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发生于涎腺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重要特质是嗜神经侵袭,这一特质是其在临床手术中很难被彻底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肿瘤细胞的残留易导致肿瘤术后复发,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因此,深入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这一特性的分子机制对克服这一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样囊性癌多发生于涎腺,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是该治疗方案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尚不理想.本文主要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方面介绍涎腺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新进展,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carcinoma ,MEC)是涎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 12 % ,恶性肿瘤的 3 0 % [1] 。ME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术后生存率较高 ,一些术后复发的患者仍能够带瘤生存多年。本文就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做一探讨。1 材料和方法选择作者的二所医院口腔科 1983~ 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MEC初治患者 71例 ,随访其 5年内的复发情况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3 9例 ,男女比例 1∶1 2 2 ,年龄 10~ 74岁 ,中位年龄 3 9岁。大涎腺 41例 ,小涎腺 3 0例 ,病程 1月~ 162月 ,平均5 2 75…  相似文献   

4.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不仅手术后易局部复发,而且容易发生血行转移、沿神经纤维转移。目前对涎腺腺样囊性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仍是手术和放射治疗。我院自2002年10月~2008年12月,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合作,术后放射性粒子125Ⅰ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1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ermo-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Derm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rmo-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20例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Dermo-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Dermo-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嗜神经侵袭、术后复发及远位转移有关(P〈0.05)。结论 Dermo-1蛋白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分化调节、嗜神经侵袭及远位转移有关系,检测Dermo-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但却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早期易沿神经扩散,且容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鉴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独特生物学特性,本文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学、诊断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小涎腺和大涎腺中较小的腺体 ,常见发生在腭及舌下腺 ,而在涎腺以外罕见发生。我科曾诊治 1例原发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 ,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 ,2 5岁 ,病案号 140 479。于 1998年 8月 31日因左面隆起畸形、左眼球突出、左上后牙肿痛 1年 ,多次消炎治疗无效而来我院诊治。门诊以左上颌窦癌收入科室。临床检查 : 左面部隆起畸形 ,面部感觉麻木。左眼球突出 ,眼球运动轻度受限 ,无复视。左鼻中隔 ,鼻粘膜光滑、完整。张口不受限 ,口内以 4- 8牙槽为中心颊腭侧肿胀 ,质较硬 ,轻压痛 ,表面粘膜无溃烂 ,…  相似文献   

9.
涎腺疾病     
20051965 紫杉醇及β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毒作用的研究;20051966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与P53基因的修复;20051967 腮腺癌术后放疗的评价;20051968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53、PCNA评分和Bcl-2表达与病理分型和复发的关系;20051969 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供体制备;20051970KAT性腮腺炎8例报告……  相似文献   

