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渣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小鼠的肝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5 mg·kg~(-1)),布渣叶低、高剂量组(3.5,7.0 g·kg~(-1)),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2周制备NAFLD模型,灌胃给药,每天1次,28 d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计算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脂联素受体2(adiponectin receptor 2,Adipo R2)蛋白表达;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C,TG,LDL-C,AST,ALT水平及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下降(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Adipo R2蛋白表达减少(P0.01),肝脏脂肪变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布渣叶可降低血清TC,TG,LDL-C,AST,ALT水平及肝指数(P0.01);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肝组织中Adipo R2蛋白表达增加(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布渣叶对NAFLD模型小鼠具有降脂、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增加Adipo R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大鼠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时间为8周,从第5周起至第8周末,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脂肪质量;用相应方法检测肝组织TG,FFA,FAS,AMPK,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血清CHO,LDL-C的含量,血清AST,ALT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肉眼及病理变化(HE染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脂肪重;血清CHO,LDL-C,ALT,AST;肝组织TG,FFA,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皆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AMPK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肉眼外观及病理切片脂肪变性明显,并出现炎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湿重,肝组织TG,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AMPK活性明显增多(P0.05),肝脏肉眼外观及病理学表现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的肝湿重、脂肪质量、肝组织TG,FFA和血清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的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理效应;其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游离脂肪酸代谢是通过调节"AMPK-ACCase-Malonyl-Co A-FFA"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柳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布曲明阳性对照组和柳茶治疗组,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肝功能、血脂水平及肝匀浆脂肪含量;制作肝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法测肝脏线粒体、微粒体脂质代谢关键酶LCAD、CYP4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相比.柳茶治疗后动物肝TG和CHOL水平明显降低;血中ALT、AST含量亦降低,TG、CHOL均有显著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肝脏脂肪变程度减轻;肝组织LCAD、CYP4A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模型组的4.18、6.04倍.结论 柳茶提取物能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肝脏的脂肪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改善肝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上调动物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LCAD、CYP4A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治未病角度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断、证候分类、疾病防治,以及指导药物疗效评价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昱芃  臧超越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35-1042
[目的] 探讨温胆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小鼠药物干预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4只C57BL/6J雄性无菌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温胆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温胆汤中剂量组(中剂量组)、温胆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吡咯列酮治疗组(吡咯列酮组);实验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MAFLD造模,每天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组(1.3,2.6和5.2 g/kg),吡格列酮组每天给予2.6 mg/kg。各干预治疗组小鼠均灌胃给药处理6周,每日1次。实验第14周末处死小鼠,比较6组小鼠肝指数、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含量,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以及肝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的整体状态差,肝脏组织大面积脂肪变性及脂质浸润,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明显升高,证实了高脂饲料饮食喂养8周成功构建了小鼠M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肝指数、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水平,血清转氨酶、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和吡咯列酮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温胆汤均能明显改善M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功能,降低肝指数,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机体细胞内脂质代谢的紊乱有关,即肝细胞中脂质获取与去除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细胞质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聚积.微小RNA(miRNA)是1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片段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通...  相似文献   

8.
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研究进展.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肝癖”的范畴,其发病与情志、饮食、劳逸、久病迁延等因素相关,病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由肝郁、脾虚、湿聚、气滞、血瘀、痰凝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攻补兼施是其基本治则.目前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病机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子养亲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C57BL/6 J小鼠22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三子养亲汤、黄连素及美能干预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检测血脂水平.