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 8例肝癌患者共 33个瘤灶 ,中等大小肿瘤 (3~ 5cm) 9个 ,大肿瘤 (>5 .1cm) 2 4个。射频消融术后 2~ 8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采用术后 1月增强CT扫描和临床随访评估。结果 RFA术后CT扫描见治疗区仍有残留癌灶。TACE后CT扫描见大部分残留癌灶碘油沉积良好。 2 0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 2 5例临床随访 ,累计生存率 >1年 88.0 % ,>2年 72 .0 %。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一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与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联合应用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行ALPPS联合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治疗的1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例58岁女性患者,术前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约12.0 cm×10.5 cm×17.0 cm巨大肿块,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经术前评估后采用ALPPS治疗,Ⅰ期行联合肝脏离断及门静脉结扎术,术中辅以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技术,术后第21天CT结果示肝左外叶体积占总肝体积比例约57.64%,Ⅰ期手术后第24天行Ⅱ期手术(肝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手术过程顺利,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示:中分化肝细胞癌,多灶,最大径13 cm。术后6个月随访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未见肝内新发病灶及其他转移灶。结论 ALPPS联合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治疗巨块型肝癌效果较好,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成像能够立体呈现解剖细节,有助于术前估算剩余肝脏体积与术中定位,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螺旋CT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评价小肝癌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随访过程的价值。方法对28例小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螺旋CT随访。结果术后1个月CT显示25例肿瘤完全坏死,其中19例肝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均无强化,6例动脉期边缘薄环状强化;3例发现肿瘤残留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25例肿瘤完全坏死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CT随访示毁损灶较术后1个月缩小,无强化,其中2例术后6个月发现肝内异位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是小肝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评价其疗效及随访的有效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LIP评分系统对可手术切除性肝癌术式选择的作用及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4年157例行根治性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CLIP评分系统0分、1分、2分和大于等于3分的标准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比较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 本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6%、45.2%、35.7%,各组间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LIP评分0分组中,行规则性肝切除与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中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P评分系统是评价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工具;CLIP评分0分的肝癌患者作规则性肝切除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行不规则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79岁.因丙型肝炎19年,发现肝癌7个月,二次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后1个月于2008年9月24日入我院.患者于2008年2月体检时发现肝左外叶占位性病变,增强CT诊断为肝左外叶癌(LCLLL),最大径为3.7 cm,甲胎蛋白(AFP)3559.25μg/L(正常值0~9μg/L).当月在外院行TACE,后未随访,直至2008年8月复查增强CT,发现肝右叶再发肿瘤,最大径为2.2 cm,再次行TACE.患者19年前曾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型糖尿病11年,无冠心病等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58岁,6年前发现肝脏占位,行肝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1次,并在本院行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近1个月因偶发肝区疼痛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Ib期;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乙型",拟于全麻下行"CT引导下肝癌纳米刀治疗术"。术前ECG示窦性心动过缓,HR 55次/分。胸部CT示:右侧气胸伴少量出血可能(肝活检术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右肺尖陈旧性结核可能。PFT:FEV12.53L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联合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lion,TACE)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 例共49个癌灶,行经皮超声引导下的RFA,随后穿刺供瘤门静脉分支,对肿瘤行化疗栓塞术 (碘油+丝裂霉素C),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临床表现、AFP、B超、CT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中成功施行RFA+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26例共46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发生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消瘦、黄疸等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同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平均肝功能Child评分分别为(9.8 ±2.4 )分、(9.3±2.1)分和(8.1±1.9)分,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个月评分则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治疗后1个月、3个月AFP>400 μg/L的患者比例及AFP测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综合B超和CT结果示治疗后1个月86.4%的肿瘤病灶被彻底毁损,复发或未被彻底毁损继续行上述治疗,3个月时肿瘤病灶的完全毁损率达94.9%.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RFA联合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对TACE疗效不佳的肝癌患者的一种候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联合传统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TACE)和使用载药微球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D-TACE)治疗1例晚期肝细胞性肝癌伴肝内转移患者的经验体会。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于2018年10月收治了1例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行TACE的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对该患者总共施行了3次TACE治疗,总结相关经验。结果经MDT讨论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该患者施行了3次介入手术。第1次外院行cTACE治疗后复查CT检查示,肝脏病变内有碘化油沉积,且病灶较前稳定;第2次联合cTACE和D-TACE治疗后,复查CT检查示肿瘤内碘化油沉积较多,肿瘤较局限且明显缩小;第3次行cTACE治疗后,复查CT检查见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无进展。第4次cTACE治疗后该患者已获访2个月,随访期间肝内病灶稳定,无进展。结论晚期肝细胞性肝癌伴肝内转移不能行根治手术时,TACE是最佳治疗方案,联合D-TACE与cTACE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46例行腹腔镜手术难度评分≥8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资料,依据术前评估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CT增强组(n=22)和三维重建组(n=24)。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病灶评估、围术期和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血管侵犯判断的准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6例肝癌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术中死亡及中转开腹。三维重建组24例患者中有3例更改手术方案。CT增强组对血管侵犯判断符合率57.1%(8/13),三维重建组84.6%(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实际切除肝体积与剩余肝体积与CT增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T增强组(P<0.05)。