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方法和中,远期随访情况。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选择4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麻下经口插入食道超声探头,手术开始前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根据VSD的位置,形态和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胸骨下段3-4cm切口暴露右心室,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心室,在超声引导下经过室间隔缺损,释放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公司),食道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术后24h、72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予以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8例患者中45例(94%)封堵成功,3例中转开胸,TEE显示封堵器与VSD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2例头痛3天后自愈,l例轻度血红蛋白尿,3天后恢复,2例患者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个月心电图均恢复正常。1例术后1个月迟发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年后心电图均恢复正常。术后共完成中长期电话及来院随访41例,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1~48个月)。所有随访到患者均无封堵器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猝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彩超提示微量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瓣返流由微量加重到少量l例,新出现三尖瓣微量一少量返流6例,新出现二尖瓣微量一少量返流3例,余患者心功能均正常。随访中,新发各类传导阻滞总共4例(RBBB2例,LAFB1例,LRBBB+LAVB1例)。研究结果显示,与文献报道经皮介入治疗先心室缺相比,应用经胸室缺封堵器术后短期及中长期随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经皮介入封堵器。结论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成功率高,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皮封堵器及外科修补术,是一种疗效可靠,损伤小,安全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特别是术后瓣膜返流和迟发型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 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 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 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 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O%,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一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鼎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介入治疗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620例经TCVSD治疗中失败的50例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综合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原因。结果全组介入治疗失败发生率8%(50/620)。无膜部瘤破裂,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持续溶血。16例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8出现放置后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因反复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停止手术4例,释放封堵器后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收回封堵器3例,术后出现无法恢复的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外科取出封堵器3例。4例出现三尖瓣返流加重。4例肌部VSD失败病例中,2例建轨困难,2例分流量小于2mm。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TC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症,结合多种检查方法,采用正确的封堵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外科微创室间隔封堵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实验组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均为26例。结果实验组2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室间隔缺损大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创伤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邓劲松  韦华  张日英 《现代保健》2014,(20):142-143
目的:研究探讨婴幼儿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近2年内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氯胺酮、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并使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对患儿进行麻醉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体温、尿量等),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并对患儿的麻醉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手术总时长、住院时间等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患儿在麻醉维持期间,可适当调整七氟烷的体积分数并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的用量。结果:所有患儿的经食管超声室间隔封堵手术的手术总时长为62-118 min,平均(82.4±16.4)min;患儿的麻醉时间为43-73 min,平均(56.3±8.3)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50-214 min,平均(100.5±10.7)min;住院时长为3-5 d,平均(3.2±0.8)d。60例患儿中,58例患儿手术成功,1例患儿在封堵伞释放的过程中脱落,封堵手术失败,行体外循环修补手术;1例患儿的室间隔缺损为4 mm左右,引导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改行体外循环修补手术;上述2例患儿二次手术修补成功,且均在7d内出院。结论: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并使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的方法安全有效,但需要注意加强患儿的循环与呼吸功能监控,保证围手术期患儿的生理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主动脉径路修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并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的外科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3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主动脉瓣置换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低心排,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术后及术后3个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肺动脉瓣返流较术前减轻.结论 经主动脉途径修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可以避免多个切口,修补确切,可以保护肺动脉瓣.  相似文献   

8.
方荔香 《医疗装备》2022,(22):34-3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室间隔缺损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生后3个月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5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接受为期24个月的随访,分析新生儿时期室间隔缺损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患儿的随访结果,并分析不同时期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腔内径变化情况[包括左心室与左心房]。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50例患儿中,明确诊断为肌部室间隔缺损13例,占比26.00%(13/50);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例,占比10.00%(5/50);膜部室间隔缺损32例,占比64.00%(32/50);所有患儿均接受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有11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包括5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6例膜部型室间隔缺损;有15例患儿的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占比30.00%(15/50);有24例患儿的室间隔缺损未闭合,占比48.00%(24/50),无失访及死亡患儿;在15例自然闭合患儿中,有10例为肌部室间隔缺损,占比76.92%(10/13);有5例为膜部型室间隔缺损,占比15.63%(5/32);与出生后...  相似文献   

9.
