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足是影响外科手术结局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外(PN) 与肠内( EN)两种,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具有更符合生理、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并发症少且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只要患者存在部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应尽可能首先考虑肠内营养支持.本文结合近几年肠内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38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营养支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低,住院时间缩短,血清蛋白增加明显,加快了机体康复。结论 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各脏器的储备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手术康复。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茂祥  韦枝红  侯梅萍 《广西医学》2004,26(10):1421-142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法 机械通气危重病人 5 2例随机分为要素膳肠内营养 (17例 )、全营养食物匀浆肠内营养 (15例 )、全肠外营养 (2 0例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各组病人脱机时间接近 ,营养效果相似但肠外营养较快达到氮平衡 ,感染性和营养性并发症无差异 ,全肠外营养费用高 ,肠内营养尤其是管饲全营养匀浆费用低廉。结论 机械通气病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可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相似 ,肠内营养经济、简便、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和保持 ;而全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准确、迅速。两者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夏小红 《吉林医学》2012,33(33):7352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神经外科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外科中的应用及最新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7.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其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李建华 《大家健康》2013,(11):29-30
目的探讨有效经济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随机将收入我院的83例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42例入院就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41例实施半场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费用、蛋白代谢及精神状态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精神状态,言语对答及反应均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血清前白蛋白(PRE)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半肠内+半肠外营养支持都能有效改善营养不良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营养指标。而全肠内营养具有较少的治疗费用,是营养不良患者经济实惠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例临床小肠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效的总结,探讨小肠移植中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方法 对2例小肠移植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术前采用肠外营养(PN)辅助肠内营养(EN)的营养支持方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采用先给予全肠外营养(TPN),接着PN+EN,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术后小肠吸收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体重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术前行营养支持治疗后体重均有所增加,营养状况改善,顺利进行手术;术后2例患者小肠吸收功能恢复良好,均从TPN顺利过渡到TEN,时间分别是术后20和24 d.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是小肠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使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还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并且肠内营养的花费也比肠外营养便宜,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索的营养支持方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