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泉 《药品评价》2005,2(3):227-229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脂类又由脂肪和类脂组成。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和磷脂。血脂在人体中含有脂类总量中占很少一部分,但是它转运于各组织之间,往往可以反应出体内脂类代谢水平。血脂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2.
脂类是人体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包括油、脂肪和类脂.其中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类.磷脂是人体内除甘油三酯外含量最多的脂类,包括甘油磷脂、神经磷脂和卵磷脂.  相似文献   

3.
人体脂肪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脂肪,可随人的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多少而变化;另一类为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是固定不变的。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4%-7%,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些异常  相似文献   

4.
王守义 《华夏医药》2007,2(2):106-112
1 概述 脂肪家族包括广泛使用于烹饪或调味品中的色拉油、黄油、人造奶油、蛋黄酱、动物脂肪油等。虽然常常被冠以“使人肥胖”的罪名,但是脂肪在机体结构中具有基本功能,某些类脂还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不同脂肪酸构成的脂类。脂肪的质量根据来源而有所不同,源于植物的脂肪(人造奶油,色拉油等)的主要成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α-油酸,这两种脂肪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这些脂肪酸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着功效。源于动物的脂肪(黄油、猪油、动物脂肪等)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导致胆固醇的升高。因此近年来提倡要减少动物油的摄人,根据营养学家的建议,人体吸收的脂肪应该占全部能量30%到35%。脂肪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褐藻酸钾对脂类吸收,血脂水平,脂肪存贮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褐藻酸钾(1%、2%、4%)掺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周期90d,实验期间检测大鼠粪便中脂肪、胆固醇含量,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体重变化,以及肾脏、睾丸周围脂肪含量。结果实验组粪便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脂(TG、TC、VLDL)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体重增长和肾、睾丸周围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褐藻酸钾有阻止脂类吸收,下调血脂水平、减少脂肪存贮等干预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如果进食多,消耗少,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储存脂肪的场所称为“脂库”。人体的脂库有三个:皮下组织、内脏周围、肚子里的大网膜上。根据中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议提出的计算公式,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100)×0.9,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 8。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视为偏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时,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时称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称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称为重度肥胖症。据北京市的  相似文献   

7.
<正>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具有隐匿性、进行性及全身性,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就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一些认识综述如下。1高脂血症与胆固醇代谢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指脂肪酸、甘油三酯,类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磷脂。故脂代谢主要指脂肪、胆固醇和磷脂代谢,尤其是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1]。脂肪和胆固醇代谢或者转运失常导致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症就称  相似文献   

8.
潘敬运 《家庭药师》2014,(12):74-75
人体需要脂类。我们食物中的脂肪,有些利于健康,有些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关键是要用“好”脂肪代替“坏”脂肪。其中,反式脂肪酸就是“坏”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程勤  陈来旺 《淮海医药》2014,(6):521-523
目的探讨正常饮食和高脂肪饮食对小鼠体重、血糖、葡萄糖耐受、血脂、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D10%和MD45%脂肪含量饲料组,喂养3个月,检测动物体重、血糖、葡萄糖耐受、血脂,以及主要脏器重量及肝脏脂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MD10%脂肪含量)相比,高脂组(MD45%脂肪含量)动物体重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水平升高,同时伴有肝脏脂质含量增加。结论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峰  毛华  沙忠心  蒋朝辉 《贵州医药》2013,37(7):636-639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肿瘤是当前世界上引起人类死亡率最高疾病之一。肿瘤也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是正常基因在受到另一些物质的影响后转变为致癌基因,引起不正常蛋白质产生及细胞分裂,并分化为癌细胞。血脂异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未成年鼠肝脏中皮质醇代谢关键酶5α-还原酶1表达及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法:50克左右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组(NC组);高脂组(FC组);高脂十高盐组(FSC组)。实验四周末测体重、体长、腹围、血压,观测内脏脂肪重量、血脂、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取肾上腺称重,取新鲜肝组织,测5α-还原酶1mRNA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高盐饮食使未成年鼠体重、腹围、血压、内脏脂肪、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比普通饮食组显著增加,血脂紊乱加重并表现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该组肝脏5α-还原酶1 mRNA增加,并与肾上腺重量、血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显著相关。 结论: 我们成功以高脂高盐饮食诱导了代谢综合征未成年鼠模型,肝脏组织高表达5α-还原酶1可正性调控肾上腺皮质功能。提示针适时适当干预5α-还原酶1表达和活性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干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豆黄素衍生物IRXH609(LRX)的减肥作用和可能的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测量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摄食量、血脂和血糖,检验LRX灌服30d后的减肥效果;体外培养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药物对脂肪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和分解的影响。结果:LRX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降低血液中TC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显著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脂酶(HSL)活性,促进脂肪分解释放甘油(Gly),减少细胞内TG含量。结论:LRXH609有显著的减肥和调血脂作用,可能的机理是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激活HSL促进脂肪细胞内TG分解,降低脂肪细胞内TG存储量。  相似文献   

