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向晖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1):692-693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具有清胆和胃 ,清热化痰 ,清心安神等功效 ,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笔者遵其方义 ,应用本方加味 ,治疗儿科多种病证 ,取得较好疗效 ,现采撷病案四则。1 间质性肺炎女 ,1 0岁。反复咳嗽 3个月 ,曾先后服中西药物 ,疗效不佳。近半月咳嗽加重 ,痰多色黄 ,胸脘满闷 ,伴纳呆 ,恶心 ,心烦 ,口渴 ,夜眠不宁 ,尿赤便干 ,于 2 0 0 0年 8月 1 2日来诊。查体 :面红 ,咽充血 ,舌红苔黄厚腻 ,双肺呼吸音粗 ,脉滑数。胸片示 :双肺纹理增粗 ,肺门模糊 ,中下肺野见不规则条索状及网状阴影。西医诊断 :间质性肺炎。综…  相似文献   

2.
3.
王小芸  宋明锁 《光明中医》2014,(10):2055-2057
宋明锁老师的经验方栀子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减化裁而成。此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治疗小儿疾病每获良效。本文简要列举其在抽动症、癫痫、眩晕、梦魇、遗尿等的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4.
赵成莉 《陕西中医》1993,14(9):411-412
<正> 名老中医午雪峤主任医师治疗小儿疑难病症常从治痰入手,每以温胆汤加减应用而获显效。现举笔者随师诊治验案3则。1 头痛张某,女,10岁。因头痛1月余于1991年7月11日初诊。近1个多月每日头重如裹,前额闷痛,晨起加重,脘腹胀满,纳呆恶心,夜眠不安,二便调。患儿自天热以来,饭菜不思,贪吃冷饮,证见形体倦怠,表情痛苦,白睛不黄,鼻通气畅,胸腹平坦,肝脾未及。舌质红、苔白厚腻,脉象沉滑。做脑电图,肝功、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发现,辨证属痰湿阻滞中焦,痰浊上犯清  相似文献   

5.
黄连温胆汤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名方,凡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各种病症,均可加减使用,在儿科临床应用亦广泛。  相似文献   

6.
7.
陈辉清主任擅用温胆汤治疗证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导致的咳嗽、呕吐、厌食、夜啼、抽动-秽语综合征、胃脘痛等儿科疾病,并举案例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源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由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陈皮、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引起的胆怯易惊,虚烦不寐,失眠多梦,呕吐呃逆,头晕目眩,胸闷口苦等症。笔者在儿科临证中常以温胆汤随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用之灵验,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则病案介绍徐荣谦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小儿夜惊经验。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夜惊由于小儿惊恐伤神、胆气不宁、小儿胆气怯弱、胆气虚寒所致者,临证中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乃中医名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陈皮3两,甘草1两,茯苓1.5两”。方中药味已有变化。及至明代《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历代论述颇多。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笔者对温胆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介绍唐彦教授在临床上活用升降散治疗儿科疾病的案例,临床疗效可,体现升降散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14.
<正>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后世温胆汤所载方药与之有所不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千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相似文献   

16.
17.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胆汤立方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于其制方精要,配伍巧妙,自南北朝时期始,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其中尤以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最为出名。在《集验方》亡佚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  相似文献   

18.
<正>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原方中无茯苓而有生姜,且量较重。目前临床所用多为《医宗金鉴》所载的温胆汤。本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枳实以下气,加竹茹以清热。全方温凉并用,清热而不寒,下气而不泻。主治胆经痰热,虛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症。单纯的二陈汤重在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内停,胃失和降。温胆汤重在清胆和胃,用于痰热上扰而  相似文献   

19.
陈鲁  曹宏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4):247-248
温胆汤源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要为虚烦不眠、头晕目眩、胸闷、惊悸、口苦呕吐而设 ,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之功。笔者宗异病同治之旨 ,以此方随证化裁 ,用于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兹举验案如下。1 癫痫男 ,6岁 ,1 999年 1 0月 2 1日初诊。患儿发作性昏仆、抽搐已 2年 ,每次发作持续 1~ 2 min后自然清醒 ,原每 2个月发作 1次 ,近几个月来发作频繁 ,半月即发作 1次 ,伴有胸闷、头昏、喉中痰鸣 ,口角流涎 ,纳呆。检查 :面色黄而无华 ,舌苔白腻 ,脉弦滑。脑电图…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在多部医籍中均有记载,如《兰室秘藏》、《卫生宝鉴》、《保婴撮要》、《外科正宗》等,但都名同而方异。现多用者为《医方集解》所载,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及生甘草10味药物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等功效,临床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笔者遵其方义,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儿科多种病证取得良效,现采撷验案四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