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付××,男,30岁。因左下肢增粗、肿胀并静脉瘤样改变30余年入院。查体:左下肢明显增粗,左足明显肥大,大腿外侧可见大片红斑,压之褪色。浅静脉迂曲成团,皮肤粗糙成皮革样,患肢皮温高且长度较健肢长约1cm,粗约3cm。拍片示左趾骨明显肥大。左下肢顺行...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3岁,右小腿肿胀,活动受限10余年。查体:右下肢较健侧长2厘米,增粗2厘米。右膝关节周围有3个小指头大小之血管痣,右下肢外侧有异常曲张静脉。首先给予患肢动脉造影排除了先天性动静脉瘘;又做了静脉顺行造影发现股浅静脉有双支畸形,有腰—足型下肢外侧曲张静脉畸形存在,该静脉与深静脉间有多条交通支相连;最后又做了经皮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发观股浅静脉下段明显狭窄,腰——足静脉有曲张交通支与其相连,临床确诊为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浅静脉下段探查术。术中发现右股浅静脉在内收肌管处受压,该段静脉长约10厘米,直径约3毫米,此段上下端静脉直径皆为8毫  相似文献   

3.
<正> 下颌骨髁状突肥大引起的面部畸形,mchichol和Roger报告到1984年为止,全世界只有31例。国内至今仅报告29例。笔者在1984年收治一例右侧下颌骨髁状突肥大引起面部畸形。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患者史某,男,25岁,汉  相似文献   

4.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我科收治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leTrenaunaysyndrome,KTS)共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22岁。病变位于左下肢5例,右下肢3例。具有患肢血管痣、肢体肥大、静...  相似文献   

5.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多发生于下肢。近年来,由于血管造影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对本症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1975年Pisko—Dubienski统计文献中仅报道300例左右,而在1985年Servelle就报道了由他处理的病例768例。作者等在过去几年中即发现20余例,说明本症并不很少见。本文将就本征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近代进展加以综述,希望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yn-dromeKT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我们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发现右下肢逐渐肿大19年。体检见右下肢胫前、外侧及足前大片深褐色蔓延状血管瘤,皮肤色素沉着(血管痣)(图1)。右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右下肢浅、深静脉广泛曲张,呈索条状扩张,胫骨及股骨增粗(图2)。MR检查:浅、深静脉广泛曲张,呈类圆形、索条状及蚯蚓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软组织及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图3)。2讨论KTS病因…  相似文献   

7.
<正> 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的皮肤病。我科门诊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0岁,学生。右下肢血管扩张并下肢粗大已7年余。13岁左右开始右下肢踝关节外侧血管扩张,逐渐扩散到臀部,伴轻度的关节酸痛及无力感,无家族史。右下肢有节段性鲜红斑痣和单纯血管瘤,尤以臀部更明显。患侧比左侧肥大,左右小腿下1/3处相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5岁。出生时即发现左颜面较右颜面丰满,口歪向右侧,左上肢比右上肢长,左下肢比右下肢短,右大腿上份后侧有一黄豆大包块,随年龄增长而长大,交叉畸形愈显著。包块于1979年经我院切除(18×15×7 cm,重0.7kg,诊断为脂肪瘤)。  相似文献   

9.
骨水泥作为一种高分子医用材料及骨粘合剂自七十年代起就已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已作为骨代用品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及骨外科,我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骨水泥修复下颌骨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均为了颁骨肿瘤术后。其中恶性肿瘤9例,良性肿瘤7例;半们下颌骨全部缺损12例,次全缺损4例;术后即时修复11冽,延期修工5例,最长显例延期修复,为左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14年修复;还有2例为有机玻璃植入后,排出后植以骨水泥人工下颌骨。2结果16例术后切口均为1期愈合。随访最短…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nydrome,KT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治疗不适当,易造成不良后果。笔者自1994年2月~1997年12月,共诊治1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5例。现对本病的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10.6岁(7~14岁)。左下肢3例,右下肢2例。均自幼发病,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2临床表现①浅静脉曲张: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浅静脉曲张,3例局限于小腿,2例位于整个下肢。②皮肤血管痣(瘤):共4例,其中3例为紫红色血管痣少量散发,1例为紫色血管瘤片状分布于小腿外侧…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2岁,出生时即发现在肘窝下方有米粒大小鲜红色一块“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现右肘窝下方有二个分别为蚕豆和核桃大海绵状血管瘤。患侧手臂比健侧手臂增长变粗,皮肤增厚,并在肘窝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5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KT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及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2例病例行DSA检查未发现明显动静脉瘘存在。其中12例施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浅静脉剥脱术10例,腘静脉松解术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3例,长期穿用医用弹力袜。结果全部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8年,疗效满意者8例,病情有改善者4例;3例未手术患者长期穿医用弹力袜,症状无明显加重。结论KTS患者术前需明确深静脉通畅情况,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48-150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 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深静脉或 /和浅静脉发育畸形 ,皮肤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 ,骨骼和软组织过度生长等三联征。我们对 8例经过临床、X线平片、下肢静脉造影和手术证实的病例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9条下肢 ,左侧6条 ,右侧 3条 ,其中双下肢 1例。年龄 1 5~ 5 7岁 ,平均 31 .2岁。 2例自幼发病。病程 7~ 2 2年。临床表现 :8例均有患肢浅静脉走行异常和曲张 ,肢体异常增粗 ,较对侧增粗 …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9例,其中7例施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分析 2 6例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比较 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同时施行“开源”和“节流”手术者 10例 ,患肢大、小腿周径分别缩小(2 5± 1 4)cm和 (2 9± 1 8)cm ;单纯施行“开源”手术者 7例 ,患肢大、小腿周径分别缩小 (2 1± 1 2 )cm和 (2 4± 1 5 )cm ;单纯施行“节流”手术者 6例 ,患肢大、小腿周径分别缩小 (1 0± 0 6 )cm和 (1 3± 0 8)cm。【结论】联合施行“开源”和“节流”手术可能取得较单纯施行“开源”或“节流”手术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廖文勇 《广西医学》2007,29(2):252-253
1998年3月至2006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25例,其中21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造影在显示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畸形血管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5TMR扫描仪对30例确诊为KTS的患者进行MRI及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检查。MRI主要采用脂肪抑制的TSE序列,MRV主要采用2D TOF序列进行检查。以MIP法进行重建。2例进行了增强TOF法MRV;2例于运动后、2例于病变部位扎绷带后重新扫描。结果MRV共显示KT静脉曲张14例,深静脉狭窄4例.不显影12例。结论 MRV可完整地显示KTS的血管畸形,结合MRI检查还可以显示骨骼软组织、血管瘤的病变程度,是一种新的有效、安全、快速、可重复的无创伤性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男,20岁。1年前始,左下后牙区肿痛不适,肿胀波及同侧面颊部,全身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肿胀区渐进性增大,在当地医院拍片以“下颌骨囊肿”转入我院。于1994年9月6日以“下颌骨肿瘤”收治入院。 即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口腔、颌面部情况,面部外观不对称,左侧面颊明显隆起,同侧磨牙后区下颌骨体部有大约5.5×5×3.5厘米大小包块,质硬、无活动度,无“乒乓”样感,与皮肤无明显粘连,张口中度受限,左下磨牙后区龈颊沟消失,该部磨牙不松动,轻度叩痛。 口腔颌面部其余器官组织未见异常。 X线片表现:左下后磨牙区的颌骨体部有—4×4.4厘米大小圆形病变区,密度增高,未见正常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