10.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47例局部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由于其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必要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方法 通过对 47例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原发部位、组织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分析和统计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了解和此病相关的各种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腭部病灶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5 2 % ,2 9% ;舌部的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6 3% ,38% ;筛状型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33% ,2 5 % ;实体型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80 % ,6 0 % ;早期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2 0 % ,2 0 % ;晚期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80 % ,5 0 % ;综合治疗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36 % ,18% ;单纯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 71% ,5 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该肿瘤的临床分期 ,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综合治疗的应用是直接影响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廖圣恺  卢保全 《口腔医学》2000,20(2):101-101
腺样囊性癌是口腔涎腺中好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好发于小涎腺和大涎腺中较小腺体,除涎腺外,鼻、咽、气管、口底等均有可能发生,但发生于颌骨的腺样囊性癌实属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患者许××,男,54岁。患者住院前发现左下颌外侧体部有一蚕豆大小肿块,无不适症状,肿块逐渐增大。1月后肿块与左下后牙开始疼痛,在当地医院拔除678。术后疼痛更甚,给予抗炎类补液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遂来我院就诊,拟“左下颌骨恶性肿瘤”收住。临床检查: 两侧颜面部不对称,左下颌骨体部明显膨隆,表现皮肤无充血、无溃烂,可触及大小约4cm×3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问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45例(38.79%),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肿瘤发生在软腭者38例,硬腭者33例,软硬腭交界处者45例。11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95例获3年以上随访,良性肿瘤复发率为7.4%,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2.0%。结论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在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涎腺腺样囊性癌初诊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于术后1个月内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常规放疗60Gy,每周放疗5次。化疗采用经基喜树碱10mg/mz,3次/周,于放疗前2~4h给药。第1、2、4、5周给药,第3周不给药。采用CT、MRI、B超、X线观察有无复发和转移。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理:对有胃肠道反应者,采用恩丹西酮,用经基喜树碱前30min给药。对有白细胞下降者,立即停药,采用G—CSF升高白细胞至达到正常值。监测血象,注意病房消毒,预防感染。结果:1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经3~17月的随访无复发生存率为100%,末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化疗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经短暂停药或用恩丹西酮、G—CSF可恢复正常。结论:经基喜树碱联合同期放疗可预防涎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同期放化疗末见其毒性明显增加,长期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舌下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55-2005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30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6岁。腺样囊性癌为舌下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56.7%);临床分期中Ⅲ期最常见(56.7%),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率为30.0%,远处转移率为26.7%。结论舌下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为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原发灶切除配合颈部淋巴清扫术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应适当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 ( 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5例 S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 ( CK) ,平滑肌肌动蛋白 ( SMA)在 SDC中的表达 ,并与腺样囊性癌对照。结果  1例术后 2年死于全身广泛转移 ,2例带瘤生存 2~ 5年 ,2例失访。5例 SDC镜下呈典型导管癌表现 ,侵犯神经、血管壁和周围的软组织。 2例曾误诊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 CK阳性 ,SMA阴性 ,示肿瘤细胞为导管上皮。结论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涎腺癌 ,易发生转移 ,预后差。彻底手术联合放疗和 (或 )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腭部涎腺之恶性肿瘤,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好发于腭部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在腭部腺性上皮癌中居于第一或第二位。我们自1970年至1987年底以前,曾收治腭部涎腺之腺样囊性癌35例,其中资料较全并取得随访结果的有30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着重谈谈我们对这一肿瘤进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收集2001~2008年收治的2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黏液表皮样癌中腮腺13例(65%),副腮腺1例(5%),腭部2例(10%),颌骨2例(10%),颌下腺1例(5%),颊黏膜1例(5%)。其中11例为高分化,4例为中分化,1例为低分化,其余未分级。2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视肿瘤部位及分级而定),其中4例行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清扫术,17例行术后放疗。3例因面神经受累同时切除面神经,其中1例行面神经吻合术,1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手术半年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5年,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2.44年。获随访的18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时应重视原发灶切除的彻底性,在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同期进行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对于术中切除不彻底,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为中低分化病例应进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8.
腺样囊性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较常见,早期常以无痛性肿块出现,晚期则以疼痛等神经症状为多见,我科曾遇见2例术前误诊为颌间疤痕挛缩引起的假性颞颌关节强直,术后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现将其作一报导,供同道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63例涎腺ACC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指标进行Kaplan-Meier检验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3例涎腺ACC患者术后3、5、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7.64%、68.31%、39.2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73%、57.17%、38.9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病理类型、神经侵犯、手术方式、放/化疗、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结论 高TNM分期、实性病理类型、神经周围侵犯、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等是涎腺A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能缩短术后生存时间;手术加放/化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KIP蛋白和NPRL2蛋白在52例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26例癌旁腺样囊性癌组织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RKIP和NPRL2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腺样囊性癌组织、癌旁及正常涎腺组织中RKIP和NPRL2的阳性率分别为48.08%、76.92%、93.33%和46.15%、80.77%、93.33%;腺样囊性癌组织中RKIP和NPRL2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涎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