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Tomasi等发现唾液中含有大量产生IgA的浆细胞,它所分泌的IgA与血液IgA在分子结构上不同,称为分泌型IgA(SIgA)。SIgA广泛存在于外分泌液中,在局部发挥免疫作用。不少作者观察了口腔某些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唾液中SIgA含量的变化。龋齿儿童唾液SIgA含量测定报道尚少。本文就学龄前龋齿儿童唾液中SIgA含量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37名健康儿童和49名有龋齿1~6颗的3~6岁儿童进行唾液SIgA测定。健康儿童指无龋齿和其它明显回腔疾病,龋齿唾液标本取于不痛期,所有对象均无其它疾病。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对照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测定了104人唾液溶菌酶活性,并检查了口腔卫生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病指数和龋齿数,以便探讨口腔内各因素对龋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口腔内多种因素对龋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以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3.
<正> 放线菌为人和动物口腔内常居菌群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其中粘性放线菌(A.Viscosus)和内氏菌(A.Naeslundii)由于与口腔常见的疾病——龋齿和牙周病关系密切而近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关于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对口腔常见病龋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的研究为人们所关注,已有多篇报道。β_2—微球蛋白(简称β_2—mG下同)主要由淋巴细胞生成,是免疫球蛋白和组织相关抗原HLA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口腔常见病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以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唾液中β_2m—mG,计正常人30例,龋病89例,牙周病15例,粘膜病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服用糖皮质激素(GC)后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对龋齿的影响。方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收集试验组服用GC前(T1)和服用后(T2)及正常对照组首次(C1)和12个月后(C2)混合唾液样本,检测其中溶菌酶(LZM)、免疫球蛋白A(IgA)、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检查2组患龋情况并计算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龋蚀指数。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GC后,LZM、Ig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LD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服用GC前后,唾液蛋白的变化与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龋蚀指数显著相关。结论:服用GC后,LZM、IgA、LDH含量发生改变。LZM、IgA、LDH作为口腔重要的免疫成分,参与龋齿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立牙科研究院(NIDR)为了满足美国人民的口腔保健需要,制定了今后十年的研究目标,为预防和治疗大范围的口腔疾病制定详细计划。除龋齿、牙周病外,特别强调某些全身性疾病对口腔组织的影响,包括糖尿病、艾滋病及肿瘤化疗后对口腔的影响。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技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NIDR首先应用了这些技术对口腔疾患进行更准确的诊断。新的生物技术不但辅助合成高纯度的治疗与预防口腔疾病的药物,还辅助病理诊断与口腔软硬组织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寄生在人体的疱疹病毒群内的EB涎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HSV)已被认为可能为肿瘤的病原。 HSV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口腔科见到的显性病毒感染为口唇疱疹、口炎等疾病。但是从无病毒感染症状者和牙周病患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的HSV间的关系如阿?则少报道。作者从神奈川齿科大学附属医院受诊者中的非手术患者180名所收集唾液中只分离出一株HSV。此外,对作手术的32名牙周病患者,从术前、术后的唾液中和手术时的龈组织中分离HSV,所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唾液中筛选口腔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转移癌并与健康人鉴别的肿瘤蛋白标志物.方法 在CM-10蛋白质芯片上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质谱法技术对口腔白斑(6例)、鳞状细胞癌(17例)、转移癌(7例)和健康者(15人)的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蛋白标志物进行检测,支持向量机法建立指纹图谱诊断模式.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健康人唾液蛋白鉴别模式:蛋白质荷比峰(简称:质荷比)5797、2902、3883和4951组合,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93.33%;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白斑鉴别模式:质荷比为5818、4617和3884的组合,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局部转移癌的鉴别模式:质荷比为55 809和5383的组合,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85.71%.结论 通过SELDI质谱法技术筛选出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预测白斑向鳞状细胞癌转化及癌局部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唾液中癌胚抗原 (CEA)和唾液酸 (SA)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探讨唾液中CEA和SA含量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ELLISA法酶法 ,检测了 2 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 2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4 0例正常人唾液中的CEA和SA含量。结果 经过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S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组对比 ,P >0 .0 5 ;正常人与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1。良性肿瘤与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5 ;CEA含量在正常人组与良性肿瘤和鳞状细胞癌组对比 ,P <0 .0 1,而鳞状细胞癌和良性组对比P >0 .0 5。结论 联合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唾液CEA和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 ,口腔科临床开展唾液CEA和SA的测定 ,对诊断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唾液中有多种生长因子,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最高。动物实验表明:唾液源生长因子对全身及口腔创伤的恢复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口腔及口周手术前后唾液中EGF的变化。 方法 第一组:腮腺肿瘤患者25例(多形性腺瘤23例,Warthin’s瘤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均行一侧腮腺切除术;第二组:牙周病患者12例,行牙周手术或牙冠延长术;以健康成人唾液为对照。第一组分别于  相似文献   

11.