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脂肪变性程度,RT-qP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探讨辛伐他汀对该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剂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应用辛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行ALT复常率、血脂、B超等检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1%和77.4%,比较无明显差异;副作用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例与2例,也无明显差异;在降血脂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在降血脂方面,使用高剂量后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化浊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血脂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化浊颗粒高、低剂量组各10只,空白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片0.36mg/kg灌胃,化浊颗粒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化浊颗粒2.025、0.675g/kg灌胃,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肝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变化.结果 化浊颗粒高剂量组大鼠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化浊颗粒高剂量组及罗格列酮组肝指数、TG、TC、TNF-α均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化浊颗粒可降低NAFLD大鼠TG、TC、TNF-α,从而改善NAFLD大鼠的血脂代谢异常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柔肝消脂方Rougan Xiaozhi decoction(RXD)对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835 g.kg-1标准饲料+15 g.kg-1胆固醇+50 g.kg-1猪油+100 g.kg-1玉米油)喂食6周造成大鼠脂肪肝模型,分为柔肝消脂方高、中、低剂量组(28.8,19.2,9.6 g.kg-1.d-1)、血脂康组(0.1 g.kg-1.d-1)、模型组和正常组等6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游离脂肪(FFA)和甘油三脂(TG),检测肝组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指标。结果:柔肝消脂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液中ALT[(20.38±7.04),(29.74±6.77)U.L-1,P<0.05],AST[(118.37±5.14),(167.43±15.67)U.L-1,P<0.05],FFA[(453.12±81.36),(1 447.62±205.85)μmol.L-1,P<0.05]和TG[(0.47±0.42),(1.85±1.46)mmol.L-1,P<0.01];肝组织LDL-C[(0.33±0.08),(0.44±0.05)mmol.L-1,P<0.05],HDL-C[(1.03±0.18),(0.78±0.16)mmol.L-1,P<0.05],SOD[(38.72±1.15),(30.81±4.52)U.mg-1,P<0.05],MDA[(2.76±0.25),(6.51±2.66)nmol.mg-1,P<0.01],NO[(32.27±2.65),(83.54±6.21)μmol.L-1,P<0.01],且存在量-效关系,高剂量组的作用程度与血脂康组相当;肝脏脂变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柔肝消脂方对大鼠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清肝方改善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骨骼肌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功能缺失(MKR)小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以MKR小鼠为研究对象,高脂饲料喂养8周诱导形成NAFLD,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067 g·kg-1)、左归降糖清肝方高、低剂量组(14.8、7.4 g·kg-1),同龄FVB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分别药物治疗8周后,予以糖耐量测试(OGTT),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称取小鼠肝脏湿重,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叉头框蛋白O1(FoxO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载脂蛋白C3(ApoC-Ⅲ)的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肝脏指数、血清TG、血清TC、OGTT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及左归降糖清肝方组小鼠空腹血糖、肝脏指数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均缺乏安全高效的药物。新的治疗实践提示我们应该注意脑神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脑神为生命主宰,可统摄五脏。现代医学也发现脑肠轴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服食辟谷的实践还是针对食欲中枢调控的现代研究,均支持从脑调肝的可行性。基于前期实践,我们提出脂肪肝的治疗不应局限于五脏系统,更应重视中医脑神的调控。脑神为本,肝脾为标,痰热瘀血为末。通过调神,达到抑食欲、促运动和最终治愈脂肪肝的目标。脑肝同治理论或许是未来破解脂肪肝治疗困局的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高反式脂肪酸高糖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40只SPF级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扶正化瘀胶囊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10只外,余30只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24周.在造模第25周起,4组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对MKR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MKR小鼠40只高脂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蒿汤原方剂量组(17.16 g·kg-1),茵陈蒿汤教材剂量组(4.68 g·kg-1),二甲双胍+辛伐他汀组[(65+2.6)×10-3 g·kg-1)],同龄MKR鼠10只作为空白组,FVB鼠10只分别作为正常组。各组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小鼠肝脏湿重,口服糖耐量(OGTT),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和肝功能的变化,透射电镜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肝脏组织形态进行观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肝湿重指数显著降低(P<0.01),OGTT较模型组明显有所改善(P<0.05),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改变上,茵陈蒿汤对肝细胞结构有保护作用,减少肝细胞脂肪样变性;茵陈蒿汤可以明显下调T2DM合并NAFLD模型小鼠肝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含量(P<0.05),且对于TLR4,NF-κB的下调,茵陈蒿汤原方剂量明显优于茵陈蒿汤剂量(P<0.05)。结论 茵陈蒿汤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肝组织TLR4,MyD88,NF-κB的表达水平,改善肝脏病理损伤,干预MKR鼠T2DM合并NAFLD疾病状态,具有一定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以及延缓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其对NAFLD患者血脂、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祛湿化瘀方口服,疗程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脂(TC、TG)、肝功能(ALT、AST)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ALT、AST、HA、LN、PCⅢ、C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55%、35%,而对照组为2.5%、32.5%和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明显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能有效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查二苯乙烯苷对脂肪肝家鸭模型肝脂的干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脂肪肝家鸭模型,以二苯乙烯苷进行干预,考查家鸭体重、肝指数、肝脂、脂蛋白脂肪酶(LPL)、肝脂酶(HL)、肝脏病理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苯乙烯苷具有降低脂肪肝家鸭模型体重、肝指数、肝脏TG、TC,升高肝脏LPL、HL活性,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的作用。不同剂量二苯乙烯苷干预脂肪肝效果有所差异,在剂量为13~52mg范围内随剂量递增,效果渐佳。结论: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脂肪肝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LPL、HL活性,调节脂代谢,保护肝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