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有334例,母婴O/A所致的HDN为161例,O/B所致的HDN为171例,A/ABHDN1例,B/ABHDN1例。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时进行ABOHDN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中不同类型标本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检测结果;研究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尿液HCMV-DNA及母乳HCMV-DNA,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HCMV-IgM和IgG,并用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蓝光照射对症治疗,同时收集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数据和肝功能指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黄疸患儿中,感染HCMV的为40例(13.33%),其中血浆HCMV-DNA阳性12例(4.00%),PBMC HCMV-DNA阳性20例(6.67%),尿液HCMV-DNA阳性30例(10.00%),母乳HCMV-DNA阳性138例(46.00%),血清HCMV-IgM阳性13例(4.33%),HCMV-IgG阳性228例(80.85%)。新生儿黄疸组血浆、PBMC、尿液、母乳HCMV-DNA及血清HCMV-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MV感染组治疗后TBil、DBil、TBA、γ-GGT、AST、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HCMV感染密切相关;母乳HCMV-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尿液;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蓝光照射对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ELISA法检测长春地区390名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IgG,阳性率为92.42%(366/396);用同种方法检测186名新生儿脐血清MCV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2.65%(4/186).4名新生儿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1名临床诊断为巨细胞包涵体病(CID).余者无症状.4名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的母亲血清学检查亦为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黄疸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并探讨血清学检测时间对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5月临床送检母亲为O型、出生1~10d的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患儿血标本212例,进行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结果 212例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例(1.9%),游离抗体试验阳性24例(11.3%),放散试验阳性33例(15.6%),未检出ABO以外抗体;出生1~3d、4~7d的新生儿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7d以上的阳性率,放散试验阳性患儿总胆红素明显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患儿血清学检测时间与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确诊,能够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争取时间,对防止胆红素脑病、减低新生儿溶血病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并为临床提供HDN的诊断和防治的依据。方法夫妻及新生儿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对产后母血做IgG抗A(B)抗体效价试验以及ABO以外抗体试验。结果对我院出生的105例不同程度黄染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新生儿溶血病的总发病率为22.9%(24/105)。其中母夫婴O-A-A型血组的阳性率是33.3%(12/36),O-B-B型血组的阳性率为13.3%(6/45),O-AB-A型血组的阳性率是28.6%(4/14),O-AB-B型血组的阳性率是20.0%(2/10).产后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1∶32者占71.4%。结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O-A-A型血组的发病率较高于其它组;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阳性率很高。我们建议:凡以往不知原因的死胎、流产、输血史或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对产前ABOHDN效价高的母亲、产后黄疸持续不退的婴儿及时做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患儿和母亲ABO及Rh血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引起16例(占76.2%),抗-E引起3例(占14.2%),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4.8%),由抗-c引起1例(占4.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应推广孕妇产前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换血仍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