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涎腺淋巴上皮病及恶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淋巴上皮病临床较少见,我们曾收治5例该病患者,其中恶变2例,可疑恶变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以腺实质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为其特征,伴有实心的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岛取代了小叶内导管。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反应性增生,而不是真性肿瘤,並且可能是自身免疫或类风湿性疾病在涎腺的表现。本病切除后可复发,有变为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病(lymphoepitheliallesion,LEL)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9例淋巴上皮病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上皮病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左右,无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或涎腺弥漫性肿大。肿块界清,直径0.6~4.6cm不等,活动度尚可,多数位于耳垂周围,良性者质地中等,恶性者质地较硬。一般无自发痛及面神经功能障碍,少数有轻压痛。无眼干、口干及关节疼痛等症状。淋巴上皮病可累及双侧腺体,绝大多数发生于大涎腺,腮腺最常见,且常呈多病灶。该病患者血清球蛋白往往升高,白球比下降。结论:淋巴上皮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规律性,结合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60例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38例与HIV感染有关,病变通常为双侧、多发囊性,并伴有淋巴结病变。相比之下,HIV阴性患者的病变趋于孤立、实性。对HIV阴性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口服AZT和(或)囊液抽吸,除囊液抽吸外,  相似文献   

5.
口腔小涎腺淋巴上皮病2例报告张天元,王文崔,区士欢涎腺淋巴上皮病多见发生于腮腺或颌下腺,小涎腺较少发生,本文就我科近年来经治的2例小涎腺淋巴上皮病,报道如下:病例一:男性,50岁。腭部无痛性肿块2月余,拟诊为腭部混合瘤而入院。体格检查无特殊发现,局部...  相似文献   

6.
涎腺瘤样淋巴上皮病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涎腺疾病 ,以腮腺较多见 ,泪腺次之 ,颌下腺及舌下腺较少见。我科收治 1例 ,发生于颌骨内 ,其中埋伏一磨牙胚 ,术后随访 9年发展为”恶性淋巴瘤” ,报道如下 :患者 ,女 ,16岁 ,1988年 4月第一次入院。检查见 :左侧下颌骨肿大膨隆 ,约 5 .0cm× 4.0cm× 3.0cm ,牙列整齐 ,牙体、牙周正常 ,牙无松动 ,叩诊不适。腮腺、颌下腺区无明显异常 ,X线片示 ,左下颌骨隆起 ,骨质有吸收 ,骨腔内有一牙胚影。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下颌骨中 ,颌骨呈淡灰黑色 ,骨质疏松菲薄 ,其下有一褐黑色囊壁 ,包裹着数十…  相似文献   

7.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变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EB病毒感染与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恶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恶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针对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1)的寡核苷酸探针对2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灶性恶变、14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4例良性淋巴上皮病损(BLEL)、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EBV BamHI-W片段检测。结果 2例良性淋巴上皮病损灶性恶变形态学上良性区域或恶性区域,EBER-1及EBV BamHI-W片段均为阳性,14例MLEL的癌细胞核均可见EBER-1强阳性信号,其中12例EBV BamHI-W片段阳性,4例BLEL及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均为阴性。结论 少数恶性淋巴上皮病损可能在BLEL基础上发生,EB病毒感染与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损癌变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EBV感染可发生在BLEL癌变形态学改变之前。  相似文献   

10.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对2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资料和观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本病的名称和性质,Mikulicz病与Sjoegrer综合征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临床易误诊,治疗需按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颊部小涎腺淋巴上皮病恶性淋巴瘤变1例刘渊,姜晓钟,刘会敏淋巴上皮病在口腔科临床并不罕见,一般为良性过程,病程可能很长而无特殊危害,但淋巴上皮病的上皮和淋巴成份可恶变为癌和恶性淋巴瘤。本科收治1例颊部小涎腺淋巴上皮病,发病17年后恶性淋巴瘤变,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瘤及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增强MRI影像的特点.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分别确诊为涎腺淋巴上皮瘤和淋巴上皮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病变位于腮腺9例,颌下腺2例;良性9例,恶性2例.MRI检查结果11个病灶中10个(81.8%)在T1WI为略低信号,1...  相似文献   

13.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 lymphoepithelial lesion简称MLEL)系指在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淋巴上皮成分恶变的肿瘤。临床并不多见,表现症状不典型,诊断也比较困难。本文旨在通过我院诊治的6例作一临床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作一较全面的认识,方法 对1980年至今收治的1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也有恶变可能,良性的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恶变则有上皮成分恶变和淋巴成分恶变两种可能。结论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应按涎腺肿瘤的原则进行手术,恶变者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5.
良性淋巴上皮囊肿恶变复杂并且罕见,目前研究尚不明晰。本文报道1例咽旁淋巴上皮囊肿的癌变,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Mikulicz 氏(1888年)描述了双侧泪腺、腮腺及颌下腺肿大,腺组织有小圆细胞密集浸润和上皮成分萎缩的病例。后来被人称作Mikulicz 氏病(以下略为 MD)。不久,人们发现,这种临床表现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可能是各种各样病理状态的结果,诸如梅毒、结核、痛风、白血病、淋巴肉瘤等。1933年 Sj(?)gren 氏报告了具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及鼻、咽喉炎的一种综合征,被命名为 Sj(?)gren 综合征(以下略为 SS)。随后发现,许多其它的异常也可能在其病程中出现:涎腺和泪腺肿大;半数以上的病人有结缔  相似文献   

17.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好发于南部中国人。本文对12例MLEL(其中10例有随访资料)进行Keratin,S-100,GFAP,CE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强者预后好,染色反应弱者预后差。以上四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尚提示MLEL的癌细胞具有与正常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相似的抗原特性,提示该瘤来自涎腺导管上皮,常有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8.
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为淋巴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淋巴成份恶变即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瘤,而上皮成份可恶变为恶性淋巴上皮病。类肿瘤型良性淋巴上皮病如发生恶变,其间隔时间可长达20年,平均为05~29年,其发生率国外资料为016%,国内报道为031%。近期本院涎腺专科门诊有二例确诊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最后演变为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71岁,5年前发现口咽鼻眼干燥,日渐加重,同时右腮腺区逐渐弥漫性肿大。3月前偶然发现右侧耳下一蚕豆大小肿块,唇腺活检示良性淋巴上皮病。给予SS糖浆、氯喹、地塞…  相似文献   

19.
20.
作者对3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光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癌巢和淋巴组织间质构成,癌细胞含特征性的水泡状核和明显的嗜酸性核仁。网状纤维呈蜂窝状围绕癌巢。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癌巢内含溶菌酶阳性的吞噬细胞,癌细胞内含细胞性角蛋白。表明本肿瘤是一种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免疫反应参与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