杨瑛  侯传举 《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08-111
研究了实时三维超声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情况,综述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之前的诊断,介入治疗中的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的优势,最后指出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技术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对10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施行直视修补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现右冠状动脉气栓2例,经对症处理后顺利停机.术后7~10 d痊愈出院.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胸部X线片示肺血流量减少,心影缩小,无残余分流.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安全可行,适用于多数室间隔缺损患者,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能有效防止残余漏和传导系统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低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6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结果 本组无外科手术死亡病例.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5/12),不相符率58.3%(7/12)(P>0.05).术后ASD直径平均(31.0±1.0)mm,较术前诊断的(26.0±2.3)mm增大(P<0.05).术后VSD直径平均(5.0±0.8)mm,与术前诊断的(4.0±0.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 3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SPVS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SPVS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215例,误诊26例(10.79%,26/241).合并主动脉瓣脱垂42例,心电图多表现为左室肥大.均行室间隔缺损(VSD)心内修复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6例,合并其他病变亦同期处理.术中证实VSD大小比术前彩超测量值偏大.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一例出现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3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随访率95.44%(230/241),NYHA心功能Ⅰ级189例,Ⅱ级41例.均无VSD残余漏.行AVR或AVP患者,术后轻度关闭不全1例,余关闭良好,其他合并病变处理随访结果亦满意.结论 加强对SPVSD的全面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积极手术治疗,合理处理主动脉瓣病变及其他合并畸形或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锌指蛋白41(zinc finger protein 41,ZNF41)是否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的血清候选标志物.方法 收集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血清和与之性别、年龄、民族等频数相匹配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各20例,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USA)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锌指蛋白41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锌指蛋白41在4组血清中均有表达,但VSD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均有P<0.05);ELISA检测结果可知VSD组的血清锌指蛋白41浓度为(136.72±56.44) pg/ml,ASD组为(94.54 ±41.98) pg/ml,TOF组为(100.69 ±37.08) pg/ml,健康对照组为(82.08 ±42.46)pg/m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进一步两两比较,VSD组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其他3组两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锌指蛋白41在VS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是VSD的血清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干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独特的解剖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9年4月共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患者150例,其中干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13例.结果 本组13例患者的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类型: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2例,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狭窄3例,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瓣环狭窄8例;室间隔缺损为干下型,直径1.5~3.0 cm;主动脉骑跨率30%~50%.全组治愈12例,死亡1例,病死率7.7%(1/1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1个月至6年,紫绀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复查心脏超声,4例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1例室水平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9例右室流出道未见残余梗阻.结论 干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高,精确的室间隔缺损补片远端缝合技术、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的充分疏通,尽量减少跨瓣环补片和较小的室间隔缺损补片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总结其技术要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20例儿童膜部瘤VSD患儿,根据左室造影结果分别植入不同型号的PDA封堵器,封堵器腰部直径(10.4±2.6)mm;术中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室造影,观察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20例采用PDA封堵器治疗的膜部瘤VSD患儿中,1例Ⅳ型VSD患儿,因术后残余分流≥2 mm而放弃介入治疗;1例Ⅲ型多孔型VSD患儿术后少量残余分流(<2mm),1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术后心电图正常(或与术前一致)1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6 d.结论 经导管采用PDA封堵器治疗儿童膜部瘤VSD疗效可靠,治疗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根据膜部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确定封堵部位,是介入治疗该种类型VSD的可选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with pseudoaneurysm b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occlusion devices in children and summarize the skil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20 membranous VSD cases in children.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angiography, various kinds of the PDA occlusion devices was implanted.