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例:男,55岁,在外院检查确诊为直肠腺癌和胃体小弯侧(近胃窦部)腺癌,拟入院手术治疗.病人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肛指检查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肿瘤指标无异常,行胸、腹部CT检查未发现明显肿瘤转迹象.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21岁,食欲差,腹部胀气,间歇性呕吐,偶有黄疸5年。腹部明显胀痛半月伴呕吐,吐后腹胀减轻。入院体查及常规生化检测无明显异常;X线钡餐提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胃窦部溃疡;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轻度扩张,无结石;全胸片、心电图均正常。手术探查发现十二指肠第二段被胰腺组织环绕覆盖4/5,约2.5cm×1.5cm,胰腺无异常,近端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3D腹腔镜下经浆肌层切除胃窦脂肪瘤病例1例。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9日为1例胃脂肪瘤病人实施了3D腹腔镜下经浆肌层切除术,术前腹部CT检查提示胃窦部占位,脂肪瘤可能,大小40 mm×35 mm,无蒂,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黏膜下隆起,脂肪瘤可能。术中切开浆肌层,未损伤胃黏膜,完整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无出血,未放置胃管,手术时间115分钟。术后病理检查:胃窦黏膜下脂肪瘤,大小3.8 cm×2.7 cm×1.7 cm,术后第2日进食流质,第3日进食半流质,术后第4日出院。结论 3D腹腔镜下经浆肌层成功切除胃窦脂肪瘤,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因“左上腹部隐痛1月余”于2010年5月13日人院,胃镜活检诊断“胃窦部黏膜内癌”。AFP25.29)、CEA和肝肾功能检测正常,全腹CT和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6月9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无异常:胃窦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结节,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2岁,主诉间歇性右上腹隐痛2个月余,门诊B超提示"下腔静脉实质性占位",于2010年7月5日以"下腔静脉肿瘤?"收入院.入院体检未发现明确阳性体征,系统回顾均无特殊.术前行上腹部增强CT及胸腹部血管成像检查提示"肝门部可见一卵圆形低密度块影,2.3 cm×2.9 cm,密度不均,持续轻微强化,与门静脉、下腔静脉分界不清,病变部分侵入下腔静脉,在下腔静脉内形成充盈缺损",肝动脉、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恶心,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腹痛、腹泻.于2011年11月17日入院.查体:急性病容,T 37.5℃,P 90次/min,BP 172/96 mm Hg.腹部平软,剑突下偏右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肿大和上腹部的肿块.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0.853.空腹血糖8.88 mmol/L(3.6 ~6.1 mmol/L),血钾4.13 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正常范围.B超检查提示:胆囊大小约64 mm×37 mm,胆囊壁增厚,发现胆囊颈部1枚结石嵌顿.CT检查提示胃体小弯侧黏膜下有1个15 mm×25 mm异常强化结节,CT值150 HU.两肾脏及肾上腺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两肾伴多发性囊肿,诊断为胃间质瘤、两肾多发性囊肿.内镜检查提示胃体黏膜无充血,在胃窦部小弯侧可见30 mm× 25 mm大小隆起结节,质坚韧而黏膜光滑,诊断为胃间质瘤(图1).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胆囊肿大伴慢性炎症,胃壁浆膜层未发现异常,胃小弯近胃窦处触及肿块约30 mm×30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肾及肾上腺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48岁。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4年余。既往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性质待查,胃镜病理检查提示低分化癌;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胃窦部胃壁增厚,胃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全腹腔脏器表面被一层致密、灰白色纤维膜包裹覆盖,纤维膜厚1~2 mm,透过纤维膜仅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周于2006年9月2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钝性,程度较重。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肝动脉瘤,直径3 cm。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3 cm×2 cm大小搏动性肿块,质地硬,肿块对应位置腹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我院CT下的血管成像检查(CTA)提示肝总动脉瘤,直径3.2 cm (图1)。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9岁.以"左上腹部间断隐痛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隐痛,伴食欲渐减退及乏力,无腹泻、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高热寒战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黏液细胞癌".入院查体:体温:36.0 c℃、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身高167 cm,体重77 kg.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7 g/L、总蛋白55.3 g/L、白蛋白26.2 g/L.腹部超声未发现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术前诊断:贲门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9岁.于2009年12月28日在体检时发现"胃部肿物"入院.既往无任何病史.腹部彩超检查:胃小弯角切迹、胰头前上方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腹部CT和MRI:胃窦部幽门前区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胃窦黏膜橘红色,不光滑,局部点片状充血较明显,幽门前区前壁小弯侧见一2.8 cm×3 cm广基黏膜隆起,表面见一小片充血、糜烂,胃蠕动良好,考虑为胃间质瘤.临床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左上腹部不适5年,加重1个月于2002年6月12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无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肝脾未触及肿大。胃镜检查提示平滑肌瘤。B超:胰体前下方探及3.0cm×2.6cm的低回声区,与胃壁肌层分界欠清楚,考虑为胃周围淋巴结肿大或胃窦部平滑肌瘤。CT示:胃窦部见有3.2cm×2.4cm的软组织影,提示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患者于2002年6月18日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黏膜较光滑,肿物位于胃窦部肌层内,稍突于浆膜。患者于2002年7月1日康复出院,随访1年患者上腹部症状消失、健康。病理检查大部切除胃组织,黏…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疼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病变而来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处可见4.5 cm×3.5 cm大小Ⅱa胃癌病变(图1A、1B),术前腹部B超、CT等检查均未见胃周围淋巴结肿大,超声分层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活检病理显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  相似文献   

13.
