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息肉胃息肉患者的胃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段对患者的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男、女胃息肉检出比例分别为2.88%、3.51%( P<0.05);年龄≥45岁、<45岁胃息肉检出比例分别为5.55%、2.14%( P<0.05)。年龄≥45岁组患者胃底、胃体及胃窦部位单发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年龄≥45岁组患者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肿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无痛胃镜对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无痛胃镜对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女性、中老年人群为胃息肉的多发群体,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青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特点及结肠息肉-腺瘤-腺癌的演变情况。方法:以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中青年患者1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1)1372例患者中256例(18.7%)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男659例中检出142例(21.5%),女713例中检出114例(16.0%),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2)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大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性41~50岁年龄段息肉检出35例(15.3%),显著高于前一年龄段31~40岁息肉检出8例(6.3%)(P<0.05)。(3)男女性50岁以上息肉检出65例(39.4%)和64例(26.4%),均显著高于50岁以前息肉检出率。(4)男女性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腺瘤性息肉男105例(73.9%)、女77例(67.5%),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息肉男80例(56.3%),女61例(53.5%),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结直肠息肉患者,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41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斌  韩怡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003-1006
目的观察确定胃息肉病人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了解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是否关联。方法分析完成胃肠镜检查的1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有胃息肉病人设为观察组,无胃息肉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多项检验指标及临床特征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结果胃息肉以女性多见(P < 0.05);临床症状中观察组反酸烧心症状多于对照组(P < 0.01),而便秘症状在对照组中更为多见(P < 0.01)。胃息肉以增生性息肉(35.0%,CI 0.19~0.43)和胃底腺息肉(52.7%,CI 0.72~0.89)多见。观察组HP-IgG阳性较对照组多见(P < 0.01);2组病人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检出的结直肠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HP-IgG阳性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结论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有一定关联性,建议胃息肉病人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大肠息肉、胃息肉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检查发现的1 001例大肠息肉与1 219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大肠息肉和胃息肉的检出率、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结果 大肠息肉检出率(14.35%)高于胃息肉(8.15%,χ2=200.568,P<0.001);2种息肉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均P<0.001)。胃息肉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01),而大肠息肉男性高于女性(P<0.001)。单发大肠息肉(91.71%)较单发胃息肉(73.17%)多见(χ2=232.500,P<0.001);≥1.0 cm的大肠息肉(18.58%)较胃息肉(5.50%)多见(χ2=93.200,P<0.001)。在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胃息肉癌变率较大肠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至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550例受检者,检查出62例胃息肉及90例大肠息肉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两类患者年龄、性别、息肉检出率及息肉大小、位置及数目及其病理类型。结果患者年龄大于50周岁的胃息肉检出率及大肠息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检出率,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女性患者在胃息肉得到的检出率(9.45%)显著高于男性患者4.72%,而在大肠息肉检出率方面,男性患者的检出率(11.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54%),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入选患者的病理类型检出率,两种息肉类型在增生性、炎性与腺瘤性等方面取得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比较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胃息肉的检出率较低于大肠息肉,胃息肉检出率及大肠息肉检出率均受到患者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大其检出率也大,其为正比关系。女性患者发生胃息肉的概率较高,而男性患者发生大肠息肉的概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入院体检(包含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的患者342例,其中腺瘤型息肉172例(腺瘤型息肉组),增生型息肉81例(增生型息肉组)、炎症型息肉89例(炎症型息肉组);同期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628例为对照组。收集性别、年龄、是否吸烟、饮酒、血压、BMI、13C呼气试验结果等资料;检测血清中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代谢相关指标。比较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者与对照组的上述各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的危险因素。结果腺瘤型息肉组与对照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ALT、AST、ALP、γ-GT、TG、血糖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生型息肉组与对照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BMI、收缩压、舒张压、γ-GT、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型息肉组与对照组吸烟、年龄、BMI、收缩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饮酒是腺瘤型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年龄<50岁人群腺瘤型息肉检出率明显低于年龄>50岁的人群(P<0.05);吸烟是增生型和炎症型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年龄>50岁,有吸烟、饮酒的男性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型息肉)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癌基因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80例炎症性息肉和8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00%、35.00%和31.2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率直径≥2cm的息肉高于直径<2cm的息肉,无蒂息肉高于长蒂息肉,绒毛状腺瘤高于管状腺瘤(P<0.05),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STAT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膳食钙镁摄入水平和病理特征,对结直肠腺瘤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肿瘤消化科91例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瘤患者作为腺瘤组,选取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基本信息和膳食营养信息,对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腺瘤患者的息肉分布位置、病理分型情况及膳食钙镁摄入水平进行性别亚组分析。结果 腺瘤组男性、年龄≥50岁、吸烟和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吸烟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91例腺瘤患者中息肉分布部位较多为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腺瘤患者以管状腺瘤为主,混合性腺瘤次之,绒毛状腺瘤最少。84.6%(77/91)的患者膳食钙摄入量占参考摄入量严重不足及不足,59.3%(54/91)的患者膳食镁摄入量占参考摄入量严重不足及不足。结论 年龄≥50岁、有吸烟史且低钙膳食的人群易患结直肠腺瘤。  相似文献   

10.
