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模式和水平,探索其对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方便抽样,选择山东省青岛市、东营市、枣庄市12区县的38家基层医疗机构,问卷调查当日前去就医的患者和附近居民,共调查676人。结果:64.4%的患者总体上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人际信任(80.3%)高于体系信任(48.6%)。有明确基层首诊意愿的患者比例为60.4%,年轻、高学历人群的基层首诊意愿相对较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体系信任和人际信任可通过总体信任的中介作用影响基层首诊意愿,体系信任的回归系数比人际信任更大。结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际信任高于体系信任,但影响其总体信任和基层首诊意愿的首要因素是体系信任。当前亟需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体系信任,并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的改革契机巩固和突显基层人际信任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需方角度对纵向整合模式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仁和医院和礼贤中心卫生院组成的纵向整合模式为典型案例,利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PCAT-中文版(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病人采取出口调查。定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性数据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结果:纵向整合模式下,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CAT总得分为20.09,"首诊性"为6.59,"连续性"为3.27,"协调性"为4.58,"综合性"为5.62;三个延伸维度"以家庭为中心"为3.07,"面向社区"为1.86,"就医文化"为2.67;PCAT得分在患者就医次数和就医时间长短两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纵向整合模式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性较好,连续性和三个延伸维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未来应借助纵向整合模式的深入开展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连续性和向下转诊能力,并继续跟踪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需方角度对江苏省镇江市康复医疗集团和江滨医疗集团下基层医疗机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每一集团覆盖区随机抽取1个区,在该区再随机抽取1个基层医疗机构,利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中文版进行需方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康复医疗集团下基层医疗机构PCAT得分(25. 21)显著高于江滨医疗集团下基层医疗机构(β=2. 191,95%CI:1. 586,2. 797)。除了"与基层机构联系程度"、"协调(信息系统)"两个维度外,其余核心维度康复医疗集团PCAT得分均显著高于江滨医疗集团PCAT得分。结论:基于PCAT,康复医疗集团下基层医疗机构病人感知质量要好于江滨医疗集团;管理和技术层面的紧密协作以及相关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造成二者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视角对两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内整合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以卫生服务整合理论为基础、选取彩虹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将彩虹模型量表得分进行百分制转化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两试点县在以人和社区为中心和机构文化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其次是服务整合和技术能力,在组织整合维度得分较低,专业整合维度得分最低。其中,县医院在以人和社区为中心、服务整合、专业整合和机构文化四个维度得分最高,公共卫生机构在这四个维度得分最低;基层医疗机构在技术能力维度得分最高。医疗机构的各维度的整合服务评分与医务人员的学历、是否全科医生和职工满意度有关。结论县域医疗机构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基层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落实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医防融合,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整合程度,增强医务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乡村医生组织支持感情况,分析“乡村一体化”改革对乡村医生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方法 使用组织支持感量表对目的抽样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的山西省417名乡村医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访谈法对村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乡村医生组织支持感总得分为(3.30±0.534);三县中组织支持感总平均得分最高为全部实行乡村一体化改革的W县(3.47±0.449),部分乡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J县次之(3.42±0.477),未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Y县最低(3.00±0.547)。J县与Y县以及Y县与W县的总体组织支持感(tJY = 6.752,tYW = - 7.878)、感受的组织支持(tJY = 4.628,tYW = -5.874)、情感支持(tJY = 5.127,tYW = - 5.450)、组织奖励(tJY = 15.397,tYW = -18.240)、上级支持(tJY = 2.745,tYW = -3.041)维度得分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1),J县和W县得分均高于Y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实验组Ea、Eb组织支持感总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组Ca、C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319、P<0.01,t = 2.969、P = 0.004)。结论 相较于其他医务人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乡村医生组织支持感整体较低,其中未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地区的村医尤甚;“乡村一体化”改革会增加乡村医生组织支持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慢性病管理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研究对象,使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PCAT-AS)中文简化版作为评价工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服务过程质量的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057份,PCAT得分(121.14±10.46)分,其中首诊可及性条目均分最低,综合性(利用)条目均分最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显示:年龄、居住情况、所患疾病种类和自评健康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管理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非开诊时间段的患者就医需求,并重视对65岁以上、自评健康较差的常见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患者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东省G市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局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医疗保险制度对参保人首诊常见病、多发病选择医疗机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制度使得参保人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的自付费用更低,但参保人很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常见病、多发病;这种"逆向"选择现象可能与基层医疗机构受资源配置所限导致其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各地     