唾液中肿瘤标志物诊断口腔鳞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唾液是与口腔密切相关的体液,含有口腔组织细胞及其代谢分泌物,作为检测中介具有许多优点,故在唾液中寻找肿瘤标志物以早期诊断口腔鳞癌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唾液中c-erbB-2(neu)、p53、p16、端粒酶、微卫星、癌胚抗原、CA-50等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口腔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和检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唾液是与口腔密切相关的体液,含有口腔组织细胞及其代谢分泌物,作为检测中介具有许多优点,故在唾液中寻找肿瘤标志物以早期诊断口腔鳞癌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唾液中c-erbB-2(neu)、p53、p16、端粒酶、微卫星、癌胚抗原、CA-50等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口腔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和检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徐英娇  王姗 《口腔医学》2022,42(7):664-667
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少早期筛查及检测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导致晚期口腔癌的致死率达到50%。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分布于唾液中,携带生物活性分子,介导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发现外泌体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口腔癌早期筛查的理想标志物。本文就唾液中外泌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口腔癌早期诊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数口腔鳞状细胞癌在诊断时肿瘤已达T_2期以上。Aitken-Swan首先报告了45例口腔癌病人,26例(57%)延误诊断的时间少于3个月,12例(26%)在3~12个月之间,7例超过1年。本文分析了73例口腔癌病人延误诊断的时间与年龄、性别、分期和城乡居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HAase)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类似酶联免疫吸附原理(ELISA-like)方法,研究HAase在正常人、OSCC患者、口腔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的活性变化.结果 OSCC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唾液中HAase活性的2~3倍,而正常个体与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5.0 U/L为界值,根据HAase的活性检测OSCC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65.00%;HAase活性与OSCC临床分期和颈淋巴转移正相关(P<0.01),而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 HAase与OSCC的生长和侵袭密切相关,以唾液中HAase的活性为标记物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目前尚不能作为OSCC诊断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前言菌斑是口腔中两大疾患——龋齿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菌斑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在牙齿表面形成了一层后天获得性膜,然后口腔内的细菌在这层膜上附着、增殖。关于菌斑形成的机制,目前还看法不一。但是对于牙垢的形成,首先是通过牙面上获得性膜开始的,在这一点上见解基本是一致的。如Kleinberg(1970)和Hay(1973)报告了唾液中的各种糖蛋白(glycoprotein)对  相似文献   

17.
免疫与龈炎牙周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廿年来,免疫学发展十分迅速,扩展到临床各学科。口腔工作者也不断地应用其新概念新技术来探讨口腔局部的免疫、口腔疾病与免疫的关系。本文就免疫与龈炎、牙周病作一简述。一、口腔免疫口腔局部免疫包括有口腔粘膜的屏障作用,口腔淋巴组织,唾液及龈沟液等四个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OLP)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30例OLP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唾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检测,并对OLP患者采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观察治疗6周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唾液中ALT、AST、LDH含量的变化。 结果 OLP患者组经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6周后,自觉症状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充血、糜烂、白色病损消失或减轻;OLP患者组治疗前唾液中LD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LT、AS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经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6周后唾液中LDH含量明显降低。 结论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上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唾液中ALT、AST水平与OLP无明显关系,LDH含量的升高可能与OLP 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唾液中存在着多种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相当一部分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存在、颈转移、复发等关系密切。检测和监测唾液中肿瘤相关生物标记物可有助于发现部位深在的、隐匿性肿瘤,判断颈淋巴结转移和治疗后的复发趋势。本文就文献报道的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相关的唾液生物标记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使用树脂进行龋齿治疗前后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的变化.方法 招募志愿者20名,对其口腔内所有龋齿去净龋坏组织后使用不含氟树脂材料进行充填,分别收集充填前及充填后第1、2、3、4周的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轻唾-杆菌肽琼脂培养基厌氧培养48 h后检测变异链球菌数量,比较其在龋齿充填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龋齿行树脂材料充填后1周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较充填前下降明显(P<0.05),充填后2、3、4周较充填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患龋个体进行龋齿备洞后的树脂充填能在短期内降低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含量,但随时间推移,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会逐渐恢复到治疗前的状态.单纯依靠龋齿充填治疗并不能改变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