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DM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8例住院治疗的DM患者采用以集体授课、个别指导、鼓励看书自学等方式实施DM教育培训。教育前、教育结束时、教育后3个月、6个月分别以相同的试题进行测试、评分,同者在教育培训后知识总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血糖及HbAlc明显下降(P<0.01),但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保护意识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DM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糖尿病患者学习DM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但需长期坚持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78-181+185
目的 探究医联体中采用医院-社区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及血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9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 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 例(医联体模式下医院-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血糖代谢指标、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血糖自我监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BMI、FBG、2hPG、HbA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率为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个月后、2 个月后观察组DSC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模式下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院-社区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能力,改善血糖代谢指标,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8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采用以集体授课为主、单个指导为辅、鼓励看书自觉的方式分期参加糖尿病知识学习。结果 受训者在教育培训后的知识总评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 <0 .0 1)。HbA1c、糖化血清蛋白、FPG  2hPPG及TC、TG水平均明显改善 (P <0 .0 1)。自我管理能力改善 ,患者每日饮食控制 ,每周主动运动次数、自我监测血糖次数增加 (P <0 .0 1)。结论 教育是促进初诊患者学习DM知识、改善血糖、血脂控制、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汤风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200-200
目的: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三垛社区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教育组60例,对照组60例,教育组开展系统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提高,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者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SCII)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C肽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40例2型糖尿病(T2DM)FBG〉11mmol/L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其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清C肽浓度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BG、2hB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bA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C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胰岛素C肽功能,控制血糖效果显著,是治疗糖尿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降糖治疗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情况。方法分别对抑郁症组T2DM患者(38例)及非抑郁症组T2DM(38例)进行常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OGTT2小时血糖(2hBG)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但非抑郁症组糖尿病患者较抑郁症组糖尿病患者的HbAlc、FBG、2hBG下降更显著(P〈0.01);非抑郁症糖尿病组依从性显著好于抑郁症糖尿病组6/9〈0.05)。结论抑郁症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影响血糖达标,对此类患者我们应积极给予心理和药物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8例2型糖尿病(Dabetes Mellitus,DM)病人分为DN组和单纯2型DM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组组间隙腹血糖浓度(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ours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病程及肾功能差异均有显性意义,而以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并最具显性意义(P<0.01)。DN病人高血压(Hpertension,HT)患病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DM组(P<0.01)。结论:FPG、2hPG及HbAlc是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尤以2hPG危害更大。DN与HT相互影响,DM病程长期后差。控制DN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及早发现DN高危人群,尽早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和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与实践糖尿病(DM)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健康教育服务流程,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 ①门诊教育:糖尿病护理门诊、糖尿病学校集体授课与讨论交流形式相结合、健康论坛在线问答;②住院教育:以小组授课为主,结合床旁单人指导和自学DM知识宣传资料、小组成员交流;③出院后教育:以医患沟通室电话随访咨询方式.结果 住院患者在教育前DM知识测试的合格率为20.8%,教育培训后达到80.5%(P<0.001).培训后患者进行自我血糖、自我足部检查护理人数均明显增多(P<0.005),胰岛素治疗、用药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05).结论 实践糖尿病(DM)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健康教育服务流程,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患者1个月后至半年的定期随防。结果 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后DM 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合理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检查眼底、足部护理例数均明显增多(P < 0.01)。结论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DM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控能力及遵医行为,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血清CA199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例老年T2DM患者和75例中年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分为血糖良好组(HbAlc%7.0%)和血糖不良组(HbAlc〉7.0%)两个亚组。检测各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OP)、餐后2hC肽(2hC-P)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将血清CA199水平与其余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老年T2DM组和中年T2DM组中,血糖不良组的FBG、2hPBG、Fins、2hIns、FC—P、2hC—P和血清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老年T2DM组中血糖不良组的2hPBG、FC—P和血清CA199水平高于中年T2DM组中的血糖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相关分析显示,中年T2DM组的血清CA199水平与FBG、2hPBG、HbAlc呈正相关,而老年T2DM组的血清CAl99水平与FBG、2hPBG、2hIns、HbAl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Al99升高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影响应用血清CA199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恶性肿瘤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磺脲类继发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改用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NPH)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SFS的T2DM患者,在控制饮食基础上,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用口服格列美脲,睡前皮下注射NPH,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口服格列美脲联合睡前皮下注射NPH,治疗后FBG、2hBG、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bAlc、TG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NPH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可起到显著改善糖代谢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le(HbAl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l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l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l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 2DM)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2组T 2DM患者门诊就诊时、出院后6个月时分别检测FBG、2 hBG、HbA 1c以及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自我效能量评分。结果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血糖控制指标FBG、2 hBG、HbA l 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 2DM患者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自我效能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P<0.001);观察组T 2DM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自我效能评分,除足部护理维度评分外,其余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置5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健康教育作为DM教育的模式之一,能使T 2DM患者的FBG、2 hBG、HbA l c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提高T 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自我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多种形式(集中授课、定期回访、热线咨询等)对100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干预前后用糖尿病知识教育检测试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试,同时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比较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自我监测力度、膳食营养与体重的控制)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积分,优良率提高52%(P〈0.01)、一般率提高5%(P〉0.05)、较差率降低57%(P〈0.01);血糖控制比干预前更加理想(P〈0.05);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进行健康干预能改善门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年龄、职业、文化层次是影响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干预计划是干预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R2次,d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2hFPG、HbAlc下降更明显(P〈0.05)。②在控制血糖更佳的同时,诺和锐30所需剂量较诺和灵30R减少(P〈0.05)。③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T2DM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反应,减少胰岛素剂量。  相似文献   

16.
蒋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11-112
目的评价对社区糖尿病(DM)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以186例社区2型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以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维持其原有生活状态和治疗措施,不施加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DM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糖、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糖尿病护理教育门诊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在内分泌科就诊的200例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患者(100例)接受糖尿病护理教育门诊。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指标,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在运动、饮食、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遵医用药5个维度评分上,观察组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运动知识、饮食知识、足部护理知识、血糖监测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胰岛素应用及注意事项6个维度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教育门诊应用于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行为,丰富糖尿病健康知识,加强血糖控制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HbAl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353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合并症及并发症信息、血糖、HbAlc值等.根据HbAl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lc<6.5%,78例)和未达标组(HbAlc≧6.5%,275例).结果 ①HbAlc达标率为22.1%;②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③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lc监测频率≥3次/年,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lc监测频率≥3次/年,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 目前T2DM患者的HbAlc达标率低,HbAl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提示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尤其加强血糖、HbAlc监测力度及饮食和运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HbAl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353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合并症及并发症信息、血糖、HbAlc值等.根据HbAl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lc<6.5%,78例)和未达标组(HbAlc≥6.5%,275例).结果 ①HbAlc达标率为22.1%;②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③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lc监测频率≥3次/年,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lc监测频率≥3次/年,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 目前 T2DM患者的HbAlc达标率低,HbAl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提示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尤其加强血糖、HbAlc监测力度及饮食和运动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回归社会。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教育及出院患者1个月的随访。结果教育后,DM患者知识掌握、饮食控制、有效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保护足部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