病人 女,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前胸胀痛1月余.胸部增强CT示右纵隔心脏旁软组织肿物,大小约10 cm×8 cm,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图1).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未找到恶性细胞.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间叶组织肿瘤.腹部超声及全身骨ECT未发现转移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因无痛性进行性黄疸3周于2012年3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黄染,有散在抓痕,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脊柱严重后凸畸形,Cobb法测量其角度为60°.桶状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上区触压不适,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CEA11.1 μg/L,CA19-9 162.7 U/ml,TP 68.5 g/L,Alb 34.0 g/L,Ibil 122.8 μmol/L,Tbil 162.5μmol/L,GGT 470.8 U/L,ALT109.2 U/L,Hb 105.0 g/L.上腹部增强CT及MRCP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考虑壶腹部或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二指肠乳头部3 cm×3 cm菜花样占位性病变,合并溃疡,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胸部X线片检查:脊柱后凸畸形,右侧多发性陈旧性骨折,主动脉硬化.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钙化伴轻度反流.肺功能检查提示轻度通气功能障碍.入院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梗阻性黄疸、脊柱后凸畸形.给予保肝、改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等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于1996年12月3日收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仅示胃窦溃疡,CT检查示胃底后下方不规则软组织密度阴影,胃壁局限性内凸,考虑胃平滑肌肉瘤.胃镜检查示胃底后壁见一形状不规则隆起,表面呈结节状,约4cm×3cm×3cm,同时见胃窦后壁形态不规则糜烂,表面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2岁.于2007年7月体格检查发现HBsAg、抗.Hbe、抗-HBc-IgM阳性,肝功能、AFP及CEA水平正常.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左、右叶内病灶,考虑弥漫型肝癌,不排除肝转移癌或肝海绵状血管瘤.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及患者经济原因,未进一步诊治.2008年12月患者复查AFP、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HBV DNA为2.039×103拷贝/ml.腹部超声及上腹部CT检查:肝内多发占位,考虑为肝转移癌.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2岁.于2007年7月体格检查发现HBsAg、抗.Hbe、抗-HBc-IgM阳性,肝功能、AFP及CEA水平正常.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左、右叶内病灶,考虑弥漫型肝癌,不排除肝转移癌或肝海绵状血管瘤.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及患者经济原因,未进一步诊治.2008年12月患者复查AFP、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HBV DNA为2.039×103拷贝/ml.腹部超声及上腹部CT检查:肝内多发占位,考虑为肝转移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0岁,未婚.因"CT发现肝占位3年余,反复呕吐1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由于一次轻微腹部外伤后曾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有一12 cm大小占位性病变,当时患者无症状,未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2岁.于2007年7月体格检查发现HBsAg、抗.Hbe、抗-HBc-IgM阳性,肝功能、AFP及CEA水平正常.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左、右叶内病灶,考虑弥漫型肝癌,不排除肝转移癌或肝海绵状血管瘤.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及患者经济原因,未进一步诊治.2008年12月患者复查AFP、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HBV DNA为2.039×103拷贝/ml.腹部超声及上腹部CT检查:肝内多发占位,考虑为肝转移癌.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2岁.于2007年7月体格检查发现HBsAg、抗.Hbe、抗-HBc-IgM阳性,肝功能、AFP及CEA水平正常.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左、右叶内病灶,考虑弥漫型肝癌,不排除肝转移癌或肝海绵状血管瘤.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及患者经济原因,未进一步诊治.2008年12月患者复查AFP、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HBV DNA为2.039×103拷贝/ml.腹部超声及上腹部CT检查:肝内多发占位,考虑为肝转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