丁敏  徐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23-2525
目的探讨胃底腺息肉(FGPs)与结直肠息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所有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首次检出FGPs且同时行胃肠镜(两项检查间隔小于6个月)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同期住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且同时行胃肠镜检查者中随机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其年龄分布,性别分布,FGPs部位、最大直径、数目,结直肠息肉类型、部位、最大直径、数目。结果病例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2.0%(32/100),对照组检出率为15.5%(31/200),病例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女性人群中病例组比对照组检出结直肠息肉的概率更高(均P<0.001),在≥50岁人群中病例组比对照组检出结直肠息肉的概率更高(P<0.001)。结论 FGPs患者较非FGPs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女性或50岁及以上FGPs患者检出结直肠息肉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与普通鼻息肉(NP)的组织学构造,以了解其相关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方法对40例ACP及76例NP患者的息肉组织学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粘膜下腺体的分布情况.结果ACP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高于NP组,而嗜酸细胞的浸润在ACP组明显少于NP组,同时粘膜下腺体的出现在ACP组明显少于NP组.结论NP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而ACP则与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还氧合酶-2(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鼻息肉的药物治疗寻找新的特异性靶点。方法选取34例未应用任何药物的鼻息肉手术组织标本,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为鼻息肉A组(Ⅱ型12、期鼻窦炎鼻息肉)和鼻息肉B组(Ⅱ型3期及Ⅲ型鼻窦炎鼻息肉)。同时取10例手术患者的下鼻甲游离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COX-2进行观测并拍照。采用JD901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密度。结果COX-2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显示高表达(P〈0.01);Ⅲ型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Ⅱ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鼻息肉的分型有关,表明其催化产物PGE2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雪  李贞茂  李易  刘晓岗 《西部医学》2010,22(12):2223-2225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发生、分布、病理特点及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384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按性别、息肉发生部位、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不典型增生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腺瘤性息肉发生在左半结肠的比例(74.7%)较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比例(25.3%)高;右半结肠腺瘤性息肉多见于男性(男∶女=2.9∶1),而女性腺瘤性息肉较之男性更多见于左半结肠(女∶男=2.2∶1);直肠,乙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2cm的腺瘤性息肉分别为1.6%、6.5%、1.3%及0.5%,上述部位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分别为4.7%、10.2%、1.8%和4.4%,而绒毛状腺瘤在上述部位的比例分别为0.8%、1.6%、1.0%和0.8%,尽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在例数上多见于直肠、乙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次之,但不同部位腺瘤性息肉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性腺瘤息肉共13例,其中没有1cm以下的息肉,且2cm以上者与1~1.9cm者之比为2.25∶1,所检管状、管状-绒毛状及绒毛状重度不典型增生性腺瘤息肉之比为1∶7∶5。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存在部位、性别的差异,不同部位大肠腺瘤性息肉存在大小及病理类型的差异,息肉不典型增生程度则与息肉的大小及病理类型相关,上述特征有助于肠镜检查时对大肠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重度不典型增生性息肉的检出,从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79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结直肠息肉分为结直肠息肉组(n=161)与对照组(n=118);结直肠息肉组再依据息肉大小分为息肉直径≥1 cm组(n=39)和息肉直径<1 cm组(n=122),依据息肉数目分为单发息肉组(息肉数=1个,n=75)和多发息肉组(息肉数≥2个,n=86).比较各组对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分析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结果:结直肠息肉组TC、TG、LDL水平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息肉直径≥1 cm组TC、TG、LDL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息肉直径<1 cm组(P<0.05);多发息肉组TC、TG、LDL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单发息肉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1.321,95%CI:1.016~1.456,P=0.027)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息肉直径大小、数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