三维重建组术后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明显小于CT增强组(P<0.05)。 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的肝切除术对手术难度大的肝癌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116例,转移性肝癌1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107例,单纯腹腔镜下RFA治疗15例,腹腔镜下门静脉右支结扎降期治疗6例.结果 107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7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中转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88例,包括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15例、超左半肝切除2例、中肝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11例、右后叶切除9例、单肝段切除29例;两个以上部位联合切除4例;非规则性肝切除15例.肝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228±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3±213)ml,无手术死亡,1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4)d.126例患者随访1~42个月,1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者于术后3~16个月死亡,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18±7)周,平均无瘤生存时间(105±7)周.行腹腔镜下BFA治疗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及11个月死亡;行腹腔镜下门静脉结扎的2例患者于术后行二期根治性切除.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二期肝切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共42例,其中行急诊(入院24~48 h)肝切除术24例,行TACE后二期(TACE后1~2周)手术18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围术期死亡率、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术后1年肝癌复发或腹腔转移率以及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和TACE后二期手术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多于TACE后二期手术患者(P=0.028、P=0.017),二者间的围术期死亡率(P=0.489)、肝功能不全发生率(P=1.000)、1和3年生存率(P=0.650、P=0.463)及1年复发率(P=0.6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现腹腔种植转移。结论对于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与TACE后二期肝切除均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中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采用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中期肝癌患者19例,术前采用肝功能Child评分标准、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等方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d结合肝功能各项指标对近期并发症进行评价,术后4周以血清甲胎蛋白、增强CT、超声造影检查为标准,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术后半年内每月行血清甲胎蛋白、增强CT、超声造影等检查1次,以后每2~3个月复诊1次.结果 术后7d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但无肝性脑病及死亡病例的发生;术后4周残留病灶占全部病例的10.1% (2/19),消融不全10.1% (2/19);术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3.2%、46.4%,平均生存时间22.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87个月.结论 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中期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适当的扩大了肝癌特别是中期肝癌手术探查的指征,最大限度的杀灭了肉眼可见的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例因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内无肉眼癌栓的右肝巨大肝癌患者,先行经皮选择性门静脉右支栓塞术。PVE术前、术后CT测量肝脏体积,评估PVE对肝脏体积的影响。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术前积极的心理沟通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良好的止痛及并发症观察等护理措施,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VE治疗,术后4周后随访,4例患者肝左外叶明显代偿性增生(23.4%~55.8%)。结论对余肝体积不足而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行PVE治疗可以提高肝癌切除率。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PVE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诊治原发性巨大肝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于2018年7月收治的1例巨大肝癌患者展开MDT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方式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系老年男性,3年前初次就诊诊断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细胞癌(小肝癌),拒绝行手术治疗,出院后自行口服中药。此次再次就诊时,患者的肝右叶肿瘤直径增大至10 cm左右,经MDT讨论后初步制定治疗方案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外科根治性手术。患者在14周内先后行2次TACE后,肝右叶肿瘤明显萎缩,肝左叶显著增生。于入院后5个月经再次MDT讨论后行经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历时270 min,术中出血量约500 mL,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术后发生一过性肝功能衰竭,经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于术后12 d康复出院。术后4个月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左叶明显增生,肿瘤无复发征象。继续随访。结论对于暂时无根治性手术指征的巨大肝癌患者,经过TACE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二期手术根治性切除机会。临床工作中应灵活应用MDT诊疗方式并贯彻巨大肝癌患者治疗的始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行肝切除术联合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行肝切除术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统计疗后生存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ALT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切除术联合TACE术后一年患者生存率为94. 00%,术后2年生存率为55. 00%,疗后3年生存率为30. 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病灶数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有无肝静脉癌栓是影响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生存率,患者病灶数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有无肝静脉癌栓是影响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96例,共110个癌灶,RFA治疗前1周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 观察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造影剂灌注情况等,同时行增强CT扫描,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内肿瘤RFA治疗,1个月后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以增强CT结果为标准,评估超声造影在肝癌RFA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RFA治疗前96例110个癌灶超声造影示动脉期均匀高增强83个,不均匀高增强27个; 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98个,等增强12个.RFA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示肿瘤无增强99个,边缘部分高增强11个; 增强CT示肿瘤无强化96个,边缘不规则强化14个,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6,P>0.05).对增强CT扫描边缘部分强化的14个癌灶再次行RFA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及增强CT 示肿瘤均无增强或强化.结论 超声造影对评价肝癌RFA治疗的近期疗效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2002年因肝癌(1cm×1cm)在当地医院行肝癌切除术,术后2年余发现右上腹无痛性肿物于2006年12月15日收入我院。有乙肝病史10年,CT示:肝脏边缘不规则,肝右叶见一约12cm×20cm的肿块,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退出,中心可见更低密度肿块境界欠清,突出腹壁,门静脉右支显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77岁,因“肝癌术后随访4年,发现肝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因右肝巨大肿瘤于2018年4月22日在本院行右半肝+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肝细胞肝癌(中-高分化),直径111 mm×94 mm。术后每3~6个月定期随访复查,2022年5月平扫CT及B超未见肿瘤,增强CT提示:肝左叶强化结节,较前新增(图1)。增强MRI提示:肝左叶强化结节,直径约8 mm,较前新增,复发不除外(图2、3)。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