13.
甘草甜素对实验性肥胖大鼠减肥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琴  欧阳立波 《中南药学》2010,8(3):204-208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的减肥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通过测量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分布及重量、摄食量、血脂和血糖,检验甘草甜素灌服4周后的减肥效果;体外培养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药物对脂肪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和分解的影响。结果甘草甜素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使其腹腔脂肪减少,降低血液中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促进脂肪分解,减少甘油三酯(TG)堆积。结论甘草甜素有显著的减肥和调血脂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细胞内脂肪分解,降低脂肪细胞内TG存储量。  相似文献   

14.
肥胖是心血管及糖脂代谢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与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1]。脂肪的分布及其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是成年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子,且腹部脂肪的堆积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2,3]。研究体脂分布特征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此类研究多集中在超重肥胖与血脂的关系上,体成分、体脂分布与血脂水平关系的分析较少。而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不能反映脂肪的分布特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进行体成分测定较BMI、CT等诊断性显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放射性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精确的测定全身及局部体成分及体脂分布的技术[4]。且男性易于发生腹型肥胖,更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5],因此,本研究以中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体成分、体脂分布情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成分特点及血脂水平,探讨体成分、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1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得患者体成分包括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肌肉量、去脂体重、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身体细胞量、骨矿物质含量等;同时测定患者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应用超声检查确定脂肪肝情况,并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体成分、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身体细胞量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且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血甘油三酯升高明显的患者,要警惕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水平是2型糖尿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羚羊角中脂肪酸类成分。方法:溶剂法提取脂类成分,经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归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羚羊角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类成分,占总脂的85.1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17.92%。结论:羚羊角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占80.31%。  相似文献   

17.
邹勤 《家庭用药》2011,(1):37-37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达1.5-2平方米。它就好比人体的“窗口”,既担负着机械防御的功能。同时又反映着人体内的一些异常变化。虽是小病,但痤疮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会导致永久性“痘印”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肝脏被喻为人体的“化工厂”。在正常睛况下,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占肝脏的4%~5%。如果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其重量的10%,就被称为脂肪肝。其原因一是摄入脂肪过多,二是肝脏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脂类和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场所,脂肪在肝脏中过量存积,可造成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且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及早发现,恰当治疗,可以痊愈。目前一般认为,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主要在于输入肝脏的脂肪及脂肪酸过多和肝脏蛋白的合成代谢障碍,为明确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及找出二者间的规律,对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我院对900名老干部作肝脏B超、血脂及各项肝功能检查,其中有50例(5.6%)存在脂肪肝,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紫苏油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紫苏油是一种富含α-亚麻酸的脂肪油,α-亚麻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而且具有调节血脂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紫苏油的调节血脂作用.方法选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50~200g,40只给高脂饲料,10只给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均喂饲10d后,取尾血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