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教育》2002,(2):48-48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领域。为推进实现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教育部将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自愿申报.结构优化、选优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则,分批遂选建设若干“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人才类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试点,培养具有原始创新、产业研发和创业能力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集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 2 1世纪正崛起的主导性产业之一 ,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我国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中缺乏创新创业者群体。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实现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发挥高等教育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教育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 ,批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36所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以下简称“基地”)。如…  相似文献   

3.
关于药学类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生物医药行业创业壁垒高的特点和行业亟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现状,提出药学院校“内创业”教育的定位。并以中国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校企互动合作“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对药学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探讨。文章还提出了当前实施创业教育在效果评价、推广和创业后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向明  陈霞 《医学教育探索》2006,5(4):296-297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孕育创新创业型生物药学人才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药学基地班)创立的宗旨.文章从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能力、改革办学模式四个方面入手,探索生物药学基地班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形势下传染性疾病防治需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结构调整,培养临床医疗与研究复合型高层次传染病专业人才和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型人才,首都医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对所属传染病学相关单位以及北京地区传染病学相关单位  相似文献   

6.
加强基础医学“理科基地班”建设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基础学科人才是关系到国家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迎接21世纪高科技挑战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理科基地班”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筹划下,为加强“理科基地班”建设,培养出面向21世纪高层次、高素质的基础医学科研和教学人才.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以下简称儿科学系)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及北京市儿内科、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全国儿科医师进修基地。多年来儿科学系为全国培养了2 000余名儿科学本科及博士硕士研究生,有近万名儿科医师在此学习和培训,学系为我国儿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成立于2003年,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成立于2003年11月,是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单位,是目前国内首家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科教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由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大)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联合各附属医院眼科共同组成,成立了以各眼科行政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院务委员会”,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眼科专家组成了“学术委员会”。采用联合办学的模式,整合了各部门的资源,建立了临床科研平台和基础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9.
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双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会日益频繁,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而医学作为生命科学更需要大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教育部也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要力争在3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1]。同时教育部已将双语教学纳入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药理学教学对了解世界新药…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军医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并挂靠基础部以来,牢牢把握这一契机,以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知识广、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根本,以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究型、高质量的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命基地学生探索性创新实验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特点,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以及整合教学与科研资源,打通教学壁垒,改革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观念,着眼于学生自学创新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生命科学基地学生主导探索性研究的课程体系,实施学生自主创新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6):710-710
<正>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于2002年正式成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共同组建而成。多年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现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海内外校友:你们好!五秩铸辉煌,今朝续华章。2006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将迎来50周年华诞。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也是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界的一件盛事。“建首善之校,瞻未来发展”,届时,我们将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及系列活动。藉此,我们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工作生话在世界各地的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并真诚期待与您共同迎接这个收获的十月金秋。五十载沧囊砥砺,半世纪春华秋实。回首我校50年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宏的发展史。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成立,作为新中国最早诞生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开辟了我国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阵地;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拓展了新的空间;1996年,我校成为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学术地位;2000年,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唯一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高等中医药院校。50年来,我校以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各类中医药人才13000余名。时光如水,忆往昔成就辉煌;岁月如歌,看今朝硕果满园。我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土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且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较强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科研力量,科研工作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主,曾多次获国家“973计划”、“攀登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资助。近年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多个大型台作项目,与境外18所正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我校在办学层次、学科门类、科学研究、医疗水平、办学效益、对外合作等方面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前列,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解决中医药重大科技问题、防治重大疾病和现代难治病的重要基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产业四位一体的高等中医药学府。  相似文献   

14.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18-522
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世界科学前沿最活跃的学科,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学科的迅猛发展。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管理体制与课程改革,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同时又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5):F0002-F0002
为了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和学科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发展,在教育部和发改委设在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大)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首医大提出了整合各临床学院学科优势,以专科学院和专科学系的组成为形式构建学术学科发展平台的目标。2006年7月,经首医大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成立了首医大血液病学系。2012年7月,血液病学系进行了换届选举。目前系主任由首医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教授担任,学系挂靠于首医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国务院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作”,“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我国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实施创新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具有科学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地建设探索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学科人才,是关系到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迎接21世纪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战略问题。我校的基础医学专业点已被国家教委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入才培养基地”(下称基地)之一。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基础医学专业点基地积极探索办学的新模式,以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又红又专的、高层次基础医学科研的教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学科建设和发展,首都医科大学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各临床学院学科优势、以专科学系为组成形式构建学术学科发展平台的目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为基础,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精神卫生学学科资源,联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  相似文献   

19.
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任务。本文在回顾护理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指引下护理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从建设中国特色护理学的思政育人理论体系、探索构建以全生命周期健康为轴线的护理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护理+”交叉学科集群培养跨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全方位优化护理人才布局、以一流科研平台为支撑、创建护理创新拔尖人才孵育基地等方面提出对未来一流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这一历史重任踊。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