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与轴位平扫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62例,采用MDCT进行颈椎轴位平扫,在ADW 4.2工作站进行MDCT三维重建,分别根据轴位平扫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阳性率。结果:共观察椎间隙372个。其中通过MDCT三维重建发现突出椎间盘152个,阳性率40.9%;通过轴位CT平扫发现突出椎间盘121个,阳性率32.5%;两种方法诊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DCT三维重建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较轴位平扫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颈椎间盘突出症146例CT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颈椎间盘突出的大小、类型、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①颈椎间盘突出症为多节段性,常发生于颈4~5及颈5~6节段。②颈5~6节段最多见,本组共142例,占97.3%。③在中央型及侧方型中,以中央型多见,共135例,占92.5%。④在153例中央型突出中,轻度(<2mm)54例,中度(2~4mm)66例,重度(>4mm)15例。结论CT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快速、准确,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16例139个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均因下腰背及下肢疼痛而行常规L3-S1椎间盘轴位CT平扫,扫描层厚5mm,层距4—5mm。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1两个椎间盘,133个(占95.7%),两个椎间盘并发突出以L4-5和L5-S1常见,占91.3%(21/24)。伴黄韧带肥厚13例,侧隐窝狭窄16例,骨性椎管狭窄8例,椎间盘真空征20例。结论: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主张凡CT能明确诊断者可不必行脊髓造影检查,为避免漏诊、误诊,检查前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结果:本组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CT表现为突出于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以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多见。其中中央型突出53例(27%),旁中央型突出125例(占63%),外侧型突出20例(占10%),L.3—4椎问盘突出16例(占8%),14—5椎间盘突出109例(占55%),L5一S1椎间盘突出73例(占37%),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40例(占20%)。结论:CT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程度,同时也能显示神经根及硬膜囊,因此C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 CT 或 MRI 检查明确诊断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均行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依据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19例(37.5%),良29例(58.3%),差2例(4.2%),优良率92.5%,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是一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患者在CT下摘除髓核。用压腹定位器推开肠管,CT扫描明确靶椎间盘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解剖位置及相互关系,模拟画出最安全有效的路线,测出与人体各解剖平面的角度,将工作套管置入靶椎间盘中心,逐步施行手术。术后靶椎间盘扫描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查随访。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摘除髓核组织和/或突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3个月至12个月复查68例,症状和体征显效62例(占92%),有效6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CT检查突出物完全消失58例(占87.9%),明显缩小10例(占12.1%)。结论:CT引导经腹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简便、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cT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8年6月~2012年9月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72例,将其普通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x线平片显示72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30例,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16例,脊柱生理曲度变直或侧弯26例。诊断率64%(46/72)。cT显示72例患者中共有83个椎间盘突出,其中椎管内突出75个,椎管外突出8个。诊断率1.0%(72/72)。二者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效果明显优于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1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结果:15例均成功,随访1~16个月,优良率93.3%,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行胶原酶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 自无创伤性的影像CT、MRI检查应用以来,颈椎间盘突出症进一步得到了明确诊断。以往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牵引、按摩、局部用药等保守治疗为主,但一部分患者难以奏效。只:有靠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部分术后颈部活动受影响。继周义成报告用经皮穿刺摘除术(PCD)治  相似文献   

10.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自无创性影像学CT、MRI检查应用以来,该症诊断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量化评价方法和单纯牵引、综合物理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椎间盘突出物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单纯牵引组40例,牵引加中频电和磁热中药透入的综合疗法治疗组67例,并对颈椎间盘突出物进行CT量化评价及随访研究。结果:两疗程治疗后其显效率为82.97%,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u=2.33,P<0.01)。CT量化评价值与临床症状及体征呈明显相关(r=0.96,P<0.05)。CT随访发现,治疗后椎间盘突出物矢状径无显著减小(P>0.05),CT量化评价值有明显的减小(P<0.05)。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颈椎间盘突出矢状径的减小作用不显著,CT量化评价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6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其特点。采取颈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并对其中33例进行6~59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结果:在MRI片上,本病可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以前者居多。随访结果显示:术后优良率为91.7%。结论:MRI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颈前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退变809例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0 9例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表现与CT所见。结果 根据不同的CT表现特征 ,把腰椎间盘退变分为椎间盘变性膨出 96例 ,椎间盘突出 713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SM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CT显示骨性椎管狭窄5例,其中先天性狭窄3例,椎体缘骨质增生22例,钩突和关节突关节增生20例,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23例,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13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变性28例,后纵韧带增厚21例,黄韧带增厚7例,全部病例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其中脊髓变性6例。结论 CT、MRI是重要的检查CSM的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割抽吸术(P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1例经临床和MRI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施行PCD,观察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和突出髓核还纳程度、椎体的稳定性。结果 PCD术后6个月及1、2、3、4年优良率分别为83.2%,86.1%,86.0%,85.7%,66.7%.36例合并失稳者随访3个月至1.5年无一例失稳加剧。并发椎间盘炎1例,穿刺点小血肿3例,脊髓一过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前突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的CT诊断及其一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合并腰大肌和前纵韧带受累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有腰背痛或腰腿痛,均行腰椎间隙横断面CT薄层平扫。结果:56例共有71个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多发生于L3-4,共51个;发生于L4-5有16个;其它部位4个。腰大肌受累31例,前纵韧带受累15例,两者均受累10例。结论:腰椎间盘前突或/和侧前突可挤压推移腰大肌或前纵韧带,加上其化学或免疫的作用可导致腰背痛或腰腿痛。CT能较好地反映这些影像学改变,并具有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提高CT对LDH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CT诊断LDH并经手术探查的21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95.4%,文中将LDH分为①中央型;②偏侧型;③椎间孔型;④极外侧型;⑤脱出型。结论CT对LDH的诊断和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价值。重视区分髓核脱出及纤维组织增生对提高LDH的CT诊断率和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