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在肝细胞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果 PC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RT-PCR检测结果也证实PCNA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PC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PC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及其近癌旁组织微血管密度(MVD-CD105)分布,探讨MVD-CD105在HCC、近癌旁组织的分布规律、临床意义以及CD105标染HCC组织微血管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HCC组织、近癌旁组织MVD-CD105,比较HCC组织和近癌旁组织MVD-CD105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63例HCC及其近癌旁组织血管CD105阳性表达率为100%,近癌旁组织表达强度高于癌组织(χ2=9.184,P<0.01).HCC组织MVD-CD105为(58.37±21.45)/0.74mm2,近癌旁组织为(81.62±19.86)/0.74mm2,近癌旁组织MVD-CD105分布显著高于癌组织(t=2.438,P<0.05).HCC组织中的MVD-CD105阳性表达分布与肿瘤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近癌旁组织的MVD-CD105阳性表达分布与肿瘤TNM分期及2年存活时间有关(P<0.05).结论 CD105标染HCC组织MVD未体现出肿瘤微血管标染特异性.HCC组织MVD-CD105高表达、分布意味着肿瘤的局部转移和进展.CD105分子不能作为抗肝癌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靶标,但肝癌MVD-CD105的检测对于后续综合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肽酶N/CD13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10例肝癌患者癌旁组织及10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行单克隆抗体CD13检测.结果 40例(100%)肝癌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CD13阳性表达,肝癌癌旁组织中3例(30%)出现CD13弱阳性表达,10例肝血管瘤患者标本未见表达.CD13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AFP值、HbsAg、分化程度、Child分级及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3的表达量与患者的血清AFP值、HbsAg、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函数图发现CD13与患者生存时间呈反相关,但CD13表达量与患者肿瘤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可作为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原发性肝癌(HC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55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非肿瘤性正常肝组织中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Vimentin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1%,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7.3%,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E-cadherin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53,P<0.05).Vimentin在TNMⅢ~Ⅳ期组、低分化组、肿瘤结节多个组、转移复发组的表达分别高于TNM Ⅰ~Ⅱ期组(x2=7.267,P<0.05)、中高分化组(x2=4.045,P<0.05)、肿瘤结节单个组(x2=12.143,P<0.05)、无转移复发组(x2=7.267,P<0.05).E-cadherin的表达在肿瘤结节单个组高于肿瘤结节多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随访患者表明,Vimenfin阳性表达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mentin、E-cadherin参与HCC上皮间质转化过程,Vimentin的高表达、E-cadherin的低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CC患者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可协助HCC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Gli1、Gli3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36.1%,Gli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30.6%.Gli1和Gli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Gli1和Gli3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3,P<0.05).Gli3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年龄、肿瘤大小、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Gli1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具有相关性,且Gli1的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Gli1、Gli3蛋白表达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可能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9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YKL-4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及11例非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RT-PCR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90±0.29比0.36±0.18;P< 0.05).Western blot结果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13±0.21比0.44±0.15;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的阳性率(61.43%,43/70),高于非肝癌组织(27.27%,3/11),(P<0.05).YKL-40表达与肿瘤包膜、TNM分期及肿瘤转移相关(P=0.003,0.023,0.00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HBsAg状态、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YKL-40表达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差(x2 =15.715,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KL-40蛋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YKL-40参与肝癌恶性进展,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otch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110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Notch1表达情况,并分析Notch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1素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Notch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肝癌组织中,Notch1表达呈现不同结果:27.27%(30/110)阴性表达,29.09% (32/110)弱阳性表达,19.09%(21/110)阳性表达,24.55%(27/110)强阳性表达,56.36%(62/110)染色结果为低表达.部分癌旁组织中Notch1染色结果显示为弱阳性表达,其余均为阴性表达,癌旁组织中Notch1均为低表达.肝癌组织中Notch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卫星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等因素相关(,=6.490,8.959,9.068,23.432,22.123,P<0.05).Notch1高表达患者术后3年平均生存时间为8个月,显著低于Notch1低表达患者的20个月(Log-rank值=35.09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otch1阳性染色、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量、卫星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和AJCC分期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RR=3.364,3.402,2.164,8.548,9.470,16.717,6.0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otch1阳性染色、肿瘤分化程度、卫星灶、门静脉癌栓、AJCC分期是肝癌患者独立的生存预测因子(RR=1.883,2.787,3.460,5.254,2.952,P<0.05).结论 癌旁组织中Notch1为低表达,肝癌组织中Notch1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Notch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Notch1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肝癌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YB-1蛋白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2种肝癌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YB-1蛋白在58例HCC组织及相应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HCC 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细胞株QGY-7701、SMMC-7721、正常肝细胞株L02中核移位YB-1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在HCC组织,YB-1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其阳性率(72.4%,42/58)明显高于癌旁(41.4%,24/58及正常肝组织(35.0%,7/2) (P<0.05).其中18例(31.0%,18/58)HCC组织伴有明显YB-1核阳性表达,且核表达与HCC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相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同样证实核移位的YB-1蛋白在肝癌组织(0.474±0.10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核移位的YB-1蛋白在2种肝癌细胞株中均高于正常肝细胞株(P<0.05),其差异较织织更为明显.结论 YB-1蛋白在HCC中高表达及核移位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 R)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中CD90、IGF1R的表达,并以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作对照.随访33例患者,Kaplan-Meier法对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CD90、IGF1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9%( 23/36)、52.78%( 19/36),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0/20)、5% (1/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79.17%)比Ⅰ~Ⅱ期(33.33%)明显增高(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76.92%)比高中分化组(56.52%)明显增高(P<0.05).IGF1R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70.83%)比Ⅰ~Ⅱ期(16.67%)明显增高(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84.62%)比高分化组(37.38%)明显增高(P<0.05).CD90阳性表达和IGF1R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05).CD90阳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5 d,而阴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505 d(P <0.05),IGF1R阳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00d,而阴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408 d(P <0.05). 结论 CD90、IGF1R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4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mi-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Bmi-1mRNA阳性表达率为72.7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64%)(P<0.05);Bm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患者中Bmi-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阴性患者(P<0.05).但Bmi-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该4因素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1的表达上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