<正>山西县域一体化改革全覆盖截至10月30日,山西省11个市119个县(市、区)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实现全覆盖,119个县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提前两个月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革目标。近日,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现场推进会在吕梁市柳林县召开。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科医疗特征功能是构成基础保健高绩效的基础,是区别于专科医疗的核心所在。本研究将测量全科医疗特征功能,剖析其影响因素,探讨问题原因,为制定强化全科医疗特征功能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本土化的基础保健测量工具PCAT-AE,选择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深圳市港大医院全科医疗门诊部作为调查机构。采用面对面、一对一形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调查1 712名病人,有效问卷1 645份。结果:全科医疗特征功能总分49.0分,首诊利用(69.8)、连续性(63.1)和文化胜任力(51.2)维度得分相对较高,可及性(40.8)和以社区为导向(31.0)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全科医疗特征功能得分受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特征和服务利用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征功能对病人的满意度起积极作用(OR1)。结论:国内全科医疗特征功能得分较低,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可以从病人个体、组织和系统三个层面,全面强化全科医疗特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国200个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挖掘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寻找县域医共体改革共性经验。结果权重占比前5位的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指标分别为统一后勤服务(8.76%)、统一绩效考核(7.82%)、统一信息化平台(6.94%)、统一财务(6.47%)、统一人力资源管理(5.10%)。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均Ci=0.403,排序为99.5)改革进展快于松散型医共体(Ci=0.391,排序为102)。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A医院、浙江省B医院、福建省C医院3个县级医院为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最优的3个县级医院。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最优医院的主要经验为政府主导,法人制度变革,政府全面赋能医共体,但其对于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关注较少。结论在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业务范围的适配,并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建议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21年广东省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现状及运行效果。方法 基于广东省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数据,采用二阶聚类分析医共体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差异;运用秩和比法评估县域就医格局形成情况、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和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结果 党委政府主导的落实程度最高为81.43%,医保管理改革的落实程度最低为4.29%。聚类分析发现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县域占34.80%,缓慢推进的县域占65.20%。秩和比结果显示就医格局形成情况的回归方程为■=0.122Probit-0.109(F=6 971.721,P<0.001)、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回归方程为■=0.120Probit-0.116(F=2 707.754,P<0.001)、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的回归方程为■=0.122Probit-0.106(F=6 839.745,P<0.001)、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回归方程为■=0.176Probit-0.383(F=3 364.994,P<0.001)。积极推进型县域的医共体总体运行成效明显优于缓慢推进型县域。结论 不同建设程度的医共体需给予分...  相似文献   

13.
医共体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建设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深化医改的成败。本研究以“三圈理论”为基础,从体制建设、管理机制、人员管理、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和医保制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德清县、陕西省宁强县、山西省、安徽省天长市4个国内典型医共体模式的运行机制,并深度剖析其运作的根本,从3个方面提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实现条件,包括构建以人为本一体化卫生服务价值理论、强化医共体能力建设和塑造良好医共体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医院数据,对浙江省11个县域医共体的效率进行评估,分析改革前后效率变化,为医共体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11个县域医共体相关数据,采用DEA数据分析方法,计算县域医共体运行效率.结果:改革后,各试点县域医共体运行效率均有所增加,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县级医院综合运行效率偏低,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国内医共体典型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方法:以政府网站等为基础,对28个省份的典型医共体进行了筛选,并找出相关政策文件或信息。结果:研究共找出40个医共体典型,其中可获取相关政策文件的有10个;从构成来看,宁海县、无棣县等地医共体只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当阳市、巩义市等地医共体同时包括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从支付方式来看,阜南县、天长市等地医共体为按人头总额预付,宁海县、阳曲县等地医共体则为传统总额预算。结论:部分医共体建设的可能尚处于概念状态,多医共体下按人头总额预付具有一定资金风险,相对独立的组织关系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医共体建设是县域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需要谨慎前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省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泰尔指数,对河南省2008—2011年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及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参合农民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服务人次数占比逐年提高,乡级医疗机构逐年降低;人均GDP高的地区住院率增长速度较快;次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县外和县级医疗机构低于乡级医疗机构、人均GDP低的地区高于人均GDP高的地区。参合农民住院服务人次数和费用的泰尔指数逐年下降,但县外医疗机构及人均GDP低水平分组的泰尔指数有所增长。结论: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总体上趋向公平,但县外医疗机构占比提高不利于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人均GDP低的地区参合农民在县外医疗机构利用住院服务将承担较高的疾病经济风险。建议: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覆盖范围,提高筹资层次和重大疾病补偿标准,将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扩大到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  相似文献   

17.
阜阳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 1999年对辖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采样检测合格率 ,市级高于县级 ,县级高于乡镇级 ,差别显著 (P <0 .0 5 )。对县以上医疗机构加强消毒管理前后 ,消毒质量明显提高 (P <0 .0 5 )。各县市 (区 )近年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县、市仍存在较多消毒问题。提出了加强消毒知识培训、健全消毒规章制度、改善更新消毒设备和方法、加强消毒工作监测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新医改补偿政策实施前后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构成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新医改政策对医疗服务行为带来的影响。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7—2011年间辽宁省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947份公立医院上报数据。5年间综合医院药占比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07年为44.99%,2010年上升为46.56%,2011年下降为44.28%。从地区来看,医疗机构药占比最高前三位的分别是葫芦岛52.65%、铁岭49.49%和营口43.57%,后三位的分别是鞍山27.62%、锦州38.48%和大连38.79%。结论新医改补偿政策试点地区,由于对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加大,医疗机构药占比以及人均医疗费用均有所下降,医疗服务行为得到改善,其他非试点地区,新医改补偿政策实施前后医疗服务行为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