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waist of the occluder was ( 10.4 ± 2.6) mm. Examination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mmediately and left ventricular angiography after the occluder was implanted 15minutes later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Results In the 20 patients, one of the Ⅳ type VSD patient was quitted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residual shunts(≥2 mm). Slightly residual shunts ( < 2 mm) was found in one Ⅲ type VSD patient with multi-outlet. And disappeared in 1 month after the procedure, which VSD patient was confirmed by TTE. Thirteen cases were normal by EKG examination (or the same before procedure).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as found in 4 cases. First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was found in 1 case and paroxysmal junctional tachycardia was found in 1 case. All of them were recovered in 1 week.Conclusion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PDA occlusion devices for membranous VSD with pseudoaneurysm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key of the procedure is to select suitable occluder and suitable position to plant them according to the membranous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pseudoaneurysm. It is a facultative method for transcatheter therapy this kind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对26例嵴内型VSD患者行介入治疗.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破口直径3~9mm,平均(4.7±4.5)mm.距肺动脉瓣>2mm,距主动脉瓣>1 mm,并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6例患者中21例封堵成功,5例失败,成功率为80.8%.术后即刻左室造影示少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残余分流3例,均在术后1 d至3个月消失,术后即刻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例,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术后1周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即明显缩小(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及以上各项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前合并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3例LBBB,5例在术后2~14d恢复正常,6例在出院时未恢复正常,包括4例RBBB,2例LBBB.随访1个月时,1例RBBB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时,1例RBBB恢复正常,余在随访期间持续存在.结论 应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嵴内型VSD是安全有效的,近中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导管ASD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心脏形态和大小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36例ASD患者经导管ASD封堵治疗术前、术后3 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右房长径(RAD1)右房横径(RAD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房前后径(LAD)。结果ASD封堵术后3 d及术后3月,RVEDD、RAD1、RAD t逐渐缩小;LVEDD、LVEDV和LAD逐渐增大。术后6月随访时,RVEDD继续缩小,LVEDD和LVEDV继续增大,RAD1、RADt和LAD无进一步变化。结论ASD封堵术治疗既减轻了右心容量负荷,使右房、右室内径缩小,也改善了左心的几何构型,使已经缩小的左房、左室逐渐增大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新的连续缝合技术修补膜周大室间隔缺损(VSD),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手术治疗321例膜周大VSD,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70例采用间断缝合法修补;B组116例采用传统连续缝合法修补;C组135例采用新的连续缝合技术修补.结果 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c组最短,分别为(48±36)min和(26±18)min;残余分流在C组无一例发生,发生率均较其他两组低(P<0.05);各组均无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但都有第二度AVB,C组为0.7%(1/135),低于A组的4.3%(3/70)(P<0.05),与B组的0.9%(1/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3年均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三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尖瓣关闭不全A组为8.5%(6/70),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新的连续缝合法能减少手术阻断及转机时间、减少心内异物存留、简化手术原则及操作技术,减少了残余分流发生、不增加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后左房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功施行封堵治疗的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49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左右径及左房相关容积.结果 治疗后2d及1、3个月,左房左右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左房左右径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6±4.78)mm比(34.63±5.60) mm,P<0.05];治疗后2d,左房储蓄容积较治疗前减小[(30.84±4.24) ml比(32.43±4.30) ml,P<0.05],治疗后3、6个月均进一步改善[(30.51±4.97)、(28.94±5.97) ml比(32.43±4.30) ml,P<0.05或<0.01];治疗前后左房主动收缩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及1个月,左房被动排空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左房被动排空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10.28±5.51)、(10.27±4.82) ml比(12.31 ±3.51) ml,P<0.01];治疗后2d,左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左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70±7.00)%、(45.47±5.23)%、(48.55±7.86)%比(37.39±4.84)%,P<0.01].结论 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封堵治疗后左房形态及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边缘不足(<5 mm)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7例边缘不足的继发孔型ASD患者术前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得缺损最大直径平均为(22.89±8.08)mm,根据ASD边缘不足分为前缘(主动脉缘)不足型、后缘(主动脉对侧缘)不足型、下缘(下腔静脉缘)不足型及复合不足型,分别制定封堵策略,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或经右胸小切口进行封堵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48~72h及3个月时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分流,同时测量右心大小以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中前缘不足型20例(0~4 mm),下缘不足型3例(1~4 mm),后缘不足型1例(2 mm),复合不足型3例(前缘、下缘均<5 mm).27例ASD患者中成功封堵26例,1例术后1 h发现封堵器脱落改行直视修补术,成功率96.3%(26/27).26例患者封堵后右房及右室内径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缘、后缘或下缘<5 mm的继发孔型ASD可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